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合桃”的经典设计与文化个性

2021-04-20 07:52袁佳玲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泥料壶盖吉祥

袁佳玲

中国紫砂壶艺术创作历史悠久,形成了稳定的基本结构,产生了大量经典款式,为后续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筋纹器是紫砂壶三大基本器型之一,主要通过规律的线面配合模仿瓜果花卉等,自然效果强烈,并具有现代几何效果,既能让人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又能清晰地展现紫砂壶线面结构特点,可谓一举两得,传达了紫砂壶创作所秉承的两种基本观念。

一、“上合桃”的经典设计

“上合桃”是紫砂壶筋纹器中的经典款式之一,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是模仿桃子制作而成的作品。选择桃子作为创作主题一方面有审美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人认为桃子象征长寿,以桃为主题就表达了中国独特的吉祥文化观念。这样就使“上合桃”形成自然的、艺术的与文化的三重审美空间。

此件作品的造型按照经典的“上合桃”设计而成。壶盖与壶身统一起来进行表现,由上至下呈现出清晰的曲线变化轮廓,颇为可爱和耐看。创作主要通过壶身部分表现桃子的圆润饱满,在结构上以端庄持重为理念,使自然效果与工艺效果充分融合,以体现作品的结构个性。

壶身主体部分的筒面饱胀着向外凸出,形成非常清晰的弧度,模拟的是桃子的成熟之美。由主体部分向上,线面逐渐向中部集中,构成了纤长圆滑的颈肩部分,更衬托出主体部分的丰腴之美。由主体部分向下收束成圆形的壶底,大小与壶口部一致,保证了壶身上下对称,维持稳定。圆圆的壶盖与壶身相接形成一条细致流畅的纹线,体现了精湛的做工。上翘的一弯嘴与耳朵一样的环形端把分别镶嵌在壶身两侧,造型、线条简约清爽。整个壶体的外部形成了变化清晰的优美曲线,这也是“上合桃”最典型的结构线条特征,展现了紫砂壶独特的线条美感。

“上合桃”中最重要的设计就是筋纹。创作运用明针在壶盖以及壶身上刻划出深浅一致的几条凹纹,将壶盖、壶身均匀地分为几个部分,每两条凹纹衬托着一瓣饱满的壶身,将原本就珠圆玉润的壶身衬托地更加鲜活。筋纹的整齐排列配合壶面产生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是紫砂壶筋纹器最基本的特征。比起自然桃子,此壶中的筋纹明显是进行了艺术提炼,着力展现了紫砂壶线面结构的工整,已达较高的工艺水准,保证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上合桃”的文化个性

为了贴合桃子的粉嫩鲜润和“上合桃”壶型的经典性,创作用红色泥料制成此壶,壶体有着敦厚儒雅的木棕红色,散发出古色古香之气。泥料之中可见金色的砂质颗粒,有着自然的“纯美”,烘托桃子的自然气息,同时增强了泥料表现的个性。泥料表面光滑润泽,色调明亮,没有过多的光泽,显得淳朴厚重,同时不失做工的精湛。创作对泥料的本性是非常尊重的,没有过于艺术化而导致“失真”,烘托出紫砂壶雅致脱俗的味道。

作品中的壶钮与壶身文字装饰是主要体现个性的部分。创作将壶钮雕刻成桃子的形状,并配以桃枝、桃也,衬托桃子的自然生命力。桃子壶钮包括枝叶都雕刻地极为立体逼真,展现了紫砂雕刻的水准。与壶身相比,壶钮对桃子的模仿更具体逼真,是具象的表现,点明了作品的主题,增加了作品的“桃味”。

壶身上的文字装饰则是作品文化感的主要来源。根据前文所述,“上合桃”主要表达的就是吉祥幸福、长寿等吉祥文化观念,但却不仅限于此。创作就运用陶刻工艺将中国书法艺术结合于壶中,一瓣壶身上整齐排列着“含英咀华”四字,并配以制壶年份,有如篆刻印章。相邻的一瓣壶身上四字一行,三字一列整齐排列着文字,这些文字以墨色点染,与壶身底色明显区分开来。文字比划清晰有力,运用了两种字体,一庄重一潇洒,足以展现中国书法艺术的多元性与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在陶刻文字装饰中,作品由吉祥含义得以升华,文化个性就得到了展现,使作品明显区别于一般的“上合桃”,给予作品以创新色彩,体现了这一壶型的文化承载能力。创作从模仿经典出发,重视艺术个性的表达,使传统壶型得到了发展,揭示了“上合桃”这一壶型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潜力。

结语:吉祥文化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从经典造型与内涵出发,通过精湛的工艺与巧妙的装饰配合发展了这一壶型,在带给人们吉祥幸福的美好感受之时,也以文化滋养人们的心灵,这是紫砂壶从创作之初到发展一直坚持的,如此才能永葆紫砂壶的艺术与文化活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泥料壶盖吉祥
伪造的情书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放飞心中的吉祥鸟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