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1-05-06 03:11张立霞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入院心肌梗死病情

张立霞

(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急诊科 广东 汕头 515154)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较为严重一种类型,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是急诊科常见急危症,院前急救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环节,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发病至急诊时间,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1]。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后的抢救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以下实验探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急诊护理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展开急救工作的45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干预的45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龄最大77 岁,最小36 岁,平均年龄(58.42±5.5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 ~11 h,平均入院时间(4.21±2.14)h;观察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最大78 岁,最小38 岁,平均年龄(58.84±5.2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 ~10.5 h,平均入院时间(4.62±2.53)h;两组基线资料平衡性良好(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患者均伴有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进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疼痛无明显缓解。③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均短于12 h。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的患者。③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对患者。此次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2]展开急救工作,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干预:①完善院前抢救:急诊室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确保在5min 内能够出诊,途中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病情,指导家属协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情绪过激导致患者心脏负荷加重,让患者耐心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进行吸氧。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要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协助护理人员持续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急救措施指导[3]。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及用药处理[4],缓解患者心肌疼痛症状,安抚患者的情绪,紧急措施后进行转运作业,转运途中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做好抢救准备。②优化院内急救流程:实施首诊负责制度,救护车进入医院后,使用平车将患者转移到急救中心,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病史,在2 min 内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评估,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完成血液标本采集,以上工作均在4 min内完成。将血液样本立即送往实验室,连接心电图完成心电监护,将患者送往心脏超声检查室完成必要的检查,确诊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5],将各项检查结果送到导管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移到病房进行相应的治疗。③做好急诊交接: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立即连续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准备,做好患者的转运工作,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治疗。④注重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在整个护理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做好患者心理干预工作,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做好解释工作,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效果(主要包括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预后情况(主要包括院内复发率、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s,min)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s,min)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急救时间 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观察组 45 0.95±0.31 10.87±2.84 42.84±10.58 76.25±17.85对照组 45 2.62±0.65 23.05±6.15 56.94±12.42 110.23±42.10 t 15.556 12.062 5.797 4.985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明显更早,观察组患者院内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33%)于对照组患者(75.56%)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危险程度高,患者的抢救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若发病初期未得到有效的救治,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传统的急救护理措施流程比较复杂,医护人员工作分配不够明确,抢救效果并不理想[6]。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使护理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护理人员工作有据可循,能够让急诊护士迅速采取措施,缩短出诊时间,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系,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指导,转运途中进行相关的灌注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入院,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手术准备,入院后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简化转运环节,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让院内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管状动脉介入治疗,降低患者疾病复发风险[7],提高抢救效果。

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明显更早,观察组患者院内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满意度(93.33%)于对照组患者(75.56%)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8]相符,说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有利于患者抢救工作的展开,对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流程。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后,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减少患者院内疾病复发情况,对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入院心肌梗死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作文门诊室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