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禅竹”的设计构思和佛教文化

2021-04-20 07:5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宜兴紫砂壶

姜 婷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的多元化表达,从古朴的陶器上面的绘画符号和记录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祖先在日常的生活、捕猎情景,从厚重的青铜器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权力的威严和中国当时候科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唐宋的瓷器之中,我们领略到了繁华盛世的艺术审美和对于世界的广泛影响,从明清时期的紫砂艺术作品之中,我们则可以体会到古人的那种人文气息和闲情雅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紫砂壶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冲泡茶叶的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紫砂壶的时候,真的要感叹宜兴的紫砂艺人天马行空的创意和巧夺天工的双手,可以延续历史的传承,把时代的创新完美地融合起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禅竹壶》就是把我们竹器的传统元素采用了现代形式的集合三角造型艺术设计,八个面上都分别陶刻装饰,充满了金石之气和人文韵味。在我设计和创作此壶的过程之中,从现代艺术审美的立体角度出发,汲取经典作品之中关于竹子的演绎,融合了紫砂陶刻的精髓,把竹子的气质和禅茶一味的文化内涵注入其中,是一种多元素、多风格的尝试。此壶壶身由八面三角形拼合而成,给人非常惊艳的感觉,壶嘴小巧可人,出水非常爽利,壶把也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巧妙地利用了其中的一面,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则是两节相互依偎的竹段,具有极强的光赏性和把玩性,和整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上面的陶刻内容采用了不同的字体,表达的内容都是佛教之中诸如“开诸善门”等等,让人感觉如同沐浴在佛光普照之中,无论是视觉体验,还是情感体验,都可以说是非常的轻松愉悦。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禅竹壶》,可以说是紫砂花器在新时代发展和艺术审美条件之下的传承和创新,技艺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都无可挑剔,最终呈现出来的气韵也是非常的和谐自如,把大自然竹子的清新淡雅和天人合一的禅竹韵味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之中放空自己,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松下清风吹我襟,上方钟磬夜沈沈。已知庐岳尘埃绝,更忆寒山雪月深。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岂知名出遍诸夏,石上栖禅竹影侵。”这是唐代诗人李山甫在《赋得寒月寄齐已》中的描写,在超凡脱俗的自然情境之中,把禅的意味和竹的灵动结合起来,为我们营造出一种非常空灵的意境。在佛教文化之中,禅是其中的一种修持方式,主要的形式就是静静地思虑和思维的修炼,也是我们现在生活之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样的修炼,可以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静,如同我们平常看到的竹林一样静穆,同时充满禅意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使得我们在今天繁忙的生活节奏之中,能够放缓自己忙碌的脚步,有益于身心的健康。我的这件紫砂作品《禅竹壶》,正是在江南宜兴浓郁的佛教文化的影响之下创作而成,在历史上,宜兴就是著名的“江南佛国”,紫砂艺术与佛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竹子,则是江南,也是宜兴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之一,当我们准备创作一件花器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把竹子的元素融入进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禅竹巧妙地结合起来,作者匠心独运地把紫砂传统技艺炉火纯青地演绎出来,在经过水与火的淬炼之后,让我们体会到了紫砂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蕴藏的无限可能。

结语:紫砂艺术在今天的宜兴,已经成为了一张对外宣传和文创旅游的最佳名片,紫砂产业也带动和引导了一批又一批发家致富的紫砂艺人。特别是随着机械化大生产和手工艺的逐渐消失,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却逆流而上,早早就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紫砂大师们的示范引领之下,紫砂事业已经呈现出桃李满天下、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也为我们广大的紫砂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宜兴紫砂壶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宜兴釉陶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