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1-04-23 22:19于海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此,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34-02

数学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内化、巩固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理论知识的认识[1]。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促进这一阶段学生提升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小学生通过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伴随小学教学体制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与学生生活越来越密切[2]。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并且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践中得到更多反馈,而学生也会在实践中转换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这样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践活动能有效唤醒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3]。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2.1  调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小学生的心智不太成熟,在数学课堂上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这也造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情况。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口头讲解方式,必然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十分无聊,并且这样的课堂活动与小学生好动的性格相背离,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4]。

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理解长方形的概念特征。具体来说,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粉笔盒、铅笔盒的一个面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相应的图形。学生经过观察、画图,就会对长方形的基本形状、特征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深化学生记忆。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并将其剪下来,借助实践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对数学学习有更高的兴趣,也能借助操作理解长方形的特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提升了实践能力。

2.2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而小学生本身也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问题。而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中也会意识到学好数学对生活的影响,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十分有利。

如在学生学习“圆”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看谁投的准”生活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横向站成一排,然后在中间放一个小的篮筐,让学生投掷小篮球,看看谁投的准。对教师这样的安排,有的学生认为不公平,学生根据刚学的圆的半径知识,提出应该围成一圈投小篮球,这样才更加公平。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对圆的知识印象更深,还能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满足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需求。

2.3  合理组织实践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保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实践训练来引导学生创新[5]。

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三角尺、量角器画一个120°的角,然后再画一个90°的角,让学生将这两个角剪下来,将这两个角的一边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对比角的大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对比中加深对角的理解,对角的大小比较有更深的了解。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随意画出两个角,比较其大小,并用量角器测量所画角的度数,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角的大小。这样的实践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大胆想象。

2.4  规范实践操作细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细节的规范性。有的学生在操作中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甚至操作流程错误,对知识理解带来了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引导,要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要点,促使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操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6]。

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七巧板,让学生根据七巧板来了解图形构成。在课堂上教师需先为学生讲解七巧板的特征、拼图技巧,再让学生操作七巧板,组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拼成各种图形。在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介绍自己所拼图形的特征。最后教师总结,阶梯性地为学生传授知识。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既认识了各种图形,还能在交流中理解了图形特征。

2.5  拓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延伸活动,从课堂实践转变成室外实践,如在学校操场上进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7]。在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借助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形成中,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如在“测量”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千米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操场进行测量,通过步测的方式感受100米与1000米的差别。通过实地测量,学生会对千米的概念有深入感知。并且教师引导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测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方向感,有助于学生空间表象的形成。又如在学习了“统计方法”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调查,如调查所在小区居民每个月的用水情况,从而学会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实现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数学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发展十分有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小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神州(上旬刊),2019(11).

[2]李春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

[3]王利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3).

[4]孙金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8(4).

[5]张衍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

[6]李平,吴秋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2).

[7]任旭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南北桥,2018(3).

【作者简介】

于海乐(1991~),男,汉族,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