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的观课议课

2021-05-04 08:57顾洁
关键词:观察反思

顾洁

摘要:观课议课是常见的一种教研方式,是教师改善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观课议课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全方面发展。具体而言,应当立足学生视角、教师视角、课程视角和课堂文化视角,做好观课议课的准备工作、观察工作和反思工作。

关键词:观课议课;准备;观察;反思

观课议课是执教者与观课者在共同收集课堂中教与学的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主题开展对话交流的一种教研方式。“观课”,强调用多种感官及相应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用心感悟课堂;而“议课”,强调不仅要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还要产生有建设性的想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一成不变的好课标准来评价课堂,如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方法适当、组织严密、表达清晰、气氛热烈……这些的确是一节好课的标准,但不能笼统、划一地将其作为观课议课标尺。据了解,有的学校统一制作评价表,要求观课者根据总分的高低评价一节课的质量,或者简单地将课划分为几个等级,把观课当作对执教者的单向考核或者观课者需完成的特定任务;至于评课,则呈现参与范围不广、参与热情不高、缺少主动研究的态势。久而久之,观课议课活动失却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价值。

一、观课议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化倾向

观课者缺乏对所听内容的提前思考,观课时只是简单记录教学流程,被动完成听课任务。议课更是流于形式,或者不关注专家的评课和授课教师的说课,认为议课是专家和执教者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或者议课缺乏针对性,内容空洞,没有重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发挥议课的作用。

(二)忽视对学生的关注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以往的观课议课活动中,相当一部分观课者只关注上课教师的课堂调控、个人素质、教学设计等,缺少学生意识,忽视对学情的关注以及对学后效果的监测,忽视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观察。笔者查看一些教师的听课本,发现其间记录的大多是教师教的行为,鲜见对学生学习习惯及上课状态的观察、分析与研究。

(三)合作研讨的氛围不浓

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合作研讨的氛围普遍不浓,表现为观而不议,议而不深。我们经常发现,议课时,教师大多保持沉默,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发表见解,也过于客套,没有重点,评价空泛。有的教师揪住一点小问题吹毛求疵,有的则过分赞赏。究其原因,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将观课议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部分,未能全情投入、主动思考,使观课议课沦为“走过场”。

为此,教师应从观念上转变,充分认识观课议课的重要性,掌握观课议课的方法和工具。

二、观课议课应关注的视角

(一)学生视角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师与生的双向互动。因此,观课既要观察教师的“教”,又要观察学生的“学”。观课者可以从上课准备情况、课堂互动情况、自主学习情况等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观察。特别是自主学习情况,有这样几个观察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参与度如何?具体形式有哪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有哪些收获?

(二)教师视角

观课者可选择性地重点关注教师的问题设计、对学生的引导和教学机智等。比如,教师通过怎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如何指导的、结果如何?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如何追问?怎么处理学生课堂上的生成?在观察教学行为的同时,观课者可以进一步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以及是否通过本节课达成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三)课程视角

除了课程的实施和资源,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也可以成为我们观课议课的观察点。观课者可从目标入手,观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或者全面关注教师如何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四)课堂文化视角

课堂文化应突显思考、创新、关爱、民主等特质。比如,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观课者不妨关注:教师能否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能否留心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并善于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教师能否努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实现充分交流,构建学习共同体;等等。

三、实施有效观课议课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

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听课教师不仅要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更要深入教材,对教学内容有独立的思考,对教学设计有大致的构想,做到有备而来;也可以自己想好一个观课切入点,可以是教师的问题设计,也可以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学生的小组活动等。一个教研组的教师还应该提前分配好观课任务,从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开展课堂观察,及时记录数据,做好分析,为接下来的议课做准备。

(二)做好观课议课中的观察工作

议课建立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带着明确的观察任务去研究课堂。观课中,教师要全身心投入,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并及时记录当时的听课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自己比较赞同的亮点,可以是认为需要商榷的地方,还可以是基于客观数据的分析。与此同时,观课者也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做好记录。教师可提前设计好课堂观察记录表,便于观课时围绕主题搜集信息,提高观课的针对性。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随后议课的重要论据。设计观察记录表时,主题要明确,方法要简单、便于操作。

以我校的一次校本研修为例。观课教师主要从学生回答的类型及频次、学生回答的错误类型及教师的纠错情况、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等方面,开展有主题的观课议课活动(课堂教学观察表详见表1及下页的表2、表3)。觀课前,教师提前分组并分配好观课任务,每组有3位教师,分别在稿纸上记录3张表中需统计的内容,课后再做汇总。

