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规范发展研究
—— 基于于都县的调查

2021-04-22 02:31陈美美陈文静张凯英赵紫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摊主摊位规范

陈美美 陈文静 张凯英 赵紫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研究背景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但它发展到现在,成为城市的一类边缘经济,它也一直影响着城市的市容环境。但地摊经济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就像此次在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地摊经济就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解决人员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受到了一定冲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20 年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 万人,同比减少95 万人,3 月份环比降幅变缓。3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9%,环比小幅回落。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6%,就业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1]。与此同时,在2020 年的5 月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 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 万人就业。”2020 年6 月1 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2]。

虽然恢复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增添了平易近人之感,但也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地摊经济自由发展。地摊经济中仍然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堵塞交通、干扰民众、污染城市环境、执法监管困难等问题,为了使地摊经济更符合当代社会对经济经营场所的要求,地摊经济的规范发展是重中之重。

二、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为了对于都县地摊经济进行研究,本研究小组制作了调查问卷,总共15 个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地摊经济的正负面影响、地摊经济的规范发展。本小组在地摊经济较为发达的菜市场、步行街和学校门口等这些日常人流量较大且交通较为便利的场所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有普通市民和摊主。共发放问卷250 份,收回有效问卷194 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地摊经济在居民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本次调查中,男性占比36.08%,女性占比63.92%。有趣的是,与男性调查对象相比,女性占比明显多出了27.8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女性更青睐于地摊生活(见图1)。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主要在菜市场、步行街和学校门口等这些日常人流量较大且交通较为便利的场所见到地摊摊位,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可以看出,地摊经济对环境的基本要求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而这也正是地摊经济可以像野草一样不断生长的重要原因。摆地摊容易,逛地摊更容易。从本次问卷中可了解到,每周逛地摊次数为1-3 次的人占总人数的62.37%,每周从不逛地摊的人数占比为7.22%(见图2)。由此可知,地摊生活已逐渐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体验乐趣的重要来源之一。

图1 逛地摊次数性别比

图3 地摊购物品类分布

图4 地摊经济的正面影响

图5 地摊经济的负面影响

图6 摊主对于规范地摊经济发展要求

图7 市民对于规范地摊经济发展要求

从参与地摊生活的社会人身份来分析,可得知现如今的地摊生活较之前更为丰富多彩和多元化。作为地摊主,基本摆地摊不易压货、上手快和成本较低的首要前提,而选择摆地摊这种成本低见效快的方式;而对于居民,地摊商品的物美价廉及个人偏好(享受讨价还价的乐趣)也在不断引导着他们加入地摊经济的日常化当中,日常在地摊上购物且具体表现于经常在地摊上购买饮食类、日用品类和配饰类商品(见图3)。

(二)地摊经济的影响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地摊经济的正面影响大概包括以下这三点:(1)相对价格低,满足消费需求;(2)运营成本低,可以促进就业;(3)带动街道繁荣,富有生活气息(见图4)。在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性价比的高低成为许多人评判商品是否值得购买的标准。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同样质量的商品,价格低廉的则更容易让人心动。于商贩而言,较低的运营成本为其提供了就业机会。于社会而言,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方式更能加速市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货币流通。如一枚硬币有两面那般,地摊经济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地方。在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地摊经济的不良影响主要是这三点:(1)堵塞交通,影响市容;(2)环境污染,噪音污染;(3)商品安全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其实还存在着另一个有较大风险的问题,便是缺乏合理管理的地摊经济对现有的市场经济制度会形成一定的冲击。地摊的便捷也注定会造成交通问题,影响城市容貌,甚至于加重城市污染,影响市民生活(见图5)。

(三)地摊经济规范发展

地摊经济市场良莠不齐,若要一直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民众及社会的认可,所以,规范其发展的制度建议就不可或缺。在调查中显示(见图6、图7),摊主首先认可的便是摊位清洁垃圾处理的规范要求,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摊位是摆摊营业的基础;其次则是摊主诚信经营商品安全有保障并且认可办理摆摊许可证和卫生健康安全等证件,因为国内大部分地摊位基本上都是处于无证状态;最后摊主对摊位交租和短期摊位调剂的认可度相对较低,摊位的随意性在缺乏政府或相关部门的管理下变得更为强烈,为减少更多的成本或是争端,摊主一般会对摊位交租等持观望的态度。市民则是希望地摊在地摊管理方面和安全健康方面进行合法合理的规范,使地摊经济规范发展,得以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图8 地摊经济规范发展的措施

在政府为地摊经济规范发展采取的措施中,大家希望政府鼓励支持发展夜市经济占比约为22.5%,希望摊位分区调剂和垃圾处理、地摊街区管理措施的认可度占比约为19%。其中,大家希望地摊区域主要设在步行街夜市街和距离学校一定距离且离市民工作区住宅区较近的街区(见图8)。

三、地摊经济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

1.将地摊经济合法化。要实现地摊经济取证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统一为摊位设立经营许可证和商品卫生安全健康参照标准。实行登记准入制度,入市经营摊位必须办理《于都县贡江南大道临时摊点经营许可证》,发放《小摊贩备案卡》,实行亮证经营。[3]

2.摊位规范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寻找“早市”“午市”“夜市”人流量的分布,规划“地摊经济区”,由政府带头宣传“地摊经济",扩大其知名度,带动就业热情。政府应结合本地市场发展的实际条件,摸底调查清楚地摊的经营时间、产品和成本等信息,以便后续对其指导和管理,对其精准帮扶。[4]

3.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和人员。建议政府在“地摊经济区”设立地摊经济管理处,派专人专位对进出人员测温测量,避免出现患病人员,同时对各地摊进行监督,避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及有损诚信经营的情况。

4.地摊经济文化与创新相结合。可以借鉴悉尼政府的做法。为了将悉尼打造成新兴夜间贸易文化起源地,悉尼政府与文化机构合作,开展悉尼不眠之夜活动,每年挑选一晚,让诸多艺术馆和博物馆延长营业时间直至深夜,同时开发悉尼市政府图书馆网络夜间创新项目。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优秀成果,打造于都地摊经济夜市文化。

猜你喜欢
摊主摊位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水果摊的主人
来稿规范
一号摊位
20元
母亲的摊位
地摊情话
我卖个桃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