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04-21 13:01
人民之声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大代表人才农村

文 本刊记者 理 明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党对全体人民和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截至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指出。

报告介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的重点,是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包括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搞好后续帮扶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新起点。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又将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这是一段新的长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报告响亮吹响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角。

“十四五”时期,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广东代表团不少代表结合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抓手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桂芳表示,广东要打好“特色牌”,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抓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痛点,用大湾区市场的强大马力,拉动“县—镇—村”的全面振兴,让城市充满活力,农村也充满活力。

“短板就是潜力。”何桂芳认为,乡村振兴不能局限于村庄概念,应该实现从县域经济到镇域经济再到村庄经济的全面振兴,其中,县城是一个关键的切入口和抓手。人才方面,村庄范围内空间、资源有限,人才难以施展拳脚。在县域范围内打通资源,这些能人就能可作为、有作为。产业方面,县域在打造规模产业方面有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形成产业链,既能改变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式分散、小规模经营格局,又能扩大产业竞争力、就业稳定性等。

何桂芳说,县域经济发展得好,不仅“一村一品”更容易形成,还可能培养、吸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能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企业家,甚至会涌现出一批农业产业园。以县域带动人及各种要素的集聚,以地域带动园区的规模化,以园区的集群化对接城市产业链网,县域经济才可能融入现代经济的分工体系。

广东应该怎样走好这条路?何桂芳提出,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县域经济发展不足造成的。广东应该走岭南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他建议,广东一方面要发挥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各具风格的村庄和县城,让城市与农村形成有效互补;发展县域经济、打造小城镇产业集群、做大做优县城,形成县城、乡镇与村庄的联动与协调。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也将给广东从县城到村庄的振兴带来强大的马力。大湾区有庞大的市场,可以通过湾区的辐射,形成强势互补,让每个地方都不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不仅利在广东,也功在示范全国。

强化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代表们聚焦乡村振兴,从财政、土地等政策扶持角度进行热议。

徐云天忙卸掉硬盘藏起来。一会儿徐河进来,要开电脑,徐云天说电脑坏好长时间了。徐河冷笑一声,将儿子推到一边,鼓捣一会儿,确信电脑不能用才作罢,狐疑地撂下一句:“你有精力的话,多干点正事。”

“规划纲要草案为今后五年擘画宏伟蓝图、明确施工路径,我完全赞成,将坚决按照部署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说,财政部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肩负重要职责,将围绕总书记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把做好有效衔接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用好预算管理改革关键一招,构建稳定投入、资金筹措、统筹整合、资金直达、绩效管理五项机制,支持将短板变成潜力板,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他建议,进一步总结梳理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经验,实现中央财政涉农资金跨部门整合,更大力度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对广东给予财政支持。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非常可期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连麦镇长岗村福田片党支部书记徐建贤如是表示。他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近年来,怀集县抢抓“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机遇,随着基地建设发展,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或自主发展种养业的形式,使荒地“活”了起来,农民收入也逐渐提高,基地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欣欣向荣。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基地建设用地指标,给予落户基地的农业企业优惠政策,让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五年内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基地对企业的吸引力。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飞建议,在落实规划纲要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工作的有机衔接,着力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环境保障,做到真正巩固脱贫成果,彻底改变农业农村面貌。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科学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做好近中远期规划,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做到留得下乡愁,推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凤北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主任助理王玲娜说,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最坚强的组织保障。如何强化基层党建?她指出,要突出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把党的组织建在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等实体上,与群众形成紧密联系。同时,指导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基层一线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抓好乡村振兴领域细分人才的培养培育,以“传帮带”等方式精准开展乡村产业、农技工匠等相关培训,建设好农村各方面的“头雁方阵”,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科技赋能推动特色种养发展

近年来,广东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代表们亲眼目睹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在会场以亲身经历建言如何巩固加强广大农村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东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海桥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勾勒出乡村振兴发展蓝图,让他感到十分振奋。“脱贫摘帽是新起点,推行乡村建设行动将是乡村振兴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他建议,省里应加大力度支持韶关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市场化改革试点,复制推广在翁源县江尾镇、坝仔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贷款贴息的工作经验,缓解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压力,提高群众参与建设乡村的积极性。

“新会陈皮是江门特产,陈皮产业在提振当地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执行会长)黄达昌表示,作为传统特色产品的陈皮,也需要科技的支撑。江门目前已经建立陈皮研究院,建议研究院与位于澳门的中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加强陈皮研究与开发。“陈皮产业发展不能靠‘炒’,一定要注入科技的‘后劲’,才能长远造福广大农民。”他强调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一客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雪莲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种植经历建议,在疫情之下,更需要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让天灾不再“伤农”。具体可着重加强“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生鲜冷链建设,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投入,同时支持农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新型农业电商,增强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

推动数字经济更好赋能“三农”

“实现乡村振兴是个系统性的全面工程,既涉及总体规划和全面布局,也需要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落地执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水栖注意到,当前数字经济与“三农”融合发展是趋势所向,“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由此,他建议因地制宜推动数字经济融合“三农”发展。对于发展基础好的地区,要加大新基建力度,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对于基础薄弱的区域,要优先把资源投入到解决基本发展要素方面,解决当地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再往数字经济方向引导。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陈旭斌长期关注农田水利、农村饮水、河流治理、灌区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都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和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陈旭斌建议,加快推进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力度。同时,推动乡村农林水综合治理体系信息化、现代化,加强乡镇涉农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招聘农林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四支队伍”中来,努力形成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强大合力。