以下呈现两位观课教师分别从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评价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两个方面发表的议课感言。

观课教师A:

今天,我观察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评价。就一节课来说,反馈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对学生回答的鼓励、对课堂生成的处理。这节课,教师的反馈评价较注重及时性、鼓励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学生的回答一共出现了7次错误,集中在语音和语用方面。在两人比赛环节,学生改正错误说出“...run faster than...”时,教师重复一遍,帮助学生巩固。在理解课文环节,课件上出示问题:“Is he good at PE?”学生回答:“No, he doesnt.”此时,教师以疑惑的眼神注视这位学生并稍稍停顿,用表情和动作引发学生自我纠错:“No, he isnt.”间接纠错效果较好,课上,学生也没有再犯相同的错误。还有一例语用错误:“Miss Yang jumping higher than Miss Li. They talking about PE.”教师却忽略了,未做处理。我认为,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说完句子之后将错误以重复方式或直接方式指出,效果会更好。

回答说明:

1.“机械判断回答”是指学生不需要过多思考,只需简单地答“是”或“否”;“识记性回答”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识记和记忆的回答;“推理性回答”是指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问和所学素材进行分析推理做出的回答;“创造性回答”是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及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储备而进行的创新回答。

2.听课教师可以通过画“正”字来统计。

3.正确率用该类型回答的正确频次除以该类型回答的总频次。

错误说明:

1. 在相应的错误类型中简要记录学生的错误。

2. 教师纠错所用策略举例:(1)直接纠错;(2)不直接纠错,用提示语、动作、停顿等提示学生纠错;(3)教师不纠错,让其他学生纠错。

3. 纠错效果:(1)效果很好,学生继续课堂活动时没有犯类似错误或听课教师认为纠错很恰当;(2)效果不好,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继续不停犯错或者听课教师认为纠错不恰当。表3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观察统计

课题时间授课教师观课教师学习活动类型频次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活动全班活动练习笔头练习说明:频次通过画“正”字的方式来记录。在对学生回答的鼓励方面,教师多次使用“Youve got it. Good!”等赞赏性语句。在任务环节,当学生表达“I cant run faster than...”时,教师及时给予建议性鼓励:“Do more exercise, youll run faster and jump higher.”这种鼓励比起单纯的“Good! Excellent! ”,对学生更能起到鼓励效果。

另外,教师很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有效时机。在本节课中,教师追问学生4次,其中,3次集中于free talk(自由讨论)环节。当学生说到“I like playing football”时,教师及时追问:“Do your friends like playing football? Do your parents like playing football? Can you play better than your friends?” 另外一次追问,出现在学生小组讨论后反馈自己最爱的体育活动时,教师问:“Can you play better than your friends? ”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言生成。

观课教师B:

今天,我就观课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执教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落实形式和达成度谈一谈看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听懂、会读和会说副词比较级词汇,能运用陈述句正确表达“比较”。 教师由free talk(自由讨论)中谈到的“sports(运动)”引导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两组比赛中学习了“better, more, run faster, jump high”等词汇。学生初步形成了比较级的概念后,尝试运用陈述句表达了自己和同学在某个项目上比较的结果。

进入语篇学习时,学生要能理解语篇大意并尝试复述。教师采用“总—分—总”的方法,运用看视频、听录音的方式,结合读后判断、读后填空、读后寻找答案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Jims troubles、Dads advice和Jims plan,教学脉络清晰、过程扎实。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逐步完善板书及“main map(主线图)”,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感知材料、理解材料、朗读材料和复述材料的训练是到位且高效的。

之后,学生能运用副词比较级表达语篇意思,是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拓展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做了适当的提升,要求学生围绕话题“troubles in PE(体育上的问题)”,运用副词比较级句式结构说说自己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是清晰和较为准确的。综观整节课,教师教学目标制订准确恰当,落实形式多样,达成积极有效。

(三)做好观课议课后的反思工作

观课后需要观课者花时间整理课堂上记录的数据,基于数据寻找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值得陈述的观点,把这些问题归类,看看哪些数据可以反映同一个问题或者能够支撑同一个观点,为下一步的议课做准备。

议课是不断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的过程。参与议课的教师要注意在以人为本、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发现并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要聚焦“已经发生的课堂”,更要关注“可能发生的课堂”。执教者和观课者都需对议课中提到的优缺点深入反思,并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师还应当进一步整理观课议课资料,将议课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收获形成文字记录,不断积累理性认知,指导自身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 何锋.有效的教学技能: 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小学英语)[M].长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3] 黄宁生.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观察反思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