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模式探究

2021-04-20 12:08谭淑莹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同学

谭淑莹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知识的获得,而在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我听到了,忘记了;看到了,记住了;做过了,学会了。”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中,自主学习,才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感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心理需求的应有关注。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和课堂的圈子里,思维被禁锢,少“自主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受牵”,少“真实体验”多“强加于人”其创造个性、自主意识、探索精神和成功体验受到压抑与扼制。

课程改革以后,虽然上述现象有很大的改观,可是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是讲得多,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能自我建构知识,这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还不能真正在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彻底改变上述存在的问题,还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释放学生更多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創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明易懂,背景丰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2.引导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主探究方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二、小组交流、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体探究,(可以是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各自发表独立的见解,也可以将几个想法结合成一个更佳的思路,即互相评议,互相补充,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给予暗示。

在小组交流之前一定要事前做好分工,小组内要有一个主持人,一个记录员,一个计时员。主持人一般是小组长,讨论时一般由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先开始,这样不会被学习优秀的同学打乱思路或者觉得别人说的太好了自己不敢说了。根据老师给的讨论时间,每位同学有相应的表达时间,大家发表意见时尽量控制在这个时间内,这就需要计时员来提示,这样就避免了有同学说的太多后面的同学没时间说了。

三、点拨释疑、自我检测、展示点评

对于本节课上的一些难点与疑点问题,在学生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老师通过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学生思维渠道畅通无阻。实际上就是要把其中走过的弯路,遇到的障碍指点给学生引起注意,把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当同学们基本掌握之后,要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反馈。所以,教师提供的检测题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①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②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③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④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⑤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⑥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⑦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在检测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题让各类学生上台板演,或者是在电脑上教师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解题方法。将学生的真实想法展示在大家面前,并由学生独立讲解,同时学生进行点评,将一些疑难问题在学生之间解决。

四、分层训练、总结评价

练习要有梯度,练习共分为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1)基础练习是围绕熟练重点,为达到目标基本要求,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的最简单的训练。

(2)变式练习是让练习不要落入固定方式 ,不要在一个平面上机械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结合不同因素进行变化。

(3)综合练习是经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变化,力求把新知识顺应到原有知识结构中。

(4)拓展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设计,练中求变,变中求深,把知识、思考、趣味融为一体。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作一回顾与总结。评价主要从小组学习成效,小组合作情况,个人发言情况三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教无定法,以上模式的各个环节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应用,不可生搬硬套,有时也应根据不同课型或学段的具体需要进行增删或调整;同时自主探究也不是孤立的,有时和其它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共同配合使用,会使课堂更具生命力。比如一些思维性强,学生不宜自学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可将教师引导放在前面,再如一些简单的内容,也可将分层训练提前,教师不作讲解,所以要求我们要灵活应用模式,切忌生搬硬套。是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关键是看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是否真正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是否真正能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同学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感悟三角形的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