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

2021-04-23 22:37张妍妍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作业游戏

【摘 要】趣味是吸引学生不断学习、前进的动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趣味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趣味导入;引入相关游戏,开展趣味活动;丰富作业形式,设置趣味作业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信息技术;游戏;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182-02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认知负荷对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动性相当重要。而相比其他学科,数学学习难度更高,学生学习效率受学习主动性影响更大。这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积极开展激趣活动,构建趣味教学课堂。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具有趣味性、有效性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趣味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兴趣的激发方面,情境导入策略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趣味导入。在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情设计电子课件,用相对新颖、有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关注,借助画面给予学生视觉冲击感,从听觉、视觉上带给学生新鲜感,从互动上带给学生趣味感,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趣味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1]。

如在“观察物体”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笔者分别展现了两个材料:其中,第一个为视频素材,这一视频为一个魔术,视频中魔术师通过合适的角度让镜子中的事物与直接观看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形状,即镜子中事物是圆的,直接观看事物是方的;镜子中事物是方的,直接观看是圆的。第二个是图片素材,图片中通过光影变化展现了从一定角度看石柱是圆柱,从另一角度看石柱是棱柱的现象。其中,第一个素材中的“神奇”现象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第二个素材展示完毕后,笔者提问:“明明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会展现出不同的形状呢?”引导学生从“角度”方面回答。而在学生回答之后,笔者继续引导:“尽管图中这样神奇的现象不常见,但生活中大多数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以引入三视图的知识。由于前置素材的导学,学生在这一过程参与度更高。通过信息技术,笔者有效地在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后续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导入环节足够精彩,必定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信息技术在导入环节的应用,能够带给学生不同体验,能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给予学生“别样”的冲击力,由此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2   引入相关游戏,开展趣味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需要结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据调查,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学生兴趣爱好都与游戏相关。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构建教学情境的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在提高学生参与度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相关游戏,开展趣味活动。但是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关注游戏与数学学习内容的贴合度,不适合的游戏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一些益智类游戏,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或者根据数学知识编排一些数学游戏,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与趣味化,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強[2]。

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节知识的教学中,笔者就开展了“求24”的游戏,即笔者向学生提供四个数,学生需要列出合适的算式,最终得到24这一数字。笔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列出算式,举手回答,说出正确答案的小组,可以积一分,积分最高的小组为最后的胜利者。第一题,笔者在黑板上写出12、1、7、10四个数,让学生分组讨论,举手抢答,最终率先回答出12×(10−7−1)或12×[10−(7+1)]等算式的即为胜利者。当然,在进行了一组实验后,笔者逐渐加大数字,以“求48”“求56”等为题目。相比传统的练习,在游戏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更高。可见,开展趣味的活动,对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组竞赛式的游戏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表现欲望,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但是游戏形式丰富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形式,如以“计算接龙”的方式,让学生依次快速回答计算题的计算结果,完成课堂练习;接着“动手操作”游戏使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同时教师也要关注游戏教学的课堂秩序,因为很多学生在游戏中只关注游戏,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课堂纪律容易出现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指导,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也让学生在游戏中保持“冷静”,从而为课堂教学秩序做保障。

3   丰富作业形式,设置趣味作业

作业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过去的教学中,重复而形式单一的作业却为学生带来了负担,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今减负提质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作业趣味性是有效的减负方法。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作业形式,设置趣味作业。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发挥传统作业设计方式的优势,并将其进行优化,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变得丰富多样,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可为小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使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高[3]。

如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除了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结合热门的环境保护话题,让学生统计离公路不同距离的地点噪声的大小。在这一作业的完成中,教师可以将路段分为有绿化带和无绿化带两种。而学生小组则在教师的带领下,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地点的音量数据。在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即可以提问:“通过测量和统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出绿化带的作用,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提升。这样,通过多样化的实践作业,教师能有效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对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有着重要作用。

大多数学校都有信息化平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发布任务、总结数据、查找资料等栏目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在家长的监督下,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完成数学作业,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也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

以“整数的四则运算”为例,教师设计了“打地鼠”游戏,游戏界面中每个地鼠头上有一道计算题,当学生回答正确之后,锤子会准确地落在地鼠的头上,将其打压。这种形式符合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作业。此外,每名学生完成游戏的时间、打中地鼠的次数都会在信息化平台上自动生成数据,教师可以根据数据了解学生的出错率、作业时间等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并在下一次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在当今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相当重要,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方法,构建趣味的教學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4]。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趣味化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趣味性,使学生与教师良好的互动,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丽.以生为本,构建趣味课堂——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实践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10).

[2]王相国.趣味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优化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7(13).

[3]王波.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21(56).

[4]何志珍.趣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54).

【作者简介】

张妍妍(198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作业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业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