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低剂量CT在COVID-19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22 07:19刘玥希朱润莹罗银灯郭大静王小琳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主动脉弓低剂量胸部

刘玥希 朱润莹 罗银灯 郭大静 王小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重庆渝中 4000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至今,疫情防控已常态化。国务院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一至第七版均将胸部CT检查作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COVID-19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中位潜伏期为3.0天(0~24.0天)[2]。多数患者病程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较轻症状,同时存在的无症状感染者已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因此,对COVID-19患者的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进程中至关重要。多数COVID-19患者肺部存在影像学改变。最近研究表明,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仍存在肺部炎症[3]。因此,胸部CT扫描可作为COVID-19筛查重要的影像学依据。但鉴于常规CT较高的辐射剂量,本研究特提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对COVID-19患者进行筛查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以期达到防护辐射的目的。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19日、2020年1月20日~2月20日来我院行胸部CT扫描的两组病人。前者1 136例,年龄(42.36±15.61)岁,采用常规扫描方案(管电压130 kV,管电流50 mAs),作为对照组。后者1 295例,年龄(41.15±14.38)岁,使用优化后的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 mAs),作为实验组。纳入标准:图像清晰,无呼吸运动伪影、无异物伪影;体位摆放准确,图像居中于扫描野内。

(二)检查方法

检查使用Philips 64排CT扫描仪。患者需摘除扫描范围内所有金属异物,检查前行呼吸训练,即吸气后屏气,避免检查过程中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患者取仰卧位,以腋中线和正中线为中心,扫描范围上至胸廓入口,下至肺下缘。

对照组采用扫描参数:管电压130 kV,管电流50 mAs,层厚5 mm,螺距1。实验组采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 mAs,层厚5 mm,螺距1。所有扫描数据均使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1 mm重建。

(三)图像评价

根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发布的《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专家共识规定》,我国胸部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数值CTDIvol为9 mGy,DLP为332 mGy·cm[4]。研究者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的CTDIvol、DLP进行测量,并以我国颁布的胸部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数值作为参照标准。计算公式:

DLP=CTDIvol×L

式中:CTDIvol——容积CT剂量指数,描述多排螺旋CT在整个扫描容积范围内的平均辐射剂量;

DLP——剂量长度乘积;

L——沿Z轴的扫描长度。

1.客观性评价

研究者在后处理工作站对纳入图像进行测量、分析,保证图像中测量的ROI大小、位置一致;选取主动脉弓最大层面,测量主动脉弓中部,注意避开钙化灶等影响,测量主动脉弓CT值[5];在同一层面四个角落测量背景SD值;计算SNR=主动脉弓CT值/背景SD值;CNR=(主动脉弓CT值-背景SD值)/背景SD值。

2.主观性评价

所有图像均由3名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医师应用双盲法进行诊断,并结合图像显示情况,按照“五分法”[5-6]进行主观性评分。

二、结果

研究者应用胸部低剂量CT检查技术,对1 295例发热患者进行筛查发现,5名确诊患者胸部CT均存在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双肺胸膜下呈单发或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可累及多个肺叶,下叶居多。部分患者出现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分隔成“铺路石样”改变(图1、2)。

研究者采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 mAs的扫描方案,对实验组进行CTDIvol、DLP测量,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及胸部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胸部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比较

(一)客观评分

研究者对对照组与实验组所有患者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显示,对照组SNR、CNR大于实验组(如表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SNR、CNR比较

(二)主观评分

3位诊断医师对两组图像进行五分法评价,两组图像均满足诊断需求(如表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照组与实验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

图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之一)

图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之二)

三、结论

COVID-19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在病程一周左右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弥漫性肺泡损伤伴细胞纤维化,导致粘液样物质渗出阻塞气道,最终由于持续缺氧,导致病人进展为急性呼吸窘综合征等[7-8]。

胸部CT作为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因其成像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在C O V I D-1 9 筛查中具有一定优势。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胸膜下为主的多发、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密度影,被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分隔,部分形成“铺路石样”改变[9]。

本研究鉴于CT检查辐射剂量等因素的影响,参照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发布的《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专家共识》的规定,通过调整管电压、管电流,达到低剂量扫描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将管电压调整至120 kV,管电流30 mAs,使CTDIvol与DLP分别降低至(6.32±0.58)和(210.27±27.66),以达到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发布的胸部CT辐射剂量标准;同时,对对照组SNR、CNR进行测量,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五分法”评分。结果显示,采用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肺纹理及组织结构关系,在COVID-19筛查中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能对同一病例实施不同扫描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据误差。

综上所述,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满足COVID-19的诊断要求。因此,胸部低剂量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主动脉弓低剂量胸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儿童永存第五主动脉弓超声心动图表现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胎儿主动脉弓缩窄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超声诊断主动脉弓缩窄1例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