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创作中的自然之味
——“秋实壶”创作论

2021-04-20 07:52陶志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泥料壶盖紫砂壶

陶志琴

中国紫砂壶艺术历经百余年发展后愈发多元和充满活力,是当代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传统艺术形式。广阔疆域造就的多样自然风光为紫砂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构成了紫砂壶创作中的自然之味,体现了中国独特的自然审美观念与中国人的生命意识。“秋实壶”这件作品聚焦于秋天的收获之景,通过泥料与造型、装饰的配合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

1、秋之变奏

“伤春悲秋”是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主题,或者说是一种情绪。秋天万物凋零,渐渐失去夏日的色彩,而后便是沉默的冬天,极易引发人们对生命有限的感叹,便有了“悲秋”之感。但秋天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片耀眼的金黄更能使人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积累的重要性,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发出的“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叹也不无道理,于是便有了“秋实”之美。

此件作品着重表现的就是秋天的闪耀之美、收获之美。创作运用具有明亮色彩的泥料来制壶,将壶体设计成一个饱满的果实,配合装饰点缀,诠释秋日的生机,使作品形成乐观向上的气息,从外在表现、文化内涵及气质表达上均体现出秋之变奏。

2、“秋实壶”的自然之味

此件作品首先吸引人的便是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温暖和精神之感。创作所运用的是一种砂质纹理比较清晰的泥料,烧制后呈现出明亮的橘棕色,砂质颗粒变为金色的小斑点夹杂在泥料中,具有浓厚的自然朴实韵味。泥料细致光滑,柔和又雅致,使作品气质明显区别于春之昂扬与夏之张扬,形成了秋之温厚,使人一看便如置身于金色麦浪或火红枫叶之间,感受秋天的别样气息。

创作对泥料的选择初步构建起自然场景,造型装饰则是对这一场景的丰富,对“秋实”的具体表达。最能代表秋天的便是各种各样成熟的果实,创作因此将壶身与壶钮都设计成果实造型,将主题表现的更加“微观”一些。

作品体积较小,灵活可爱。壶身造型源于紫砂壶中最基础的圆器,有珠圆玉润之美。壶身线面结构清晰,壶面均匀地向外凸出,形成流畅光滑的弧面,是一个完美的球形。外部线条一气呵成,自然又严谨地围成壶身,两侧对称均衡,底部保持弧线的同时形成了稳定的壶底,保证了壶的平衡。壶顶部较为平整,可使壶盖与壶身明显地区分开来。圆形的壶盖有着立体的圆线镶边,壶颈部边缘也采用了这样的设计,上下相合就构成了子母线设计。壶身两侧肩部分别镶嵌一弯嘴与耳状环形端把,造型传统朴素,与壶身线条承接顺畅自然。

整个壶体的造型设计尤为简约,主要是按照紫砂壶传统造型构建起来,圆圆的壶身就像是一颗成熟的果实,完美融合了自然美与艺术美。

此壶中结合了大量装饰,是表现“秋实”之丰富的必要工艺手段。创作首先运用雕刻技法将壶钮雕刻成一颗栩栩如生的小桃子,镶嵌在壶盖中央十分凸出。为了衬托桃子的生命力,创作在壶盖上设计了桃枝与一片边缘卷曲的树叶,并用绿色加一点缀,象征树叶最后的生命光彩。

壶身上主要运用了立体的枝条与树叶装饰,以把手中间部分的壶面为起点,在壶面上横向延伸,具有立体效果。创作在设计壶身装饰时将贴塑与雕刻技法结合起来,工艺精细,做到了栩栩如生。树叶同样用绿色加以点缀,与壶盖上的绿叶配合起来,丰富了壶中的色彩。在壶嘴与把手上,创作也运用了立体的树疤进行装饰,使这两部分变化成树枝,与其他装饰统一起来,尤其能衬托出果实所生长的环境,使作品产生鲜活的生命气息与和谐之感。

装饰中的树叶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创作关注到秋天绿叶的形态,将其还原出来,展现了这些生命体最后的灿烂姿态,给人以鼓励。创作主要运用果实来体现“秋实”,在壶中营造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气息。作品提醒人们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同时也强调要有乐观的心态,关注生活中的正能量,才能以坚定的内心奔向未来,收获“秋实”。作品的自然之味中正是包含了这种民族精神的力量,才能展现紫砂壶艺术的魅力与品质。

结语:自然永远是紫砂壶创作的灵感源泉,紫砂壶在表现自然的同时,也揭示了自然中所包含的文化与精神。“秋实壶”如同一幅多彩鲜活的秋景图,以精湛多样的工艺展现了秋天的艺术美以及其中包含的力量。创作采用了经典工艺与造型,体现了紫砂壶艺术的积累,也是一种“秋实”。紫砂壶创作将在丰厚的积累之上,以积极的心态,继续收获艺术的果实。

猜你喜欢
泥料壶盖紫砂壶
伪造的情书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