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PC6与OMP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上皮中的表达及与嗅觉功能相关性分析

2021-05-07 12:34曹磊王竹李巍李培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树突嗅觉上皮

曹磊,王竹,李巍,李培华

(1.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2.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6)

嗅觉是鼻的生理功能之一,它不仅使人们辨别香、臭等气味,并与食欲、味觉、身心健康和情感息息相关。嗅觉具有报警作用,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1]。引起嗅觉障碍的病因很多,主要有鼻窦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及外伤等,其中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引起嗅觉障碍最常见的病因,约一半以上的患者有CRS的病史[2]。CRS引起的嗅觉减退被归类为传导性嗅觉减退,CRS患者的嗅觉缺陷传统上归因于鼻塞,即黏膜水肿和嗅裂的气流减少[3]。然而通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解除患者的梗阻后,患者的嗅觉改善往往难以预测,少部分患者嗅觉功能得到改善,但大部分患者嗅觉改善不理想[4]。哺乳动物的嗅神经元(olfactory neurons,ORNs)具有不断再生分化的能力[5]。CRS导致嗅觉的减退机制,可能跟嗅感觉细胞的生成与凋亡稳态失调有关[6]。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6,TRPC6)作为细胞内的重要第二信使Ca2+的主要通道之一,其在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及凋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7]。本研究通过检测TRPC6和嗅觉标记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在CRS伴嗅觉障碍患者嗅觉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TRPC6与CRS导致的嗅觉障碍的关系,希望为CRS导致的嗅觉减退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及分组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CRS伴有重度嗅觉障碍(均经过T&T嗅觉检测)的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32.00±4.08)岁;同期选取10例鼻中隔矫正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1.70±3.39)岁,均无嗅觉障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8~40岁的年轻患者,排除因年龄导致的嗅上皮退化。患者继往无鼻部手术史,无头部及鼻部外伤史,无癫痫、中风等重大脑部疾病史,无头颈部放疗史,无有害化学物吸入史,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嗅觉减退病史。通过CT检查,鼻内镜检查,排除梗阻引起的嗅觉减退、嗅区息肉样变及泡状鼻甲等。在手术中钳取患者中鼻甲上极鼻中隔面嗅区黏膜作为标本,制作切片。本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执行,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实验知情同意书。

1.2 T&T嗅觉定量检查法

选择苯乙醇(花香-玫瑰花香味)、甲基环戊烯酮 (焦糊-甜焦糊味)、异戊酸 (汗臭-臭袜子味)、十一烷酸内酯(果香-熟桃子味)和三甲基吲哚(臭-粪臭味)5种嗅物。以每10倍间隔对嗅物进行稀释。共稀释8个阶段。用5、4、3、2、1、0、-1、-2表示。0为正常嗅觉的阈值浓度。5为浓度最高,依次减弱,-2最低。试验时,取宽为0.7 cm,长为15 cm的无味滤纸,浸沾试嗅剂,令受试者闻嗅,每种嗅物用一纸滤条,每次均定浸沾1 cm。把结果记录在以嗅物名称为横坐标,嗅物浓度为纵坐标的嗅表上,用曲线反映嗅阈水平。将5种嗅物的识别阈记分相加,求其平均值。嗅觉障碍程度等于5种嗅物的识别阈之和除以5。当5的试纸条仍不能识别时,得分为6。小于1分为正常,1~2分为轻中度嗅觉障碍,2~5分为重度嗅觉障碍,大于5分记为嗅觉丧失[8]。

1.3 实验试剂

兔TRPC6多克隆抗体购于Sigma公司;兔OMP多克隆抗体购于LSBio公司;β-actin单克隆一抗购于美国USB公司;羊血清、兔二步法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EDTA抗原修复液、30%过氧化氢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抗稀释液、二抗稀释液、显影定影试剂盒、超敏ECL化学发光试剂盒、RIPA裂解液、PMSF蛋白酶抑制剂、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剂盒购于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8~60℃熔点石蜡、60~62℃熔点石蜡购于上海标本模型厂。

1.4 OMP和TRPC6免疫组化检测

样本用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24 h后,进行脱水、浸蜡、包埋,用轮转式石蜡切片机切片,厚度为4 μm。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操作如下:石蜡切片脱蜡后,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3次,0.4%胃蛋白酶消化6 min,PBS冲洗3次,再置于0.01M枸橼酸缓冲液(pH=6.0)中进行微波加热20 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滴加3% H2O2,室温10 min,再滴加马血清,室温30 min,滴加一抗(羊抗OMP多克隆抗体或兔抗TRPC6多克隆抗体),4℃过夜,PBS冲洗3次,滴加二抗(生物素化免抗山羊IgG)工作液(稀释比为1∶200),室温1 h,PBS冲洗3次,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亲和素,室温1 h,PBS冲洗3次,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室温30 min,PBS冲洗3次,苏木素复染,水洗,盐酸乙醇分化,常规脱水、透明、封片,置于光学显微镜观察。

