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抗疫一线护士情绪与心理韧性相关性研究

2021-05-07 01:38王晓燕孙志艳瞿靖芮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8期
关键词:韧性负性抗疫

王晓燕,孙志艳,瞿靖芮△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1.神经外科;2.空勤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护理工作是公认的高压力、高风险职业。有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职业压力会增加护士的情绪困扰,降低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身疾病发生率[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2],具有复杂性高、影响规模大等特点,同时,具有传染性,病因不明确。一旦出现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将使人们产生一定程度心理应激反应,特别是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其接触的对象是确诊或疑似患者,尽管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已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但因有许多不明确因素仍会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3]。目前,有关抗疫一线护士情绪反应及差异等分析已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但抗疫一线护士心理韧性与其应激情绪反应的关系尚缺少相关研究。本院为河南省部队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本研究对疫情初期抗疫一线护士情绪及心理韧性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制订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干预方案和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2020年2-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部队COVID-19集中收治的郑州某部队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和感染科抗疫一线护士100名作为研究对象。

1.1.2纳入标准 (1)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2)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3)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4)告知调查对象本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研究。

1.1.3排除标准 非本院护士(实习护士或进修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性别、年龄、学历、岗位风险等级、人员类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岗位风险等级由低至高依次为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感染科。发热门诊护士主要负责预检分诊,同时协助医生对发热患者进行鉴别诊断;隔离病区主要收治疑似患者;感染科主要收治确诊患者。

1.2.1.2中文版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4]PANAS由20个形容词组成,其中10个代表正性情绪,如自豪、热情等;10个代表负性情绪,如心烦、内疚等。采用5级评分法。主要评价被试者 1~2 周正、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精力旺盛、全神贯注和快乐,分数越低表示个体淡漠;负性情绪分数越高表示个体主观感觉困惑、痛苦,分数越低表示个体镇定。中文版PANAS所有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均为0.82,正、负性情绪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0.83,适用于中国人群。

1.2.1.3心理韧性量表 由美国杜克大学CONNOR和DAVIDSON等2003年编制,包含5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心理弹性水平越高[5]。英文版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87,此量表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得到验证应用。中文版量表由中国学者肖楠等(2007年)翻译[6],形成适合中国人群的3个维度量表,包括坚韧(13个条目)、自强(8个条目)和乐观(4个条目),共25个条目。3个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0、0.6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1.2.2问卷调查及质量控制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由于疫情特殊不便集中聚众进行,故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数据的收集,以防疫护理微信工作群为载体解释说明本研究目的,由受试者按自愿、独立和匿名原则完成问卷,后台共收到问卷102份,未填写完整2份,剔除后共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

2 结 果

2.1护士一般情况 100名护士中男18例,女82例;年龄22~42岁,平均(29.28±4.83)岁;本科62例,专科38例;已婚56例。

2.2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PANAS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岗位风险等级护士PANA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PANA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PANAS得分比较(分)

续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PANAS得分比较(分)

2.3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心理韧性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岗位风险等级护士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人口学特征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分)

续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分)

2.4正、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 正性情绪与心理韧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5);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722,P<0.05)。见表3。

表3 正、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r)

2.5负性情绪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 心理韧性是抗疫一线护士负性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负性情绪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

3 讨 论

3.1加大特殊岗位男护士的选拔与使用 不可否认,女性护士具有许多职业优势,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在COVID-19疫情初期,男性护士正性情绪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护士,女性护士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情绪,与黄继峥等[7]在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中的结论一致。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女性多脆弱而敏感,更重视内心体验和自我感受[8]。因此,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情感波动。提示护理管理者在针对突发事件一线护士的心理干预工作中应更加关注女性护士的心理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护士心理韧性得分比女性高,说明男性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压力的复原能力强于女性。当前自然灾害与人因灾害频发,工作在承担着战备及灾害救援任务的军队医院的男护士的优势更加凸显。在身体素质、心理资本等方面男性较女性更具有优势。因此,建议在护理团队建设中重视军队男护士的作用,在人才选拔和招聘时考虑加大特殊岗位男护士的选拔与使用。