无产业的振兴就无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如何让农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程萍提出,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振兴是关键。可以说,没有产业的振兴,就没有完全的脱贫,也就没有乡村的振兴。她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有市场前景、有差异化的产业来发展农业产业,避免过量和无序化发展,同时要注重把人才、技术、市场、先进观念等带到农村去,带动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州市果留香石榴专业合作社社长温锦玲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她非常关注广东整个乡村产业振兴的问题。如何巩固、维持脱贫攻坚的成果?温锦玲提出,要靠产业振兴。实现产业振兴,需要根据各个地方自然的禀赋条件来开展,比如有的地方适宜搞农业产业,有的地方适合搞农旅结合,有的地方适合搞农业加工。乡村产业如何从粗放式发展进阶到规模化发展?温锦玲建议,要在农业技术上进行突破。同时,农业产业振兴一定要和市场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市场、技术,来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重新定位。怎么才能让农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温锦玲认为,乡村产业发展得好,不仅可以带动农村就业,还能吸引一些青年回乡创业,甚至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去创业。在农业产业振兴过程中,先进的技术、市场、观念也会被带到农村,让农民能跟着学。同时,广大农民也可以通过劳动、股份、土地租金等方式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实现可持续的增收。

建议评选“省十大乡村振兴人才”

“乡村振兴,最大的痛点在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吾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小权说。

在家乡怀集,刘小权除了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名吾良村的普通村民。为了帮助家乡实现乡村振兴,近十来年,她在吾良村做了一系列通过产业振兴乡村的“实验”。比如在吾良村设立食品厂,在村里建书局,打造网红“打卡”点,挖掘当地手作文化,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蒲编包包、蜡染丝巾等当地特色产品,在村里举办电影节等等。

“这些年在老家的‘实验’,有一些起色,也有一些痛点。” 刘小权说。在她看来,人才是最大的痛点。

“我们村很偏僻,为了通过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我们搞了种植、手作等等。”刘小权说,让这些产业发展起来,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本地的人才不足以满足吾良村一系列产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很多人才缺口需要到广州等大城市,甚至到全国去聘请。

怎么让这些人留得下来?这成为刘小权当前最头痛的问题。“要么给高工资,要么靠情怀。”他说,吾良村偏僻,能让外来人才耐得住寂寞,待在乡村,情怀激励非常重要。

为此,刘小权在会上提出建议,在省的层面完善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比如开展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评比,评选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人才等,给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人才一些补助、表彰。”她说,“这在无形中也能鼓励一些人,为乡村振兴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加大返乡创业青年支持力度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罗定市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兰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有梦想的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下,“国家在乡村基础建设上投了不少钱,但关键是做强产业,否则会是空心化农村。”李小兰希望通过土地流转、贷款等政策,加强对返乡创业青年的支持,以产业带动致富,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西县凤江镇凤北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助理王玲娜对如何“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这一问题也深有感触。为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她认为首先要有政策的引导扶持,应出台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利好政策,如土地流转、融资贴息、税收减免。其次,要有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规划,政府可以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农村电商等产业项目方面加强引导和投入。最后,还要有便利的交通,她建议政府尽快完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交通体系。至于如何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她建议一方面要出台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励农业户参与相应培训,利用龙头企业的专家优势、资源优势,做强做大自己的产业。

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之后,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如何乘势而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代表们在发言碰撞中凝聚共识。

“目前,北部生态发展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旅游人才匮乏、缺少有效交通连接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潘丽梅建议,加快推进旅游项目特色化建设,带动旅游业绿色化发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规划乡村旅游建设。同时,加强监管服务保障,规范粤北旅游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东港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沈禧娜提出,省政府应加大对“粤菜师傅”基地建设的投入,提供基本的就业岗位;加强创业就业孵化园建设,吸引大学生和有意愿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到孵化园培训,并提供实践平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下村‘两委’干部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东介绍,目前,村里正在抓紧推进建设“百里花溪”碧道、升级改造乡村道路、美化村民文化广场等多个民生项目,力求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同样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下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温艳嫦将视角关注到农村基层防控的最前哨——村卫生室。“随着城镇化推进,村卫生室建设水平提升的同时,也面临村医人才总体短缺、硬件设施条件薄弱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农民就近就医需求。”对此,温艳嫦建议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大力推行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发挥乡镇卫生院带动作用,有序恢复村卫生室开展区域内老年病、常见病的药物处方、配药等功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顺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舒雯看来,只有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农民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因此农村要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通过壮大村级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才能切切实实地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中和电站运行工韦庆兰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交通振兴,建议借助广清接合片区平台、广州都市圈及广清一体化战略,推进高铁、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将解决粤北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带动沿线少数民族山区经济发展。

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促进法

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促进科技创新,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公司法等。今年代表提出的议案,不少与之相关。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总裁兼科研首席、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陈瑞爱认为,目前公布的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规定得不够完善,立法要重点关注农村新产业、新消费、新业态,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详细规制,以城市人才引进、农村人才培养、城乡教育融合交流、农村农业职业化教育等内容为切入点,支持地方完善专业人才吸引与留驻制度。

如何保护好村容村貌?陈瑞爱在议案中建议,要加快明确地方在农村遗迹、民俗传统、文化遗风等方面的保护责任,保护农村多元文化生态,鼓励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人大代表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