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配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2021-05-06 03:11李元枭张娟娟郭亚平马汉伟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洛韦后遗神经痛

王 栋,李元枭,张娟娟,郭亚平,马汉伟

(1 静宁虹桥医院皮肤科 甘肃 静宁 743400)

(2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消化科 甘肃 兰州 730030)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皮肤水泡样皮损改变及神经性放射疼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最常见也是最难以恢复的并发症为后遗神经痛[1]。后遗神经痛在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仍持续时间可超过3 个月,严重者可能伴随患者终生,最终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从带状疱疹皮疹出现至1 月内,带状疱疹的皮损干燥结痂,甚至消退,恢复皮肤正常形态,并且带状疱疹神经性放射疼痛会明显减轻,1 ~2 个月神经性放射疼部位以及疼痛的强度仍然存在,但较初始疼痛强度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并维持在一定疼痛强度范围内,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及强度从峰值急剧下降[2]。具体疼痛缓解的程度与患者的自身的体质情况、临床用药治疗效果以及各种理疗手段的不同具有相关性。据统计,带状疱疹此类急性起病的病例中有8%~27%的患者自始至终伴有后遗神经痛,并且年龄越大的患者,其伴随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越大[3]。伐昔洛韦在临床中已经明确针对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近几年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应用于临床后,不仅价格合理,而且应用广泛,患者易于接受。在治疗带状疱疹中既可以促进疱液的吸收还可以促进组织新陈代谢,镇痛作用强[4]。本文就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配合伐昔洛韦与炉甘石洗剂联合伐昔洛韦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4 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通过临床检验检查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72 例,其中男性患者48 例,女性24 例,年龄为20 ~68 岁。纳入标准:①通过临床表现、电子皮肤镜及相关检验综合后,依据诊断标准确诊者;②病程在3d 以内;③近半月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②遗传代谢病患者;并对伐昔洛韦等相关抗病毒药物过敏的患者;③1 月内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④对治疗疗程和方法依从性差,不愿配合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 例病例通过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 例患者。两组患者就诊时的皮损程度与范围、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选用重庆半岛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窗口光功率密度≥770 mW/cm2;离照射部位5 cm 处;>250 mW/cm2;光源表面光功率密度≥6000 mW/cm2。选择照射部位,每照射一个部位,时间20min。选用口服伐昔洛韦片,规格为300 mg,每次口服剂量为900 mg,每日3 次,连续服用7 d,7d 为1 个疗程。

对照组:炉甘石洗剂进行外用涂抹,3 次/d。选用口服伐昔洛韦片,规格为300 mg,每次600 mg,2 次/d,连续服用7 d,7 d 为1 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例带状疱疹皮损恢复以及神经性放射疼痛的缓解程度,并在疗程结束后2 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有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了解后遗神经痛的恢复情况。痊愈为皮损及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为皮损消失75%以上;好转为皮损消失35%以上;无效为经过治疗后皮损及自觉症状并无改善。

1.4 安全评估

通过观察和随访在患者服用伐昔洛韦后出现不良反应并上报临床药学科备案,并统计因出现毒副作用而未继续治疗的患者并上报临床药学科备案,对以上情况将不计入观察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皮损治疗效果

经抗病毒及皮损表面治疗7 天后,试验组痊愈20 例,显效10 例,好转5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痊愈14 例,显效13 例,好转5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88.8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皮损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

疗程治疗完毕,进行分别记录出现后遗神经痛的情况,具体为试验组94%(34/36)的患者有后遗神经痛,对照组则为91.6%(33/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随访1 月后,并分别记录出现后遗神经痛的情况,具体为试验组83.0%(30/36)的患者有后遗神经痛,对照组则为86.0%(3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随访2 月后,并分别记录对照组及试验组后遗神经痛的情况。具体为试验组47.3%(17/36)的患者伴有后遗神经痛,对照组为80.5%(29/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不良反应

在服用伐昔洛韦过程中试验组有3 例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及嗜睡等;对照组4 例出现乏力、头晕、便秘等;由于不良反应不严重,患者可以耐受,未予以相关的处理。

3.讨论

带状疱疹在皮肤科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成年人较为常见[5]。带状疱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各民族、任何年龄组都可罹患,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下降者更容易罹患。本病绝大多数愈后良好,极少复发,但后遗神经痛仍然是临床治疗最大的难题。

本文表明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后随访2 个月,通过观察后遗神经痛的恢复情况。试验组47.3%(17/36)的患者伴有后遗神经痛,对照组为80.6%(2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展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配合伐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显著疗效。伐昔洛韦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其优点主要表现为药物的水溶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其它抗病毒药物高[6]。试验组及对照组均采用伐昔洛韦口服抗病毒治疗,试验组采用伐昔洛韦联合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采用伐昔洛韦口服联合炉甘石洗剂效果较好。近几年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应用于皮肤科后,不仅价格较为合理,而且应用广泛,患者易于接受,反复使用返修率低等优点。其中在治疗带状疱疹中既可以促进疱液的吸收还可以促进组织新陈代谢,镇痛作用强。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不仅能够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还可以促使新的上皮细胞生成,进而增强加快机体对皮肤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最终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7]。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可促进局部血管的扩张,进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神经疼痛和紧张状态[8],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也可促进患者新陈代谢,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进而增强自身抗病毒的能力。多功能光电平台的优点在于精准控制照射强度和区域,改善细胞膜通透性,促进代谢和蛋白质生成,降低局部病灶内5-羟色胺水平,最终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9-10]。

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抗病毒制剂的不断研发,在未来为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口服伐昔洛韦联合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能够对于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更多功能的推出,将更有益于带状疱疹患者皮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猜你喜欢
洛韦后遗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