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有效推进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2021-04-20 12:08李红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平均分口诀算式

李红丽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寄托着人们美好梦想的世纪,她既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这就需要课堂上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以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推进整节课的进程,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扎实有效  课堂效率

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上、观念上转变,坚持以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高效发展。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因此老师要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新基础教育”在教学研究中提出了“以生为本,有效推进课堂节奏感,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理解以及课堂实践阐述一下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

一、傳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愿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因此,课堂上教师多半在唱独角戏,没有精彩的知识生成,看不到学生亮眼的表现,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二、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

“新基础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它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

三、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1)精心备课,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优化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上好课。因此,备课前首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把握方向和知识结构,从而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乘法口诀时,首先学习2—5的乘法口诀,孩子们可以根据图片信息,结合乘法的意义快速有序地列出加法算式,怎样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孩子们可以转化成加法,可以根据上一个算式的结果推算出下一个算式的结果,也可以用分拆的方法,根据乘法的意义拆成可以用学过的口诀计算的乘法算式。学完2—5的口诀,接着是6—9的口诀,除了与前面重复的口诀,要学的新口诀不多,但是后面口诀对应的数字稍大,如果转化成加法,显然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分拆的方法会比较多,全部写出来会花费太多时间,这时就可以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分拆方法,除此之外,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上一个算式的结果推算出下一个算式的结果。这样课堂上就会留下更多时间巩固口诀、应用口诀。

再如,在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刚开始学9加几,学生第一次接触凑十法,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算理的理解,可以借助摆小棒、圈一圈等方法,接着让孩子们用画结构图的方式将摆小棒、圈一圈的过程表示出来,再在结构图下面写出横式,为了加强孩子们对凑十法的理解,可以再做几道9加几的题目,画出结构图,写出横式,算完之后让孩子们将9加几的所有算式排排序或有序地写出来,写完之后,横着看,竖着看,看看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横着看,不难发现,9加几得数的个位刚好比第二个加数少1。最后再通过抽卡片游戏快速算出结果,进一步巩固9加几。理解了9加几的算理,并会用凑十法快速算出结果,后面再学习8加几、7加几、6加几,孩子们就会容易很多,课堂上也会稍微加快节奏,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上关注全体,以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推进整堂课的进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整节课要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以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推进整堂课的进程。

例如,在教《认识分数》时,让孩子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图形分分类,有些同学是按图形形状分的,对平均分和不平均分认识不深刻,老师可以将前面蛋糕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图片拿来作对比,提示孩子将图片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来分类。在认识1/2时,为了加深孩子们对分数的认识,老师可以先出示1/2的反例,即不平均分的图片,让孩子明白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再让孩子说出、画出或折出心目中的一半,通过动手操作和大量感知之后,加深学生对1/2的认识,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其他的分数作铺垫。

(3)注重知识的螺旋式的上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知识的螺旋式上升是学生生长的力量,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平台。例如,在研究条形统计图项目组数的确定时,老师先通过出生月份记录让学生学会分组,在分组体验中,学生明白了分组要整体观察、有序排列、反映数据特征、制作方便简洁、分布均匀、不重复不遗漏。接着,老师出示了一年级和五年级某班各20位同学的跳绳个数,让学生先比较两组数的分布范围,再进行分组,通过观察并分组,学生明白了21~40数据密集,组数就要多,这样才能拉开距离,而21~100数据分散,组数就要少,这样数据才能聚拢,这也体现了哲学中相对的思想。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根据生活中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分组方式。

(4)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会有新的发现,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获取新的知识。

在《前后》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对前后的相对性理解更深刻,我从孩子都熟悉的环境----教室入手,说说他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他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转身后他的前面和后面又分别是谁?老师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转身后老师的前面和后面又分别是什么?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对前后相对性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其次,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考试成绩,让学生理解前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前后,加深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课堂生成推进整节课进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课堂上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螺旋式上升,并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①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2002(5)

②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2017(2)

③李明亮:《有效教学的五大元素》2009(4)

④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⑤刘金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

猜你喜欢
平均分口诀算式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平均分一半
巧记乘法口诀
三八等于多少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
口诀法解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