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2021-04-22 07:19刘烜麟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孟子成就学业

郑 富 刘烜麟

(1.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1;2.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初一学生 河北保定 073000)

一、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现况

(一)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定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1],而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指中学生用语言、动作、文字、语气、情绪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彼此间的意见沟通、思想碰撞与协调、情感交流与抒发,并满足彼此心理需要的过程。每个成长中的中学生,都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在学校中,不但要学好学校里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人际交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里关系。已有研究表明[2],人际关系可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意识、身心健康等。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人际关系不如女生,这可能与青春期间男女的性格和男女身体之间的差异有关。由此可见,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受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方面的影响。简单的交往过程可见下列示意图(图2)

图2 人际交往示意图

(二)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范围

中学阶段是每个人一生中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会降低与父母交往的频率,而更依赖于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父母、教师的心理和情感的依赖日益减少。也有研究指出,随着中学生的日益成熟,他们会逐渐改善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但父母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仍然有很大影响。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范围可以分为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范围,通常也对应到不同的身分转化、犯错容许度、交往方式及促进成长。在亲子范围中,由于有着血缘关系,中学生是其父母的亲生子女,交往方式通常是较为随意、放松,多数家长对于子女的犯错容许度极高,让子女在重复的错误上一错再错,且都望子成龙。而在同伴范围中,自己与同伴的身份平等,可以与同伴进行更开放的交流,随着他们交流次数的增多,会促进同伴之间的友谊。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可以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往,发现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等,在言语中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发现,中学生自初一到初二,学生与父母、教师的交往水平都明显下降,但中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深度却明显高于成人的交往深度,这正好符合此时期学生的交往特征,并应作为不同人际关系范围的对应考量。

(三)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误区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并且是家庭的中心。长期下来,会使青少年人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会在人际交往中把自己作为中心,用自己的观点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会尊重和理解别人,自私自利几乎成了中学生的代名词。这样,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的道路上不顺利,甚至引发人际冲突,严重时会造成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身心受到损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只注重物质层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收益。在这部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中,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把交往看成是达成自己目的的工具,他们在生活中只和对自己有利的人交往,没有利益的不去交往。在这种急功近利的交往趋势下,造成中学生逐渐的失去以长期视角看待自己当下的能力,容易被短期的享乐影响了自己的自控力,渐渐失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变得心胸狭隘,不能正确应对生活中的矛盾,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更进一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影响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

(一)中学生的学习投入

学习投入是一种与学习有关的精神状态及行为。可以分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及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投入两种。对于中学生而言[3],学业成就可能是他们最渴望满足的一种需要,而学业成就能否得到满足,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家长对子女投入的资源种类很多,数量巨大,有许多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压力下,可以自己三餐饿肚子,也要给孩子找好老师进行教学;更有甚者,由妈妈或爸爸其中一方辞去工作,只为了全心投入教育好子女。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高中生,他们的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有一定关系。

(二)中学生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例如,春秋时期,孟子父亲在其子三岁时就去世了,孟子为了给父亲守坟,就随着他母亲搬到了墓地旁边居住,时间久了,孟子就学着别人哭坟、办丧事。孟母见了认为不能这样下去,就把孟子带到了集市附近,集市很热闹,孟子就跟着别的小朋友一起杀猪宰羊、卖肉。孟母认为这种环境也不适合孟子居住,最后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时间长了,孟子便喜欢上了读书。而今日大多数的家长都如同孟母似的,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对他们将来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中学生应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日常生活中,家庭里的成员互相帮助、支持、关心、彼此尊重,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有助于其学业成就。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不和睦、没能给子女良好的学习氛围,或者是对学业、生活中无计划,都很难取得学业成就。虽然,父母亲的陪伴并不能显著的提升成绩[4]。但是,由父母亲主要架构出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养成都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家庭都把重点放在开发孩子的智力上,有些家长认为他们只需要配合教师抓好学业成就即可,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行为的养成。这些家长会让学生把全部的精力用在课本和练习题中,平时只注重学生在班内的排名,考试考了多少分等。这样错误的观念会给学生造成误导,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学习,这样枯燥的生活会使学生丧失所有的兴趣爱好。[5]

