浅谈紫砂作品“吾如意”的创作及评析

2021-04-20 07:52蒋国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镂空茶壶紫砂壶

蒋国娟

关于“如意”的起源各方说法不一,在《事物纪原·什物器用部·如意》中所记述的,在三国时吴地秣陵发掘出铜制的匣子,里面就装着白玉如意,这柄如意在握把处刻有螭彪蝇蝉等纹样,汝南人胡综当时在吴国当官,他认为:“始皇东游埋宝以当王气,则此也。”彼时胡综在吴国官拜侍中,陈寿评价此人“孙权之时干兴事业者也。”他这么说很可能是为了东吴称帝寻找历史的合法性,但从他的这句话我们不妨推测,“如意”这一事物很可能早在两千多年的秦代就已存在,都说汉承秦制,玉制的如意从功能的性的角度推测,显然更偏向于“礼器”并由此在历史上被继承了下来。汉代时民间出现了用骨,角、玉、石、竹、珊瑚、金属等各种材质制成的如意,并端被塑造成手指的形状,这是用来表示手不能至,搔之如意的意思。

在紫砂壶的创作中加入“如意”这一元素早已有之,比如大名鼎鼎的“大彬如意壶”,其通过简单的装饰线条,将光润、凝练、大方的紫砂壶与如意相结合,既显示出了茶壶的古朴、雅致、流畅还蕴含了“尽如人意”的美好祝愿,可以说历代以来以此作为主题创作的紫砂壶都是围绕着这一点展开设计和制作的。

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历来讲究趋吉避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将祈求平安幸福的心理诉求通过某种行动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吉祥的生活环境或是精神世界。如意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如意的装饰性在历史上是到了元代才具体体现出来的。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其一方面是异族统治的高压,另一方面却是曲艺方面的空前繁荣,如意纹样的出现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如意纹样源自于达官显贵才能拥有的各种如意的原型,彼时如意的材质多以金、玉、水晶、珊瑚、玛瑙、沉香等等名贵的材料制成,如意纹样的出现正是当时社会整体审美情趣和文化需求的一种体现,而当其出现以后,其优美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很快成为了当时流行的装饰纹样,所以后续在明清时期,如意纹样装饰发展鼎盛,而紫砂壶中首次引入如意的元素也正是在明代。

了解“如意”这一主题诞生的渊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诠释这一经典的文化符号,紫砂作品“吾如意”的创作,非常开创性的将如意纹样装饰深度融入到壶体的装饰造型之中,用,综合运用铭印镂捏的手法,在这把壶上制作出明暗两种样式的如意形象,同时还加入铺砂工艺对创作主题进一步衍生变化,使紫砂作品“吾如意”散发出更加生动的艺术色彩。

这把壶上的如意造型装饰借鉴了紫砂陶刻中的阴刻阳刻的手法,在壶面上,线条勾勒出的云如意高居于壶口之下,与之相对应的是壶钮的镂空如意设计,结合铺砂的装饰手法,在壶面上塑造了一柄垂直的玉柄如意,壶钮则采用中央镂空的技巧,将这柄如意像投影一样印刻在壶钮的内部,这样的设计既包含了内外的含义,也带有远近的意味,更带有一种传统艺术中的虚幻感、神秘感。由于整个茶壶采用四面浑方的设计,与如意柔和,玉润的气质相互辉映,一弯壶流、圆圈壶把都是相对简洁的造型,尽可能的凸出中央部分的如意装饰,细小的砂砾隐含了茶壶的肌理之中,而更大的金黄色的铺砂填充到如意形象的内部,这就与茶壶表面形成了差别,仿佛如意正在闪闪发光,结合这样的装饰效果,镂空的壶钮亦由此衍生出相似的光影效果,这样一明一暗,将如意的烙印深深的刻印在观赏者的内心。

总结:紫砂艺术文化创作的本意就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弘扬我们的文化,运用传统文化中如意纹样的装饰意义,表现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追求,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以勤劳和智慧著称,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流传中,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印记,这些印记有些是看得见摸的着的恢弘遗迹,有些则是伴随着中国的生活,深度的融入到中国日常的思考、精神当中,紫砂艺术创作的精髓就是将这些思考和精神用工艺的方法塑造出来,造就物质与精神的大美,将我们美好的文化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镂空茶壶紫砂壶
镂空幻想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拼折镂空立方体
镂空窗花朵朵开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