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活动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1-05-01 21:55方燕
经济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校大学生

摘 要:创业活动是一种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也予以了更多重视。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举措。随着我国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新媒体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全新平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文章针对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要求,探讨高校德育教育之于创业活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 德育教育 创业活动 结合路径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185-02

尽管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教育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但是,尚未构建出系统、成熟的教育体系,在整个高校工作中,创业教育、创业活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创业活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随着创业环境的变化,自主创业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风气,各类新兴企业相继出现。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道德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进步、积极的主流思想,也有消极、错误的非主流思想,在目前的社会上,也广泛存在诚信缺失、职业道德危机、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高校的创业教育、创业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创新创业,并且树立正确的创业信念和崇高理想,形成良好的创业道德品质,促进人格完善。为了确保创业活动的顺利实现,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需要将德育教育内容全程贯穿到其中。

一、创业活动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一)创业活动是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拓展

在高校中,德育内容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后续发展方向,德育内容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进程而调整,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要求,有着时代的特征。现有的德育教育还是以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想道德、民主法治、人生态度等为主,这对于学生成长无疑是必须的教育内容,但是,要培育能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仅仅开展上述教育内容并不够。在创业活动中,可通过理论、实践的结合方式为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比之单一的理论传授,成效更为理想。对此,需要将创业教育内容引入德育教育范围,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利用创新性的德育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坚定创业志向,具备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的创业精神。

(二)培育创业型人才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培育的是就业型人才,这一思想观念是“知识本位”的人才观,是以人才掌握知识的多寡作为评估标准,也是学历的展示。在创业活动中,学生凭借的并不单一是自身的所学知识内容,而是实实在在的综合能力,因此,创业教育需要以能力作为导向,而不是以学历和知识作为导向,要让学生顺利创业,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独立自主、积极进取、主动创新的意识以及良好的风险评估意识,具备自信心。新时期的高校德育教育中,关注的重点课题在于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这已经成为了新时代德育教育的重点目标,在社会发展和科技的变革下,人们的就业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应的德育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创新。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需要调整德育教育体系,从压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灌输式德育教育转化为激活人创造潜能的开放式德育教育,从这一层面而言,现代化的高校德育教育,其育人目标就是为了培育创业型人才。

二、高校德育教育与创业活动融合的路径

(一)转变认识,确立创业型人才观

在高校教育中,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提高其自我生存能力,为此,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革新育人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化至创业教育,明确以培育创业型人才为核心的德育观,让大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每一个大学生在才能、性格、秉性、爱好上都具有很大差异,成功的创业教育要求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体系,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群体的不同能力,也要予以足够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让理论型、思辨型、设计型、学术型、管理型、应用型、精英型学生都能够发挥所长,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创业型人才。

作为教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德育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遇,根据学生需求来做出取舍和选择。同时,回归生活化的德育理念,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服务,培育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创业者。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思维方式,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人,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奥秘,思考人生价值,带领学生理解生活、领悟人生,激活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关怀热情。

(二)创新理论,发挥德育优势

课堂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德育教育与创业活动的结合需要以理论课堂作为基础,再配合实践活动。

第一,教师要重构教材体系。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更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源泉活水,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创新教材体系,契合创业活动和社会需求,在内容上摒弃僵化、陈旧的教学内容,融入新时期的创业成功案例、最新科学文化研究成果等,丰富创业内容,启迪学生的创业思维。在教材的选取上,遵循多维度特征,立足于学科特色,促进专业教学、创业活动的有机结合。

第二,整合课程体系。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为此,需要构建一個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师要重视德育课的作用,狠抓德育教育,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化发展,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感受创业魅力,激活他们的创业热情,并开设与之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选择。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转变思路,让德育内容活跃起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学。具体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互动机会,在交流、辩论、思考的过程中搭建对话平台,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提供条件,激活其创新思维。

(三)创新实践,打造新型育人空间

在德育教育与创业活动的结合上,实践也是一个重点内容,高校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拓展德育育人空间,结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探索德育教育与创业活动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属于高校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育上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比如,利用“三下乡”活动,让学生深入农村,体验农村的生活;继续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根据学生学科特点来与对口企业构建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场所,使学生可接受阶段性实践锻炼,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作出贡献。

其次,加强基地建设。德育教育与创业活动的结合,需要以实践基地作为载体平台,高校需要丰富校内实践基地,构建创新创业绿色通道,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主动交流,为其提供指导和支持,激活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整合校内外力量,搭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拓宽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建立大学生科技园、实践园等,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更多的保障与支持。

(四)改善环境,提供激励保障

德育与创业活动的深度融合,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它需要各方的協同合作,需要制定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体系。

在制度层面,要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制定允许学生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分机制。从实践来看,有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创业欲望,而是由于时间问题、资金短缺、团队因素等无法实现创业,高校需要在这一层面予以制度上的支持。对于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为其保留学籍,为学生的申请休学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构建灵活的学习制度,制定跨校辅修双学位、跨专业学习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并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让学生的创业成果可以折算成学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方面还要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发挥政府引领、高校自筹、社会支持的作用,改善创业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科研、活动经费。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要予以高度重视,如果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引领,创业实践活动会变得举步维艰。对此,学校方面要制定激励政策,优化培训方案,鼓励更多一线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使之掌握德育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实践要求,并广泛利用校友资源,放眼于社会,邀请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和学者担任高校的客座教授,为德育教育和创业活动提供指引。政府方面也要树立责任意识,帮助高校优秀人才顺利实现创业。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评价,在课程考核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对于为大学生提供指导的教师,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并做好实践活动成果的反馈和评价工作,建立评价档案,记录学生的实践过程,分析问题和不足,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结语

高校的德育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到德育体系,从德育教育视角来审视创业活动的实施路径。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环境氛围不够浓厚,因此,高校要主动转变思路,从“大德育”的视角来回归人本教育理念,构建能够促进大学生顺利创业的德育教育体系,整合多方力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扶持。

参考文献:

[1] 崔媛.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路径研究[J].中外交流,2016(13):98.

[2] 汪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26.

[3] 傅春长.浅谈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路径——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05):2-3.

[4] 马菲.“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6(08):140-141.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作者简介:方燕,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