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体会

2021-05-06 03:11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管用分值插管

施 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 上海 200032)

在救治危重患者过程中,机械通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气管插管在早期机械通气方式中比较常见,在患者插管后,极容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甚至诱发意外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出现,这对于及时救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镇静和护理干预不容忽视[1]。其中,借助安全护理干预,可以为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性,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本文选取120 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强镇静治疗,加大监测和护理力度,借助安全护理的应用,从而确保良好的实施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120 例,采取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30 例、30 例,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80 岁,平均年龄为(56.39±3.58)岁,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分别为50 例、10 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8 例、32 例,最低年龄为23 岁,最高年龄为79 岁,平均年龄为(56.81±3.53)岁,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分别为42 例、18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镇静诱导中,主要使用咪达唑仑,1 kg的剂量最低应为0.05 mg,注射时间最短为3 s,最长为1 min,然后再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加强Ramsay 评分的应用[2],以此来对镇静水平进行监测,为调节剂量提供帮助,从而给予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一定的保障。在患者可以停止呼吸机治疗时,应对其剂量进行控制,最后停药。

1.2.2 护理方法 行基础给药护理为对照组,即结合医嘱,加强镇静药物护理,并对患者镇静治疗情况进行测定,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稳定性要求相符。行安全护理为观察组,具体如下:

首先,呼吸道护理。第一,镇静患者的呼吸道纤毛运动消失,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肺的自洁能力,肺部分泌物无法得到顺利排出,而且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极容易引发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问题。所以加强气道护理和消毒隔离非常有必要,确保手卫生的清洁性,防止交叉感染的出现。第二,每间隔两小时应进行翻身叩背,为小支气管内痰液进入较大支气管创造有力条件,为排出提供极大的便利性[3]。在叩背过程中,五指应保持并拢姿势,掌指关节保持微屈状态,双手从肺底按照节律性进行拍打。第三,在吸痰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次使用1 条吸痰管,防止重复使用现象。应先吸气管插管,换管后再吸口腔。在吸痰前后,应给予纯氧,时间控制在3 min 左右,有效预防低氧血症。此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肺部理疗,根据体位引流,发挥出对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促进作用。

其次,器官功能监测和护理。在呼吸功能监测和护理过程中,镇静药物,在呼吸方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咪达唑仑,会造成剂量依赖性呼吸抑制的出现。一般来说,其潮气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而呼吸频率越来越快。深度镇静,不利于保证患者咳嗽和排痰能力,这对呼吸功能恢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极容易诱发肺部感染。在循环系统功能监测和护理过程中,通过采取镇静治疗,影响着患者循环功能,其症状表现主要以低血压为主[4],在咪达唑仑负荷剂量的影响下,出现低血压的概率较高,而且很难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提升上来,特别面对低血容量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概率更高一些,所以应控制负荷剂量速度。在镇静不足的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会明显增快,这时应加强临床综合评估,确保镇静的合理性,同时对血压和心率等变化予以全方位监测,必要时也可以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基于血流动力学,将给药速度调整至最佳。

最后,心理护理。一般来说,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特点突出,身体应激状态极其显著,处于ICU 中,在自身恐惧和气管插管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表达的难度,并造成不良情绪的出现[5],进而极容易引发意外脱管。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借助写字板,引导患者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言语写下来,然后护理人员也应将各种插管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并告知患者成功治愈的案例,这对于提高患者自信心具有很大的帮助。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RASS 镇静分值、置管时间、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在RASS 分值判定方面,分值范围主要为1 ~6 分[6],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睡眠状态明显强化,也愈发安静。在护理满意度方面,>80 分为非常满意,60 ~80 分为一般,<60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整理后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RASS 镇静分值和置管用时对比

观察组的RASS 镇静分值(3.63±0.28)分和置管用时(3.84±1.28)d,与对照组RASS 镇静分值(4.28±0.46)分和置管用时(4.38±1.45)d 相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RASS 镇静分值和置管用时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RASS 镇静分值和置管用时对比(± s)

组别 例数 RASS 镇静分值/分 置管用时/d观察组 60 3.63±0.28 3.84±1.28对照组 60 4.28±0.46 4.38±1.45 t 8.382 7.389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3%、86.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气管插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操作具有创伤性特点,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其耐受性难以保证,意外脱管等现象经常出现[7],所以应对适度镇静和护理干预予以高度重视。危重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对镇静干预的应用,可以确保高度的舒适度和安静氛围,推动患者对气管插管有创性干预的提升,将患者不适感降至最低,给予机械通气一定的扶持,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由此可以看出,镇静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方面,良好的监测和护理干预也是至关重要的[8],将监护干预力度提升上来,不断拓展护理范围,提高并发症的控制水平,为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提供帮助,并将患者预后改善至最佳。而对于安全护理模式来说,与基础给药护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干预理念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这一方面,不仅可以与镇定效果要求相符,而且还可以控制不良反应,如过渡镇静和镇静缺少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RASS 镇静分值和置管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安全护理的实施,在强化镇静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

综上所述,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过程中,安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镇静效果,并控制不良反应,确保良好的护理满意度,从而保证机械通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管用分值插管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神奇!一次施肥管用“一生”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如此妙招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关于铁路减速顶管用修的思考
确实管用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