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作品“山水泥绘高德钟壶”的中国美学意蕴

2021-04-20 07:5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制壶大亨意蕴

徐 玮

德钟壶,是清朝紫砂制壶名将邵大亨所创制的器型,被世人及后世临摹、仿制,器型得以传世,至今仍是经典。关于“德钟”之名,史书及后人研究论证,最初应是名为“钟德”,论据有二:其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编著的《中国紫砂》中称“钟德壶见诸于文字最早”。其二、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高徒高振宇先生文章《追忆邵大亨百年茶壶》,文中详细叙述了顾老与高振宇一起赏析邵大亨 “钟德壶”的情景,顾老一直称其为“钟德”。只是近些年一些刊物称其为“德钟”,并被迅速普及为大众接受。无论钟德还是德钟,其以“钟”为形体,以“德”为神韵的美学意蕴,是德钟壶不变的艺术境界。

德钟壶,一经问世即受瞩目,直至今时,仍备受推崇,后人学者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功。邵大亨,一代紫砂宗师巨匠,见过其真品者,无不被其制壶技法所折服,顾景舟对其作品推崇备至,高振宇评价其德钟壶“鬼斧神工,不似人力所能为之”。其二,形。邵大亨所处时代工艺品多是奢靡、繁杂、绚俏,而德钟壶是一光素器,造型来源于“钟”形,稳重、简练,被誉赞“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其三,意。上文有提到,以“钟”为形制,《说文解字》:“钟,乐钟也。”用作礼乐,为王以德,是以乐钟礼颂,钟德即乐德之意。这是壶之创之意。以钟的圆整周正为器,整把壶沉稳朴厚,不卑不亢,风韵雅儒,展谦虚正气君子之风度,这是壶之寓之意。顾景舟先生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中评价德钟壶“德清俭素,若有缘遇见此尊宝器,定能心生正气,肃起恭敬之心”。德性,为民之所颂,君子,为民之所向,可见,德钟壶无论形与韵,均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国人骨子里的传统审美意识的浓缩,极具中国美学意蕴。

“山水泥绘高德钟壶”,以传统紫砂制壶技法全手工制作,手工制做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其拍打成型的制作技法在世界陶瓷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德钟壶形体简练却并不简单,手工制作德钟壶难在身筒的视觉效果,稍有不慎,视效上或凹或凸。高德钟壶,比一般的德钟壶比例要高,意味着制作难度有所增加,这件高德钟壶的身筒达到了视觉上的不瘪不鼓,其他部位线条圆转舒曲自然,整体形之准确无误,一切恰到好处,在深厚的功力中,彰显壶之精气神韵,聚上述“功、形、意”三点。另外,以泥绘山水装饰,是这件德钟的亮点。德钟素以光素形象示人,一般装饰以陶刻为主,这件作品却采用了炫丽的泥绘装饰,原因有四,其一,因为泥绘盛行于清朝,是清朝紫砂作品惯用的装饰技法,此壶首创邵大亨先生是清制壶名家,以此清宫廷山水画作为时代的呼应,是向先贤的致敬。其二,泥绘的加入,确实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增加了这件作品的美感与古韵。其三,紫砂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融合,将艺术性最大化,增加了艺术价值。其四,以紫砂泥为颜料,充分利用紫砂泥五色土的优越性能进行调配,层层堆砌,笔笔勾勒,山有“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之势,水有“水兼天一色,秋与月同辉”之韵,山水间“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如此,一幅中国山水跃然壶上,其景其境,引人入胜,以紫砂之魅再现中国传统水墨之美。山水泥绘高德钟壶,多方面深层次地展示了中国美学意蕴。

总结,“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 德钟壶是中国造物集道之大成。紫砂壶不仅呈现了中国美学的造型之美,更是内涵了中国美学的境界与思想之意蕴,是极具辨识度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美学造物。所谓“天下惟器、道在其中”,这种意蕴是独属于中国美学的鲜明特色。

猜你喜欢
制壶大亨意蕴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大亨凭啥是大亨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石油大亨叶简明:绝不重蹈胡雪岩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