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1-04-23 22:37陈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刻地改变了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近些年来受到广大数学教师认可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集思广益,加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152-02

数学学科属于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看法有时会比较片面[1]。因此,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使其在集体的环境下共同协作,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就是在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相应的学习探究任务,并在小组内进行相应的讨论和沟通,与其他成员分享学习的方法与感悟,从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小组共同进步。近些年来,教学改革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出了新要求[2]。在小组合作中,初中数学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更要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打开数学新领域的大门。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题型和解题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

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3]。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小组成员互相学习,解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第二,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能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第三,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良好的口语表达来阐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并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日后在学习及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根据分层教学原则,优化生生互助关系

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分层教学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在划分学生层次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4]。对数学具有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划分为a级,学习能力较弱的部分学生和对数学学科兴趣不高的学生划分为b级,对数学学习态度较为消极,无法独立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学生划分为c级。在划分数学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小组之间的结构层次较为均衡,且每一个小组都包含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之间的能力没有较大的差距。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工明确,互相帮助,形成良性的互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问题。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遵循了分层教学的原则,每一个小组内都包含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较强的a级学生帮助b级、c级的学生一起理清题干中的数量关系,而b级的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c级的学生则负责计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为问题解答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并且小组内解答问题的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不同级别的学生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纠正。

3.2  设计合作探究目标,合理划分成员职责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当确定选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教学之后,教师要合理设计合作探究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现有的数学认知能力,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5],还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如在苏教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通过“边角边”和“角边角”定理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为全等三角形。在后面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当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及其夹边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学生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探究,在小组内通过合理分工划分不同成员的职责。在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形式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过程中,要有成员负责统计记录相关的数据,整理相应的资料;当小组合作结束之后,每组需要有一名发言人来向大家分享本小组的探究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教师要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到了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尝试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多维能力。

3.3  优化小组评价,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良好的课堂评价模式能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革新小组合作评价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

识[6]。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充分深化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结合在一起,采取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评价,让学生综合分析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价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小组成员是否全员参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否紧密无间,是否形成了科学的小组合作流程,是否达到了所预设的合作效果等。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将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科学分工,才能更好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要坚定教学改革的步伐,科学规划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徐桂兰.新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9).

[2]张继红,董德森.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7).

[3]吴敏.初中数学教学新思路——小组合作教学中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8).

[4]曹芹蓉.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整合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35).

[5]王强.“学案导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6]朴昌虎.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4).

【作者简介】

陈璐(1982~),女,汉族,安徽滁州人,本科,中学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