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市场监管,跨国公司才不敢“南橘北枳”

2021-04-20 12:08谭浩俊
产权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市场监管跨国公司特斯拉

谭浩俊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有问题,就得整改,有责任,就得承担,有法律,就得遵守,对国内企业如此,对外资企业也是如此。尤其是跨国公司,不能因为实力强、影响力大,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不遵守市场规则,不维护消费者利益,不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否则,就要按照相关的制度和法律规定,予以严厉处罚。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也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情况看,却出现了许多与市场规则不相符、与企业形象相违背的现象。特别是产品质量和服务,频频出现问题,且不认真解决,消费者反响很大。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集体约谈特斯拉,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更是一次及时提醒。

我们说,作为跨国公司,更应当懂得尊重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重要,更应当知道市场信用和信誉的重要,而不是依仗着行业地位和影响,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对涉及消费者安全的问题漠不关心。如果这样,有关方面就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企业展开调查,如果确实存在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就要依法对其实施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跨国公司,同样的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似乎不敢轻视,不敢置之不理,而是会采用召回等方式,应对相关国家可能采取的处罚措施,且召回的力度相当大。否则,处罚的力度也会相当大。那么,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有点夜郎自大的感觉呢?显然,与中国的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大有关,与中国对待跨国公司太过“温柔”、太过“客气”有关。

实际上,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是市场主体,都得遵循市场规则,都要遵守法律法规,而不是大公司、跨國公司就可以置身法外。也许正是因为特斯拉等跨国公司,已经熟悉了中国国情,了解了中国相关监管机构在处罚跨国公司方面的力度还比较客气,也就想钻钻空子,就不把消费者放在心上,只有等到舆论反响太大了,才做一点应对。显然,这是必须坚决予以整改的现象,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是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对跨国公司来说,为什么在欧美发达国家行为就比较规范,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会那么重视,会动辄用召回来解决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而不敢无视和应付呢?原因就在于,国外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十分重视,对企业不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会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因此,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市场主体,就不敢轻视消费者反映的问题。

相反,我国对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企业行为,确实过于温和了一些,也太客气了一些。尤其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没有采用强有力的手段,要求企业必须解决、必须整改,以至于特斯拉能够无视中国消费者的诉求。显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亲商,不代表护短,爱商,不等于可以容忍无理。如果企业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形象,那么,就要通过监管让其知道。如果企业依据自身的地位与影响,不知道如何尊重消费者,那就要通过监管让其学会尊重消费者。强势,只能表现在市场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与产品上,而不是与消费者的关系上。如果想在与消费者的关系上表现强势,那么,就要用监管手段打压其强势、打击其气焰,让其回到与消费者的平等地位上来。

这也意味着,五部门对特斯拉的这次约谈,只是开始。如果胆敢再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再在消费者利益问题上我行我素,就要采用严厉的处罚手段。要知道,去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多次对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等采用市场监管手段,对违规企业予以处罚。特斯拉作为行业领头企业,应当深知其利害,决不能再与中国的市场监管要求相对抗。否则,就要依法查处。

猜你喜欢
市场监管跨国公司特斯拉
直播带货问题分析及建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重拳打击“傍名牌”
特斯拉:2017在华销售突破20亿美元
全国首个市场监管互联网执法办案平台在杭州上线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为Model 3上市 特斯拉工厂占地面积将翻番
《华尔街日报》特斯拉出货量首次环比下降
特斯拉2015年全年交付50580辆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2009跨国公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