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2021-05-01 21:55闫旭
经济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发展趋向发展路径生态文明

摘 要:当前,乡村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但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乡村旅游经济与农村经济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以生态文明作为引领,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开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文章以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作为研究案例,结合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趋向,提出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具体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 乡村旅游经济 发展趋向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156-02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必然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经济定位已经由原来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逐渐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从当前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自身还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旅游方式过于单一,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等现实问题。科学理念指导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开发与资源整合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坚持生态文明为引领,融合生态美学的发展理念,有助于为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1]。

一、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趋向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紧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需要以生态文明作为指引;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以生态为导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需要乡村旅游产业带动,而乡村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因此,在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生态文明理念和内涵要有准确深刻的把握,并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引,实现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离不开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乡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增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参与者的生态意识,引导广大游客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进而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既要实现其经济目标,也要实现其生态目标,只有坚持发展生态经济才能够确保乡村旅游经济走得长远,同时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2]。

(二)以特色为原则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必然要将品牌化战略作为重要推进方向,旅游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乡村旅游经济将会向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前进,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对本地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和利用,也需要实施品牌化战略,发挥品牌效应,释放产业价值,进而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开花结果。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引导,既要从宏观层面对本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定位,避免生态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资源浪费。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经济参与者的宣传教育,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制定适合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并引进生态技术开展现代农业,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生态利益共同体。具体到河南省,乡村旅游规划部门要对河南全省1800多个乡镇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前期规划和调研,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地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进行开发,注重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河南省乡村旅游品牌号召力,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道路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文明建设落实,实现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河南省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原有的制度机制和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禀赋,探索出一条适合河南省省情的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道路。

(一)打造生态美学经济,增强乡村旅游竞争力

首先,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当前,乡村旅游经济应在发展过程中迎合市场需求,实施品牌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定位,明确市场分布情况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进而满足当前旅游者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前提,实现乡村旅游经济、自然环境、人文生態环境和谐相处。乡村旅游经济应按照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自我转型升级,更好地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同时要以生态美学作为引领,对乡村旅游环境和资源进行系统开发,仔细雕琢,打造具有差异化的旅游市场。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为例,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本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充分发挥了大南坡村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对乡村与景点的合理布局,打造出了对旅游者极具吸引力的浓郁的地域特色风格,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随着乡村旅游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不仅成为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很多乡村旅游开发经验都值得借鉴学习和推广。

其次,乡村旅游与美学经济的融合发展。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进行了广泛宣传,其中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成为全国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修武县大力发展美学经济,将美学理论融入乡村特色旅游之中,设计许多独具特色和审美价值的建筑物,增加了当地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修武县特产的云台冰菊为例。在没有进行美学设计之前,修武县云台冰菊每公斤最贵可以卖到200元,但引入美学理念之后,虽然科技含量没有得到提升,但经过美学设计,一朵冰菊可以卖到30元,远远超出了之前售卖的价格。可以说,美学可以为乡村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因此,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美学元素的价值和作用。

(二)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旅游经济。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规划,同时也需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主动参与,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公众在乡村旅游经济中的价值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养成良好的乡村生态旅游习惯,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将生态旅游作为名片,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生态优势,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改变乡村旅游从业者以及旅游者的价值理念。同时,在乡村旅游景区还应该专门设置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各种设施,引导和规范旅游者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力度,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作用以及网络新兴媒体的全覆盖作用,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环保意识。此外,还应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修武县大南坡村生态旅游改造过程中,政府部门始终将群众动员放在突出位置,在具体实施改造过程中并非大拆大建,而是选派优秀精干力量深入到群众中间,通过调查走访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对大南坡村生态旅游改造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宣传,征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还平衡了项目建设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大南坡村生态旅游改造过程中为本地居民量身定做了很多职位,很多原来大南坡村的居民因此受益。并聘请设计师专门对大南坡村居民的房屋进行了系统改造,很多房屋都成为了经典民宿。正是在修武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之下,让生态理念、美学经济和乡村旅游实现了有机结合,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在乡村旅游中受益。

三、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发展独具特色乡村旅游经济的保障措施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因此,在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河南省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充分认识到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在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为此,应将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地区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协调资金,解决偏远地区乡村旅游交通不畅通、信不畅问题,切实保障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的旅游服务质量,同时,在乡村旅游热点地区还应该免费修建停车场,防止因为交通拥堵影响旅游者心情。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效地解决乡村旅游景点卫生水平差、住宿条件差的问题[3]。

一直以来,人才成为制约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引不来、留不住从业人员已经成为河南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掣肘。为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应将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要重视与高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实际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并将这些优秀人才输送到河南省乡村旅游行业之中,进一步提升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等多种措施,鼓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回乡创业,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通过政策吸引人解决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人才短板。

总之,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应以生态文明作为引领,充分认识到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困境和机遇,将修武县大南坡村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进一步提升河南省鄉村旅游发展特色。

参考文献:

[1] 罗永红.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反思——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和谐发展论》[J].西部林业科学,2019(06):174-175.

[2] 方丽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大力推进池州生态旅游发展[J].世纪桥,2019(03):17-18.

[3] 刘滢.生态文明视域下普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9(02):42-44.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思政部 河南郑州 451191)

[作者简介:闫旭,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发展趋向发展路径生态文明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警察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问题探讨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