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读写训练初探

2021-04-20 12:08赵凯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想象教材

赵凯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应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中高段学生来说,读写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下的语文教学却普遍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阅读课仅注重阅读与感悟,习作课则只在乎习作指导,两者未能有效结合,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发,结合教学中的实例,积极探究阅读教学中中高段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于“经典”处写“经典”

所谓“经典”,指的就是文本中经典的语言表达形式、经典的艺术表现手法、经典的语用技巧等等。人教版每学期的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精挑细选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教学中,我们都会挑选文中的经典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积累。其实,在品味妙词佳句的基础上还可付之练笔。仿照文本中的经典写法进行仿写,在仿写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悟出作者表达的真谛,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切实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其中,言语形式的仿写,一般包括句式仿写和段式仿写。

(1)句式仿写。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片段都用了经典的句式,在品读感悟“经典”时,更要抓住“经典”,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对比和模仿中领悟、习得语言,培养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积累语言,体悟语感,掌握写作方法,这样的练笔是构建“语言高楼”必不可少的地基。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匆匆》一文中,开头就有这样经典的一句话广为流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大自然中万事万物循环有序,联系生活,我让学生尝试着去仿写。学生笔下更显生机:“灯火熄了,有再亮的时候;海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白云散了,有再聚的时候。”“小鸟飞了,有再来的时候;大雨停了,有再下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绽的时候;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这种仿中求变、仿中创新的练习,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加以引伸、迁移和运用。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习得方法,把语言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2)段式仿写。片段训练是习作训练的基石。最为经典的段式表达形式一般为总分段式、并列段式、递进段式、转折段式等。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22 课)第四自然段在表达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条理清晰,叙述具体,形象生动。于是,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品读文段、积累好句的基础上,感受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体会“总—分—总”这一写法的妙处,并尝试着提笔来进行练写。

这样的片段仿写训练,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课堂上已积累的好句、好段迁移内化,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其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得以内化。表达中获得成功感,那么,他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乐于表达,乐于习作了。

二、于留白处写想象

文章不是无情物,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往往隐在文字深处,在经意或不经意间留下了一些“空白”,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阅读教学中,这些留白处则为读写能力训练非常好的切入点。以课堂答疑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留白处进行补充写作,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走进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用笔来抒写心灵的感受,对话文中人物,自然而然加深对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三、于结尾处续“发展”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含蓄,言虽有尽而意犹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展开想象,深入探讨,以大胆推测续写故事,逐步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合适的情境,恰当的引导,会点燃、会激活学生的感言。通过这样充满创造性的续写,学生收获的是更深入内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发展的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各方面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四、于感动处抒“心言”

“在平时要鼓励高年级学生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这是小学届泰斗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到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同时也注重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内容震撼人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学生研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他们会有话想说,这时引导学生抒写心中的感言,就要为他们提供发表感想的平台就尤为重要。引导得法,学生的习作会相当精彩。

五、于插图处话“精彩”

人教版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充满童趣,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是学生学习课本的好帮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西门豹》,文中有一副插图呈现的是“西门豹惩处巫婆”,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的基础上,启发想象描写图中官绅的丑恶嘴脸,变画为“话”,以生动传神的文字激活画中人。同册中的《月球之谜》,插图显示的是宇航员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但月球上的荒漠,在月球做实验以及曾经的实验结果都写得简略,可以提示学生驰骋想象,写出倒数第二段的省略号的相关内容。提升读写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像这样具有“可塑性”的插图还有很多。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适时、有效地利用这些插图,放飞学生的想象进行写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读和写是两个互逆的过程,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只有充分吸收,表达才会更加有力。然而,读和写的能力唯有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才能得到稳步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一双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慧眼,针对所学课文,恰如其分地设计读写训练点,激发学生读的热情和写的欲望。当我们适时、适度、巧妙地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时,就会发现:从学生指尖源源不断流淌出来的智慧,那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人教版想象教材
教材精读
快乐的想象
一生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