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1-04-20 12:08覃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打草稿计算题口算

覃莉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良好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水平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一部分原因是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在计算时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

一看:即做题前,先完整地看题,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想: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算式的特点与各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即在确定运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地进行计算。

(2)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很多学生在计算時不愿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算式,算是打草稿了;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计算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好草稿,便于计算结束后查看中间计算过程和检验。

(3)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检查算法是否合理,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负号是否漏抄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如分式方程要求通过验根来检查结果是否是原方程的解,应用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取舍。

(4)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提倡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负责的精神,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争取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提高,甚至正确率能达到100%;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同样也可降低计算的错误率。所以,保持和发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教师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最后加上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提高。

猜你喜欢
打草稿计算题口算
力学计算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打草稿真的很重要
生命之沙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智趣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