3.2加强高风险岗位护士心理评估、选拔和保障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科护士表现出了更多的负性情绪,与现实预想相符。感染科主要收治确诊患者,承担风险最高,承受心理压力也最大。感染科防护等级要求最高,特殊防护导致身体不适及工作不便,且因COVID-19疫情前期防护用品紧缺且保洁后勤人员防护知识缺乏,导致护士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需独自完成包括消毒、清扫卫生等一系列工作,加大了工作负荷,导致负性情绪增多[9]。提示护理管理者在招聘护士时应重视心理评估与选拔工作,除关注护士专业能力外,还需评估其心理韧性和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另外,还要加强保洁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分担感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在婚姻状况方面,单身护士心理韧性较好,已婚护士心理韧性较差。可能的原因是已婚护士大多数年龄较大,既在工作中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又在家庭中承担着责任,牵挂较多。一线护士下班后需在本院生活隔离区居住,与家人分离,缺乏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负性情绪。提示管理层面应做好一线护士,尤其是已婚护士的后勤保障工作,提高护士食宿保障水平,慰问护士的家属,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3.3不同风险岗位护士心理素质差异可能与受到的恶性刺激及岗位吸引力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科护士心理韧性得分较低,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护士心理韧性得分较高,与现实预想不符。心理韧性是个体的一种品质和能力[10],并可通过个人或职业经历及相关训练被不断提高[11]。感染科护士相比预检分诊护士更具有传染病护理经验和技能水平,且长期的感染科护理经验应该更能塑造护士心理韧性,但本研究结果却非如此。分析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感染科护士主要负责确诊患者的日常护理,因此,比预检分诊护士更多目睹并体验了传染病带来的严重后果,面对存在许多未知且高传染性疾病应激源,即使感染科护士心理韧性较强,由于短时间受到持续的恶性刺激,可能比预检分诊护士更易出现心理承受力下降的情况,显示在心理韧性得分方面就会比平时偏低。(2)存在感染科护士本身心理韧性较低的可能,可能与护士入职时岗位的分配选择有关。预检分诊护士主要来自门诊,门诊在招聘时由于工作性质其吸引力较高,因此,选拔的护士心理素质相对较好,而感染科在人才引进方面相比门诊缺乏吸引力,所招聘的护士相对而言心理素质低一些,具体原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示护理管理层面在抗疫一线应适时采取减压措施,以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维护其心理健康。并在福利政策方面向感染科护士倾斜,在未来的护士选拔时重视这些特殊岗位护士的心理品质。

3.4加快护士心理韧性的培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心理韧性与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心理韧性是护士正、负性情绪的关键影响因素。良好的心理韧性可使护士在较大的压力下保持镇静,减少负性情绪。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护士也是另一种身份的战士,特别是军队医院的护士要求具备高水平的心理韧性。目前,国内针对护士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较多,但心理韧性干预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且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或共识给予指导,其干预方法和形式不一[12]。国外针对护士心理韧性主要的干预方法有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13]、压力管理和心理韧性训练[14]、照护提供者支持项目[15]和整合性干预项目[16]。最近国内有学者将职业生涯韧性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初步构建了指标体系[17]。有研究表明,针对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知识培训可提升工作人员操作技能,从而增强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负性情绪[3]。同时,结合包含积极心理学实质内容的心理韧性干预可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外部及内部困境均具有不可避免的特点,通过进一步发掘自身优势、采取积极的眼光看待并处理问题。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阶段选用适合的心理韧性干预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预防性采用如正念为基础的干预,积累心理资本,以应对有可能发生的职业应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系统性制订培训方案,既要对传染病知识的技能操作进行培训,也应联合进行心理支持。如郭新文等[3]的专业知识培训联合心理干预方案,能促进基层人员专业知识的吸收,提高应对与急救能力,同时增强心理韧性。此外,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表彰先行者起到榜样作用,利用参照物反思、试验田反馈及一般性安慰等基本互动机制为护士勇敢接受并实践这种积极心理学提供思想平台。

3.5本研究不足之处 在研究设计方面本研究是在疫情初期开展的横断面调查研究,随着疫情和护士认知的发展、国家的干预保障下抗疫中、后期护士情绪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心理韧性对其的影响程度是否会有所不同?这些均尚需要继续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本研究局限于小样本量、小范围研究,缺乏从整体视域考虑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方面尚需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猜你喜欢
韧性负性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