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家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06 03:11李颖琪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量表冠心病

李颖琪,徐 范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 上海 200235)

冠心病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或缺氧,进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和血管狭窄。在当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1-2]。在冠心病的治疗工作中,不仅需要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3-4]。本文将针对个性化家庭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探究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 年3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120 例冠心病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将2019 年3 月—2019年8月收治的患者60例分为常规组,将2019年9月—2020 年2 月收治患者60 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24 例,患者年龄46 ~68 岁,平均年龄(63.1±4.2)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 例,女性患者25 例,患者年龄47 ~69 岁,平均年龄(65.3±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得到我院领导层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不存在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3)所有患者均详细了解并同意配合本研究。

排除标准:(1)排除病情比较严重,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2)排除由保姆担负主要照顾责任的患者;(3)排除居住地过于偏远,无法顺利实施家庭护理的患者。

1.2 方法

本研究所选择的护理人员均为我科的骨干护理人员。这些护理人员不仅具备开展个性化家庭护理的资质,而且具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因而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在本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将全部由上述护理人员负责完成。

1.2.1 常规组实施常规家庭护理方法 在常规组中,给予患者常规的家庭护理。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普及冠心病的病理知识和治疗知识,加强日常观察,重视并发症的护理等。

1.2.2 观察组实施常规家庭护理+个体化家庭护理方法 在观察组中,除了采用上述护理干预方式外,还针对患者实行个性化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心理护理:沟通是护理的基础,护士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可最大限度的了解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且交流的同时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科普冠心病的相关疾病知识,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悲观、焦虑的不良情绪也可通过沟通感受到以便于及时疏解这些情绪;(2)个性化的饮食护理:冠心病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针对于这类人群,主要为其设计饮食计划,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向患者宣传冠心病饮食中的注意事项,并通过随访等形式对患者的饮食结构与饮食方式进行监督和指导,保障患者的合理饮食;(3)个性化药物护理:药物护理:在患者出院治疗期间,通过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对其用药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保障患者定时定量用药;(4)个性化运动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没有心绞痛或身体能接受的情况下,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慢跑运动来增强体质,如太极拳、慢跑等有氧运动。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为患者的护理依从度、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护理依从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依从度评价量表对患者的护理依从度进行评价。该量表分值为0 ~100 分,该量表分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6 个条目、30 分)、护理配合情况(6 个条目、30 分)和护理措施实际执行情况(8 个条目、40 分)三个维度,分数与患者的护理依从水平成正比。

(2)生活质量:采用SF-36 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分为生理功能、躯体疾病、精力、精神健康、生理智能、一般情况、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8 个维度,该量表满分100 分,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同时,该量表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了比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我科自制的冠心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该量表分为疾病原因了解程度(6 个条目、30 分)、治疗方法了解程度(8 个条目、40 分)和护理方法了解程度(6 个条目、30 分)三个维度。本问卷满分为100 分。

(4)并发症发生率:查阅病历记录或由主治医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并发症,研究者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数量和种类。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总人数×100%。冠心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本研究主要统计并发症的发生人数,对同时患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不进行重复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度、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在经过3 个月的个性化家庭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表(± 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表(±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依从度 生活质量评分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观察组 60 85.8±6.2 92.6±6.4 90.3±7.1常规组 60 62.4±4.7 71.7±5.2 68.2±5.4 t 9.235 9.024 9.359 P 0.021 0.027 0.018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表(例)

3.讨论

所谓个性化家庭护理,就是在患者出院治疗之后,在患者家中由专业护理人员和家属、患者相互配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的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进程中,个性化家庭护理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本文中,将针对该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进行重点研究。

本研究发现,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家庭护理,患者的护理依从度、生活质量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都得到了更加明显的提升。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比较温馨的护理环境。在这一基础上,患者的负性情绪就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其护理依从度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干预的效果就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结论与吕微等其他医学专家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5]。

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这些并发症的产生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个性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由于接受了全面的个性化家庭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降低。在这一护理干预模式下,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与个性化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制定和监督执行科学的家庭护理方案。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患者治疗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同时也需要看到,由于将家庭作为主要的护理干预场所,干预效果受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6],在并发症的防治方面,需要针对各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以进一步提升个性化家庭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个性化家庭护理是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还能减少冠心病的各种并发症。因此,该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个性化量表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警惕冠心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