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促进剖腹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2021-05-06 03:11王然红烈
医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天枢剖腹产鸣音

王然红烈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珠海市妇女儿童医院、珠海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广东 珠海 519000)

剖腹产虽能有效解决异常分娩问题,但手术后带来的并发症是不容小觑的。剖腹产术中对胃肠道的刺激、术前和术中的麻醉以及术后因疼痛不便活动,使产妇胃肠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腹胀、腹痛、肛门排气排便停止等术后肠麻痹问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上西医对改善剖宫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不明确,主要通过灌肠、胃肠减压和促胃肠蠕动药物等进行干预[1]。中医认为,中医外治对改善腹部术后胃肠障碍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采用穴位敷贴联合针灸治疗对改善剖腹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接收的156 例行剖腹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贴敷组和联合组,各78 例。贴敷组产妇年龄24 ~44 岁,平均(32.82±4.65)岁,孕周35 ~41 周,平均(38.28±1.38)周。联合组年龄24 ~43 岁,平均(33.95±4.67)岁,孕周36~41周,平均(38.41±1.18)周。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20 ~45 岁;②无意识障碍;③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①有皮肤感染者;②高血压(>150/90 mmHg)、糖尿病者;③有过晕针史、对本次研究使用的针具或药物过敏者和拒绝针灸者等。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禁食、禁饮6 h,6 h 后每1 ~2 h 翻身活动1 次,可进米汤、白开水、鱼汤等流质食物,但避免进糖、奶、豆浆等产气食物,肛门排气后可进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食物,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普食。麻醉未清醒时取平卧位,病情稳定后取半坐卧位,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下床活动。贴敷组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取川木香,枳壳,白芷,莱菔子,肉桂和川芎共六味药调成膏状,进行穴位贴敷,取穴为中脘、下脘、天枢、腹结和滑肉门,贴4 ~6 h。联合组在贴敷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针灸穴位为:中脘、天枢、腹结、合谷、足三里、上巨虚和太冲,针灸30 min,1 次/d,连续2 ~3 d。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接受治疗后1 h、24 h、72 h 腹胀缓解情况、无效和总有效情况;总有效率=(1 h+24 h+72 h缓解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3)采用我院自制的主观舒适度评价表,以视觉模拟形式进行评价,包括舒适、比较舒适、略感不适和极不舒适4 个等级。舒适度=(舒适+比较舒适)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腹胀缓解情况比较

联合组术后腹胀缓解情况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腹胀缓解情况比较(n)

2.2 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

联合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上优于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 s,h)

表2 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 s,h)

肠鸣音恢复时间组别 例数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贴敷组 78 28.95±6.12 38.21±5.13 7.68±1.12 42.87±6.54联合组 78 25.78±3.86 32.54±4.47 6.25±2.03 37.39±2.12 t 3.869 7.360 5.447 7.040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产妇治疗后主观舒适度比较

联合组产妇主观舒适度高于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治疗后主观舒适度比较[n(%)]

3.讨论

剖腹产或称剖宫产,是孕妇常见的生产方式之一[2]。此手术方式适用于异常分娩情况。同其他腹部手术一样,剖腹产术患者术中胃肠道解剖位置的改变、术中牵拉、麻醉药物等刺激肠道,加上术后因疼痛不便活动,使术后胃肠道不能得到及时的恢复,从而引起产妇腹胀、肠鸣音消失、排气排便障碍等术后肠麻痹问题。中医认为术后肠麻痹问题是由于腹部手术损伤人体经脉,引起血液外溢、血脉瘀阻,使腑气不通、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六腑传化不能、肠道气机不利、气滞于中,最终出现腹胀、腹痛及排气障碍等问题。胃肠道障碍的病变定位于脾胃,同大肠、小肠有关,两者属于“腑”“腑以通为顺”,故术后胃肠道障碍的治疗力气通下为主[3]。

穴位贴敷和针刺可治疗术后肠麻痹问题。穴位敷贴是指选取不同中草药,制成各种剂型,以糊状居多[4]。敷于穴位的方法,通过皮肤吸收,可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改善经络气血运行,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5]。本研究使用的川木香可行气、止痛、和胃、健脾、助消化;枳壳可理气宽胸,行气消积;白芷可散风除湿、通窍止痛;莱菔子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肉桂可散寒止痛、温经活血;川芎可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6]。以上六味药调成膏状贴敷于中脘、下脘、天枢、腹结和滑肉门5 个穴位,贴4 ~6 h。其中中脘、下脘、天枢属任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等,且天枢是大肠募穴,位于脐旁2 寸,为人身之中点,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通过天枢穴,可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之功能,是临床治疗肠道病之主穴;腹结属足太阴脾经,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等;滑肉门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等。腹部区域的5 个穴位可使药效通过脐周静脉网与肝门、腹内静脉连通,参与血液循环,发挥治疗功能效,药物在此吸收后,可在诸经并行,使药效直达病灶,起到疏通经络、降逆止呕、健脾和胃,理气调肠的功效。联合组在贴敷组的基础上联合了灸治疗,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具和艾灸2 种工具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和热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本组针灸穴位有中脘、天枢、腹结、合谷、足三里、上巨虚和太冲,其中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功效;足三里和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可调理脾胃、通经活络、除湿;太冲属于足厥阴肝经,可燥湿生风,与合谷穴配伍,起到调畅气机的作用[8]。以上针灸穴位联合穴位贴敷起到了疏通经络、调畅气机、益气行血、祛湿止痛的功效。研究发现,联合组中除了个别胃肠道功能极差外,一般肠道反应不明显的或者有肠梗阻倾向的产妇,针灸1 ~2 次即可排气,这说明穴位贴敷联合针灸可改善剖腹产术后肠麻痹问题,缓解术后腹胀情况,尽早排气、排便,且从产妇主观舒适度上可知,穴位贴敷联合针灸能够减轻产妇腹部不适和缓解术后切口疼痛等问题,这对产后恢复极为有利。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穴位敷贴的膏状用药量、厚度和大小没有做统一规定,这可能对临床效果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联合针灸能够促进剖腹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增加术后舒适度,有利于术后恢复。针对本研究的不足,将在临床实验研究中改进。

猜你喜欢
天枢剖腹产鸣音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尊敬
尊 敬
在暗处尊重人
牛的剖腹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