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价值

2021-05-07 01:38孙真真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8期
关键词:川崎内径心动图

孙真真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超声科,河南 郑州 450018)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为全身性急性血管炎,婴幼儿为疾病高发群体。川崎病发生后如患儿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川崎病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1]。加强早期诊断、及时明确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提高疗效、改善患儿健康状况极为重要。目前,超声心动图在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治中获得广泛应用,并表现出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率好等诸多特点[2]。本研究探讨了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个月至6岁,平均(2.4±0.6)岁。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婴幼儿45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个月至6.2岁,平均(2.5±0.4)岁。2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标准 (1)符合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3],后天感染所致;(2)研究对象的家属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3)临床诊治资料保存完整。

1.1.3排除标准 伴全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疾病、严重心脏疾病、白血病及精神性疾病者。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2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仪器为Philips EPIQ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4.0 MHz。检查时受检者取平躺卧位或左侧卧位。配合度差者给予水合氯醛灌肠,然后让其进入睡眠状态后再进行检查。行常规性各切面检查,仔细查看心内结构及血流状况,探查冠状动脉情况及分支情况。此外还对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进行仔细检查,将探头右转至1:00~3:00点位置观察左冠状动脉主干状况及开口情况。再按顺时针方向将探头转动30°左右清晰显示左前降支、回旋支近端。稍倾斜探头,使声束偏斜于右上方,在主动脉根部10:00~11:00点位置获取右冠状动脉中、上段长轴图像。同时,测量冠状动脉壁厚度,观察内膜光滑情况,观察管壁粗糙状况,对回声增强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管径是否存在局限性扩张或狭窄等。

1.2.2观察指标及诊断评估 观察冠状动脉前降支峰值流速、主动脉根部内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中有无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心功能改变情况,观察指标包括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情况。观察患儿超声心动图表现情况,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流速增加、主动脉根部扩张等。冠状动脉扩张内径大于或等于4 mm判定为冠状动脉瘤;年龄大于3岁、冠状动脉内径大于3.0 mm或年龄小于或等于3岁、冠状动脉内径大于2.5 mm判定为冠状动脉扩张;管壁及其周围有明显增强回声、内膜显示光滑度差、外膜与周围分界线模糊判定为管壁与管周围异常回声;冠状动脉前降支舒张期峰值流速超过33 cm/s判定为冠状动脉流速增加:以16节段划分法作为根据室壁运动表现为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不同步判定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以健康儿童主动脉根部内径均值的95%可信区间作为参考值,大于上限值判定为主动脉根部扩张[4]。

2 结 果

2.12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冠状动脉前降支峰值流速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主动脉根部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情况比较

2.2观察组中有无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心功能改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有冠状动脉损害组患儿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以及LVEF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儿中有无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心功能改变情况比较[n(%)]

2.32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表现情况比较 对照组研究对象未存在冠状动脉损伤。观察组患儿中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流速增加33例(73.33%),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31例(68.89%),管壁与管周围异常回声28例(62.22%),冠状动脉扩张19例(42.22%),二尖瓣反流9例(20.00%),心包积液3例(6.67%),主动脉根部扩张2例(4.44%),冠状动脉瘤1例(2.22%)。超声心动图表现情况见图1。

A.无冠状动脉损伤;B.存在冠状动脉扩张。图1 超声心动图表现情况

3 讨 论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显著特征主要为全身性血管炎,好发于年龄为小于5岁婴幼儿,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尚未明确川崎病的具体发生机制。有研究表明,其主要因皮肤损伤、发热、淋巴结肿大引起全身血管炎,进而引发疾病[5]。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高热,体温通常高于39 ℃,病程一般不短于5 d。川崎病发生后如患儿病情未能及时获得准确诊断,耽误疾病治疗时间,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引发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健康状况,甚至是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表明,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川崎病发生率具有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状况、威胁其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6]。因此,应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对此病的有效诊治方式。

川崎病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损害,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发冠状动脉受损,主要表现为瘤样病变、冠状动脉扩张[7]。此种扩张的加重可进展为冠状动脉阻塞,严重者能引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因此,在先天川崎病诊断中及时、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极为重要。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川崎病临床诊断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但此种诊断方式属有创性技术,不适于年龄较小婴幼儿,因此,无法作为川崎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技术[8]。

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诸多疾病诊治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手段,应用过程中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和测量获得人体相关生理、组织结构形态及数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制订等方面均发挥具有指导意义。临床应用显示,超声检查可良好地显示冠状动脉近端病变状况,但远端分支变化诊断存在一定难度[9]。

超声心动图技术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操作简单、无创伤、可重复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此种技术是以超声测距原理脉冲超声波作为根据,应用过程中凭借透过软组织及胸壁对瓣膜、心室、心壁等结构周期性活动进行全面观察,并测量相关数值,通过显示器清晰显示不同结构发生的活动及时间关系曲线,再通过记录仪记录曲线,获得数据及图像在疾病诊治中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0-11]。超声心动图技术用于川崎病临床诊断时能对冠状动脉的扩张状况及演变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同时,可准确测量出受检者冠状动脉内径,有效评估其心功能状态[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前降支峰值流速较健康者显著增加,发生明显的左心室扩大、左心房扩大、LVEF降低等心功能改变。超声心动图表现主要为冠状动脉流速增加、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管壁与管周围异常回声等。刘洁琼等[15]指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管腔内是否有血栓形成、管壁厚度状况等,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技术用于小儿川崎病患者诊断可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状况,对提高诊断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川崎内径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