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筋纹仿古”的传统艺术特征

2021-04-20 07:52钱泽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泥料壶盖衬托

钱泽君

紫砂壶,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的顶尖作品,它的诞生不仅反映了中国制陶工艺的突破,也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进一步呈现出来,最集中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艺术审美水平。在五百余年的发展中,紫砂壶工艺逐渐成熟,在工艺大家的苦心钻研下产生了大量的经典款式,构成了紫砂壶艺术创作的历史,实际上是对中国古典审美特征与文化观念的一种集中展示。

“筋纹仿古”这件作品结合了仿古器型与筋纹工艺,是一件典型的能够反映中国古典审美气质的紫砂壶佳作。创作在此件作品中主要展示了紫砂壶造型沉稳、随和的高雅特点,以及紫砂壶筋纹工艺的灵活和独特的节奏效果,使古朴、精湛的美学效果获得提炼和发挥,以古雅清丽令人领悟到中国紫砂壶艺术的魅力。

“仿古壶”也称“仿鼓壶”,顾名思义,就是仿造乐器鼓制成的壶,相传为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初创,可谓历史悠久。创作将“仿古壶”作为此件作品的基本造型,整体形态比较娇小,有玲珑轻巧的美感,是非常符合紫砂壶的艺术标准的。壶身为圆器造型,整个筒身部分有明显向外凸出的弧度,形成了圆润富有张力的弧面,从壶的正面看,壶腹两侧的弧线极为优美,由上至下逐渐向内收,张弛有度,力量均衡。平整的壶底有利于保证壶身的稳定。壶身整体略扁,看起来就像是一面精美的圆鼓,柔美可爱又具周正畅快之态。

壶身上方是一小段规整的壶颈部,是壶盖与壶身之间的“缓冲”,将壶肩部衬托地更加圆润,突出了整个壶身的造型特点。壶颈部上是圆形的壶盖,其与壶身线条之间是联系起来的,使整件作品的外在轮廓线条更加简练和完整。创作在壶盖边缘与壶颈部边缘用立体的纹线进行了装饰,构成了紫砂壶中经典的“子母线”,可使作品在结构上有“起伏”,形成节奏感。壶盖中央是圆珠壶钮,底部镶嵌了底座,将壶钮衬托地更为精致。纤长的一弯嘴与耳朵形状的环形壶钮对称镶嵌在壶身两侧,简约利落,具有曲线美,保证了壶身的平衡。

作品的造型、结构设计将“仿古壶”的特点诠释地十分具体,圆润玲珑之中包含有一股韧劲儿,就如鼓面受到击打后发出铿锵的声音一般,余韵悠长,隽永耐品。

筋纹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工艺之一,由此还产生了“筋纹器”一类,是紫砂壶中的基本器型。创作在壶中各处均运用了筋纹装饰,在形态上各有其特点,展现了筋纹的丰富效果,这些筋纹均为纯手工打造而成,是体现作品工艺价值的重要设计。

壶身及壶盖上的筋纹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是上下筋纹衔接的完美。创作在壶身及壶盖上运用了凹纹设计,使之均匀分布,将壶身分为均等的几瓣。每条筋纹的刻度都是一致的,在壶面上形成了韵律美感。在凹纹衬托下,每瓣壶身饱满圆润,立体效果更强。小巧的壶钮上也具有清晰的筋纹,体现了工艺的精细,与壶盖、壶身处的筋纹也是能对应起来的,足见工艺之严谨与工整。

与壶身设计相对应,创作也将壶嘴设计为“六方”造型,与壶身处的筋纹相比,壶嘴上的筋纹更加硬朗和立体,明显地体现出线与面之间的结构效果,具有方器明快的美感。为保证使用手感,创作将把手设计为“四方”造型,与壶嘴相对衬托出筋纹设计的丰富与灵活,适当的变奏是考虑作品美感与实用功能的需要,体现了紫砂壶创作考虑的周全。

在泥料上,作品整体呈棕红色,这是紫砂壶中一种非常经典的色彩,与仿古器型及筋纹设计结合凸出了作品的传统韵味。泥料色调鲜亮,大气端庄,不乏高贵气息。表面光滑如美玉,有明亮的光泽,尤其是在饱满壶身的衬托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将泥料衬托地更为细腻。泥料与作品的造型、筋纹之间是融合起来的,使作品由内而外散发出中国传统气息。

“筋纹仿古”这件作品的传统味儿是非常浓厚的,创作所选择的仿古造型与筋纹设计为作品带来了历史感,每一处设计都透露出智慧与和谐,这种智慧与和谐,无论是对此件作品的构建来说,还是对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紫砂壶艺术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

结语: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紫砂壶的创作也日趋多样,但传统仍是紫砂壶所不能舍弃的,只有充分发掘出传统的魅力,才能实现紫砂壶艺术的长足发展。“仿古筋纹”这件作品在古色古香之中不乏创新魅力,它充分说明了紫砂壶经典造型与工艺具有巨大的潜力,让人们对紫砂壶的未来的发展更加期待。

猜你喜欢
泥料壶盖衬托
早春
伪造的情书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学会衬托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