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

2021-04-25 03:54王一鸣
商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韧性抗压韧性

王一鸣

在越发不确定的环境之下,人们的生存模式发生了转变,

从以往的追求速度和效率转向了强调抵御、恢复以及可持续的韧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正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各种类型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可能随时降临,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深度衰退,收缩幅度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应对疫情冲击,主要经济体推出空前规模的财政货币政策,在避免经济衰退的同时,也造成全球债务水平急剧攀升。疫情后的“K形复苏”,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加剧,有可能强化本已上升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倾向,并将继续塑造全球政治格局。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结构性变化”。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显示出惊人的力量。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加快了机器人对中低端和程序化工作岗位的替代,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社会结構的深刻变化。

总之,世界正进入动荡变革期,进入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在更加动荡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如何在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加大确定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高韧性社会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韧性”?什么又是高韧性社会?韧性本来是物理层面的术语,是指某种材料在塑型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承受应力时对折断的抵抗能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韧性在国外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学、心理学等领域,是指一个系统从干扰或破坏事件中得以保持或恢复其功能的能力。

2015年,联合国机构间常设委员会(IASC)将“韧性”的定义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会层面,指个体、机构以及社会面对各类风险时的预防、抵御、适应与恢复的体系化能力。近年来,“韧性”这一概念在中国也逐渐被应用到经济、社会等领域,常被用以表示中国经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持续抗压增长的能力。在这样一个概念逐渐“受宠”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所处环境与相应应对策略的认知的变化。

变化在于,在越发不确定的环境之下,人们的生存模式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追求速度和效率转向了强调抵御、恢复以及可持续的韧性。

不确定性的存在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黑天鹅”将有可能随时随地飞起。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具备对不确定性的预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为未来的挑战准备可持续的长期举措。

生存的范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更新的应对模型。如同面临冰川时期到来时的那些不断进化而获得生存的动物一样,我们也需要去适应这个全新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能面对极大困难而后起的社会,这就是所谓的高韧性社会。所谓高韧性社会,就是个人、企业、组织、城市、政府以及社会在应对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冲击时,建立一种能够有效助其预防、抵御、适应、恢复以及更好地向下一阶段进化、发展的能力。高韧性社会涵盖了应对不确定性的五大阶段,包括危机识别、快速反应、抗压恢复、变化创新和布局未来。

一是“危机识别”阶段,核心能力是“提前预警”,对应的行动方案是进行系统性扫描,建立预警机制,进行沙盘推演和复盘反思。

二是“快速反应”阶段,核心能力是“敏捷反应”“指挥协作”和“动员沟通”,对应的行动方案分别是建立分级高效响应机制,科学决策、精准出击;形成中央与地方、各区域之间、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统一思想,发动基层,稳定民心、透明沟通。

三是“抗压恢复”阶段,核心能力是“分散缓冲”,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建立后备体系,缓冲意外冲击;构建模块化结构,防止系统性崩溃。

四是“变化创新”阶段,核心能力是“多元包容”和“融合创新”,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塑造多元化的组织,制定统一目标,把具体决策权下放到一线;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大胆推动流程变革。

五是“布局未来”阶段,核心能力是“平衡致远”,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加强前瞻性思维,培育可持续发展意识,平衡多方利益,设计科学的长效机制。

面对危机时的韧性越高,战胜危机的机会就越多。当前,我们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国家、城市、组织与个人等方面,提出打造高韧性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高韧性抗压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44mm厚高韧性抗HIC管线钢板X52MS的研制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黏土的单轴抗压特性
排便训练前 先训练你的抗压神经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基于红外热像的衬砌混凝土抗压损伤试验研究
高韧性高强度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高韧性抗层状撕裂Q345FTE-Z35钢板开发
高韧性高耐磨聚甲醛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