1.5 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将术中收集的嗅上皮组织进行蛋白裂解,提取总蛋白。随后将变性的蛋白使用10%~12% SDS-PAGE进行电泳。电泳完成后将蛋白转膜至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使用5%的脱脂牛奶室温封闭2 h,加入吐温20的Tris-盐酸缓冲液(TBST)冲洗3次。将PVDF膜浸泡在相应的一抗中,4℃摇床过夜,TBST冲洗3次,加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二抗(稀释比为1∶1 000),室温孵育2 h。采用ECL化学发光法进行显色。使用Image J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嗅觉功能评估结果

实验组T&T嗅觉评分为(3.79±0.90)分,而对照组T&T嗅觉评分为(0.36±0.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9,P=0.000 1)。

2.2 两组患者嗅上皮组织OMP和TRPC6免疫组化结果

OMP的免疫反应物为棕褐色,主要存在于嗅上皮的包膜及胞浆中。OMP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M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RPC6的免疫反应物为棕褐色,主要表达于嗅上皮的包膜及胞浆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RPC6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到TRPC6在嗅感觉神经元及球基细胞中表达。见图1。

2.3 两组患者嗅上皮组织OMP和TRPC6 的Western Blot结果

如表1和图2所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MP和TRPC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嗅上皮组织OMP和TRPC6表达水平与T&T嗅觉评分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讨嗅上皮组织中OMP和TRPC6表达水平是否与嗅觉损伤程度有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嗅上皮组织中OMP和TRPC6的表达量。因OMP及TRPC6灰度比值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MP和TRPC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嗅觉功能减退越严重,嗅上皮组织中OMP和TRPC6表达量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对嗅上皮组织中OMP和TRPC6表达量与T&T嗅觉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T&T评估得分与嗅上皮组织中OMP和TRPC6表达水平呈现负相关(OMP:R2=0.853 8,P<0.001;TRPC6:R2=0.91,P<0.001)。见图3。

3 讨论

TRPC6被发现广泛表达于神经元细胞中,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心脏神经元、嗅上皮和部分大脑细胞中,如皮质、黑质、海马和小脑细胞[9]。TRPC6存在于小鼠嗅觉上皮细胞中,但是TRPC6在嗅觉系统机制中的作用却仍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在CRS伴嗅觉减退患者的嗅黏膜中检测到了TRPC6的表达,免疫组化着色于ORNs、嗅鞘细胞膜及胞浆内。OMP于1972年被发现,是嗅觉通路中唯一可被标记的脑蛋白,其主要表达于嗅细胞和微绒毛细胞,OMP跟嗅觉功能具有高度相关性,CRS患者嗅觉黏膜中OMP的表达降低[10],跟本研究结果一致。T&T检测评分与OMP的蛋白电泳的相关性分析得出,CRS患者嗅上皮的OMP降低与嗅觉评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跟既往的研究相符。通过TRPC6的蛋白电泳与T&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得出T&T检测评分与TRPC6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这两者都成负相关。可以推断出,CRS患者嗅上皮中TRPC6的降低,跟患者的嗅觉功能减退有关,即TRPC6表达越少,嗅觉功能减退越明显。

图1 嗅上皮组织OMP和TRPC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箭头所示为阳性染色细胞 A:对照组OMP染色结果;B:实验组OMP染色结果;C:对照组TRPC6染色结果;D:实验组TRPC6染色结果 (A、B:免疫组化 ×400;C、D:免疫组化 ×200)

表1 各组嗅黏膜OMP、TRPC6与β-actin灰度比值

图2 嗅上皮组织中OMP和TRPC6的Western blot结果 A:OMP和TRPC6的蛋白条带,1和4为实验组,2和3为对照组;B:两组组织样本OMP和TRPC6柱状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0.001)

