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在小学主题班会课中的运用案例研究

2021-04-25 15:28陈晓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粤剧案例研究

陈晓云

【摘要】粤剧是教育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感知,范导人生、寓教于乐等良好的德育功能,将其运用到小学主题班会课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以小学六年级主题班会课“语言暴力”为教学实例,从主题的选择、戏剧策略的应用、活动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呈现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教师更好地明析戏剧与主题班会的实践要点,促进学生德育的内生发展与戏剧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粤剧;教育戏剧;主题班会课; 案例研究

教育戏剧具有独特的德育魅力,通过虚拟的表演,让参与的学生演员亲身经历事情的经过,在戏剧中认清问题的实质,并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模仿解决问题。教育戏剧的教育理念与目的和小学主题班会课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将戏剧元素融入主题班会的教学,也是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水头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水头小学被认定为第一批“佛山市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有着粤剧教育的传统特色文化,“以戏育人”成为学校的教育亮点。在两年多的摸索和尝试中,笔者发现,在主题班会课中融入粤剧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戏剧的直观性、体验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同时,也能提高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实效性。本文以六年级的主题班会课“语言暴力”为例,探究将教育戏剧运用到小学主题班会课的四大要素。

一、主题的选择

主题班会课承载着学校德育的教学内容,要提高主题班会课的德育实效性,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主题班会课的主题选取不仅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价值。比如,可以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结合学校的德育内容和社会的关注热点来确定主题;也可以选择班级当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作为主题;还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粤剧剧目中寻找合适的内容作为主题等。

筆者与现任教班级的学生相处了一个多学期,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学习、纪律、卫生各方面都表现不错,但时常会听到班干部反应有部分学生给别的学生起外号,或针对学生的缺点说一些不好听的话。这种行为虽然并不会对学生的生理造成什么伤害,但这种“语言暴力”伤的是学生的心理,造成的创伤是更难恢复的。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让更多的学生被“语言暴力”伤害,而解决班级集体问题的主要渠道就是主题班会课。笔者根据学生描述的“语言暴力”事件,加以调整,形成一个完整的短剧,将其和主题班会课融合,结合教育戏剧的策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事件重演”。

二、戏剧策略的应用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戏剧与剧场的技巧放置在不同阶段灵活运用,一般策略有“定格”“教师入戏”“坐针毡”“事件重演” “思路追逐”等。教师可以根据班会课所选择的主题,结合自己教学设计中的活动环节,选择合适的戏剧策略运用到课堂中。笔者通过多次的尝试,认为以下几个策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定格

定格就是通过播放器的暂停功能,将生活面貌凝固。学生运用肢体形态,集体复制一个画面,从中具体呈现生活及事件。笔者把这一策略运用在上课伊始,把它当成暖身活动。暖身一般是指活动开始之前所做的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师生互动,专注练习或团体游戏等活动。主题班会课一开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暖身定格,让学生放松心情,调整心态,以更好地状态参与到接下来的活动当中。在“语言暴力”一课中,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伴着音乐慢慢地走,当音乐停下时,要对班内至少2位同学用手势比划一个夸赞的动作。连续进行三轮,要求每轮找的同学是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赞美别人并不难,同时也感受到被人赞美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为更好的体验角色做准备。

(二)教师入戏

教师在暖身活动后,迅速入戏,扮演一个被“语言暴力”后的学生,哭着倾诉自己被骂之后的委屈和难过,每天闷闷不乐,不敢跟同学交流,变得越来越自卑。教师的入戏是为了带领学生进入即将要进入的表演场景,加深活动探索的效果。

(三)事件重演

事件重演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已经发生过的事件重新演绎一遍,让观众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在“语言暴力”一课中,笔者把课前整理好的剧本给参与表演的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家乡话“粤语”以粤剧的方式演绎。学生把自己置身其中,真切地去体会被“语言暴力”的感受。相比直接告诉学生不要给别人起外号,不要用不好听的语言去骂同学这样直接的说教,以戏剧的形式把事件重演更容易被学生接纳。教育戏剧与主题班会课的融合,让德育更具实效性。

(四)“坐针毡”

“坐针毡”就是设计一个特定的位置让学生进入指定的角色身份,通过“新身份”与其他学生进行对话,学生要探索扮演角色的感受和动机,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的方向,询问是为了挖掘扮演者内心的感受,不要向扮演者提出指责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当做提问的示范,并对一些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反馈。

三、环节的设计

教育戏剧主题班会课主要是以学生体验活动的方式进行,运用多种教育戏剧的策略推动课堂的发展,主要环节包括暖身活动、主题活动和活动总结。

在“语言暴力”这一课中,活动伊始的暖身大约5分钟,目的是调整学生的状态,让学生放松下来,为进入角色做好准备。主题活动用时一般控制在25分钟内。主题活动可以分为“事件重演”和“即兴表演”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事件重演”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询问扮演者,挖掘扮演者体验后内心的真实感受,正确回应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第二部分“即兴表演”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编自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扮演中,真切感受被“语言暴力”时内心的感受。最后10分钟是活动总结。活动总结是主题班会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活动会产生很多的新的感受和想法,组织他们回顾、梳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效果的呈现

班会即戏剧、教室即剧场、教师即导演、学生即演员,将教育戏剧的策略融入到主题班会课中,课堂氛围轻松,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效果显著。怎样检验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呢?学生课后的作品呈现就是检验的依据。

在课堂中,可能不够时间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顾梳理,可以让学生以写作文、写感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理变化。比如,小彤在她的作文中就写到:“这样的课堂氛围很轻松,通过参与戏剧表演,我深刻体会到了被语言暴力时的伤心和痛苦,我今后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我要多对同学说赞美的话。”小希则在她的感受中写到:“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承受着语言暴力,有人可以互相倾诉也挺好的。经过今天班会课的戏剧演出,我希望班级里再也不会出现语言暴力了。”

主题班会课是德育内容的重要承载体,教育戏剧与主题班会课的融合,让教师从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育戏剧的独特道德教育魅力,是破解当下小学主题班会课德育实效性低的法宝,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题班会课中以榜样为学习对象,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

[2]韦海燕.探讨教育戏剧在小学主题班会课的事件运用——以“真诚道歉”主题班会课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12).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粤剧案例研究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今年第12个“粤剧日”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