(三)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近朱者亦、近墨者黑”,中学生学业成就受身旁的人事物影响巨大。在学校,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上课捣乱的、不写作业的同学,自然自己也会如此;在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发生矛盾,没有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降低对学习的投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在生活中,与行为习惯良好的人在一起,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提高自己的素质,如果与拉帮结派的叛逆青年在一起,自身的行为素质会受到许多不良影响;在学习上,与学习成绩良好的人在一起,受其影响,会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的态度,学习方式也越来越有效。[6]

三、基于良好学业成就的人际关系策略

中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要,他们如果能兼顾良好学业的人际交往,对将来学业成就有一定帮助。笔者以交往原则、交往对象及交往分式,分别进行了探讨。

(一)交往原则

交往原则体现出交往价值的核心,也是使成绩稳定变好的关键。常见的交往原则包含下列五项:一是诚信原则:对待朋友要讲信用,诚以待人,答应对方的事就要说到做到。在交往中,只有抱着心诚意善的态度,才能互相理解、接纳、信任,感情上才能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巩固和发展[7]。二是尊重原则:尊重原则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尊重他人,另外要尊重自己。另一方面,自身与同伴的人格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及优点,如果想被别人尊重,就要先尊重别人。但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三是宽容原则:宽容原则表现在自己可以宽以待人,朋友犯了错误不要斤斤计较,以德报怨,自己与友人发生冲突,要想到友谊的重要性,并赋予此冲突积极意义。四是互利原则:互利指交往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得到对方的报答,双方的关系就能继续发展[8]。五是适度原则,人与人的交往应给予对方一定的时间、空间,如果过度交往,对自己及他人都不好。例如,战国时期的秦孝公与商鞅之间,秦国从战国初期的羸弱,仰仗着原名为卫鞅的商鞅变法,两人在交往过程中,讲求诚信,而秦王给予了卫鞅很好的政治支持,并且尊重卫鞅的政治专业,在变革过程时,商鞅因为秦王兄长赢虔被老太师甘龙所设计陷害其子赢驷误杀人民,而对赢驷的太傅赢虔在秦王身陷墨者地界时,当聚执行了劓刑。秦王虽生气,但也给予最大的宽容,在这个交往过程中,双方互利,秦国靠着卫鞅的变法,大败魏国才雪了百年之耻,其后秦孝公除赐姓卫鞅为商外,还要封予领地、赠金无数,但都被拒,因商鞅认为君臣之间应有适度原则。秦孝公与商鞅之遇,即是很好的体现了人际交往原则的重要。

(二)交往对象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及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都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背后诽谤的人及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都是有害的。古代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墨子《所染》中写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墨子认为,交朋友时,慎为先。如果交友不慎,则家道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善为要,交友时要交善友,善友指心中有善,做善事的朋友,墨子认为,交友要善于“听其言,迹其行,查其所能”。即在交友时要听听他们的言论,看看他们的实际行为,考察它们所具有的才能,并且要多与素质高、拥有正义感的人交往。

(三)交往方式

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交往方式,交往双方的关系应是相互依靠、相互制约,双方互不伤害、互惠互利。对于中学生而言,从互相帮忙的角度,可以将交往方法分为几种,分别是a,我在他认同我的情况下帮他,并且他也帮我,这样会形成一个彼此帮忙的好循环;b,我在他不认同我的情况下帮他,这时我要先扪心自问,我对他的帮忙真的是对他有用的吗?如果有,就要暗中的帮他,如果没有,就先不帮他;c,我目前帮不了他,但他仍然不计回报的帮我,这时我应该要心怀感激,认真对待。最终透过交往方法的分类,就能在中学阶段学会管理人际资源。

猜你喜欢
孟子成就学业
了不起的成就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磨刀不误砍柴工
失恋“成就”的CEO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