图3 不同程度嗅觉功能减退与OMP和TRPC6表达的关系以及与嗅觉评估得分的相关性 A、B:实验组不同程度嗅觉障碍患者OM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及与对应的T&T嗅觉评估得分的相关性分析;C、D:实验组不同程度嗅觉障碍患者TRPC6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及与对应的T&T嗅觉评估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嗅觉障碍是CRS的常见伴随主诉之一,嗅觉的减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经过正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主要是局部和全身激素的使用),很大一部分患者的嗅觉恢复不佳或恢复不全[12]。故除去CRS引起的鼻腔阻塞等物理因素外,人们开始从根本上研究嗅觉减退的原因,而ORNs为嗅上皮的嗅感觉单位,其增殖成熟及凋亡,被认为是嗅觉减退的主要因素之一。ORNs具有终生自我更新的能力,ORNs的生存周期为1个月左右[13]。ORNs在受损后,发生凋亡,后新生的ORNs替代凋亡的细胞,细胞持续更替以维持嗅觉的发生,而嗅感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凋亡失调,即ORNs细胞凋亡速度超过了细胞增殖成熟的速度,则会引起嗅觉减退[14]。我们的实验表明,实验组TRPC6的表达明显降低,OMP表达同样降低,并且TRPC6与OMP的表达都与T&T嗅觉测定评分呈高度相关性,而OMP只有在成熟的ORNs中表达,故我们推测TRPC6可能通过影响ORNs的分化、成熟、凋亡,进而影响嗅觉功能。其机制可能如下:TRPC6参与神经元生长的锥导向,已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促进神经元存活和分化,并在体外和体内指导轴突延伸。BDNF诱导的轴突生长锥的化学引诱需要Ca2+信号传导。Li等[15]发现在培养的小脑颗粒细胞中,TRPC通道有助于BDNF诱导的生长锥Ca2+升高,并且是BDNF诱导的化学引诱性转向所必需的。而通过干扰RNA表达,下调了TRPC3和TRPC6的表达后,消除了BDNF诱导的Ca2+升高和生长锥转向。因此,TRPC6通道活性对于BDNF引导神经生长锥至关重要。在刺激因素下,轴突转向因子BDNF表达发生改变,激动轴突生长锥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轴突不停地延伸或缩短,从而使着轴突向着靶点生长。ORNs的前体细胞为球基细胞,在ORNs的轴突或嗅球受到损伤后,球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基部的轴突和顶部的树突,轴突向嗅球延伸,最终和嗅球形成新的突触,然后形成成熟的ORNs[16]。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ing cells,OECs)是包绕在嗅神经轴突外的特殊胶质细胞,OECs具有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功能,而这一功能是通过OECs分泌的促进轴突生长的因子进行的[17]。这些因子包括: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18]。BDNF同样促进ORNs的轴突生长。只有成熟的ORNs才具有表达OMP的能力,而OMP则是嗅觉形成的基础蛋白。TRPC6作为BDNF的下游通道蛋白,通过影响Ca2+内流,改变其对轴突的锥导向作用,从而影响ORNs的成熟,进一步影响OMP的表达,从而引起嗅觉的改变[19]。

TRPC6有利于小脑颗粒细胞的存活,Jia等[20]发现小脑颗粒细胞培养物中,阻断TRPC通道或下调TRPC3或6抑制BDNF介导的保护,BDNF触发的细胞内Ca2+升高和BDNF诱导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激活。相比之下,过表达TRPC3或6可以增加CREB依赖的应答基因的转录,并防止缺乏血清的神经元发生凋亡,并且这种保护作用被CREB阻断。此外,下调TRPC3或6诱导新生大鼠小脑中的小脑颗粒细胞凋亡,并且通过提高表达TRPC3或6来挽救这种作用。因此,体内和体外的证据都表明TRPC6通道对促进神经元存活很重要。在嗅上皮中,有研究表明,嗅球可以分泌营养因子,BDNF、NGF和GDNF等,通过轴浆运输逆行至ORNs胞体,用来维系ORNs的存活[21]。TRPC6作为BDNF的下游通道蛋白,可以保护神经元细胞,TRPC6的表达下调可能导致嗅感细胞的大量凋亡,从而引起嗅觉减退。

TRPC6参与树突的生长和树突棘形成:之前的研究发现TRPC家族成员TRPC6可以促进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研究发现TRPC6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高峰在出生后7~14 d,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树突状细胞最大生长的重要时期[22]。TRPC6的过表达增加了海马培养中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IV(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IV, CaMK-Ⅳ)和CREB的磷酸化,促进了树突的生长。下调TRPC6可抑制CaMK-IV和CREB的磷酸化,并损害树突状细胞的生长。抑制Ca2+内流,抑制了TRPC6对树突状细胞生长的影响。而在TRPC6转基因小鼠中,CaMK-IV和CREB的磷酸化增强,树突状细胞的生长也增加。综上所述,TRPC6通过CaMK-IV/CREB途径促进树突状细胞生长。此研究揭示了TRPC6在CNS发育过程中的新作用。树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树突棘的形成是神经元之间建立突触联系、传递信号及神经网络建立中重要的环节。而树突发育异常则会影响智力发育或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阿尔兹海默病、唐氏综合征和X染色体易裂症等[23-25]。作为双极神经元,ORNs的树突是其感受气味分子刺激的部分,然后将兴奋传入嗅球,在至大脑皮层中的嗅觉皮质,TRPC6减少后,引起树突生长障碍,进而导致嗅觉障碍。

综上所述,TRPC6的稳定表达在神经元的存活、树突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网络的建立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关系着神经元的生成、成熟和凋亡。CRS患者嗅上皮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环境中,可能会引起嗅上皮细胞的TRPC6表达下调,从而影响ORNs增殖成熟障碍,导致OMP表达下调,从而引起嗅觉减退。本研究TRPC6在CRS引起的嗅觉减退患者的嗅上皮中表达下调,OMP同样表达下调,且T&T得分与TRPC6与OMP表达都呈负相关,故我们推断TRPC6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CRS引起嗅觉减退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猜你喜欢
树突嗅觉上皮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超强嗅觉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siRNA干预树突状细胞CD40表达对大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徽章样真皮树突细胞错构瘤三例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