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的哲学思考

2021-05-07 07:43毕京京
党政干部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摘  要]实现战略目标、战胜艰难险阻,既靠战略实力,也靠战略意志。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历程中,不惧万难、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砥砺前行,铸就了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战略意志。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生动运用和展现,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战略意志的传承创新,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构成。新时代中国展现出目标坚定、信念执着,坚毅果敢、坚韧刚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战略意志;形成了具有独创性思想内涵、学理支撑、话语表达和鲜明品格的战略意志理论;提出了砥砺升华战略意志,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战略哲学;战略意志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1-0004-10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阻力压力前所未有。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命光荣而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1]这一重要论述站在马克思主义战略哲学的高位,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战胜风险考验、实现战略目标的坚定意志和力量底气。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面对艰难困苦、风险挑战都挺起脊梁、奋起抗争,坚韧勇毅,斗志益增。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历程中,不惧万难、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砥砺前行,铸就了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战略意志。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生动运用和展现,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战略意志的传承创新,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构成。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有高超战略智慧,又有坚定战略意志,带领我们奋力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经济政治风险挑战加剧,国际战略博弈尖锐复杂,强化战略意志对于我们坚定信念、保持定力,战胜风险、排除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一、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的实践力量

马克思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2]284克劳塞维茨在 《战争论》中讲到:“任何理论一接触精神因素,困难就无限增多。”[3]103作为精神因素的意志问题尤其是战略意志问题,具有极大的复杂性。理解战略意志的概念,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4]92。也即毛泽东所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5]853。用马克思主义通观人类实践可以发现,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与包括意志在内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战略意志是战略哲学的重要理论范畴,是战略实践的重要精神力量。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要实现战略目标,就要有战略意志。战略意志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战略目标、维护战略利益的坚定决心、政治勇气和顽强毅力。由于全局与局部的相对性,战略意志有其层次性。具备实现战略目标、战胜艰难险阻所必需的战略意志,是战略制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意志是一种遵循客观规律、依托物质实践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志作为精神力量,产生于社会实践又能推动社会实践,依托于物质力量又能激发物质力量。战略意志是战略精神的构成要素,也是战略能量聚集、倍增和释放的枢纽,贯穿于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始终。实现战略目标、战胜艰难险阻,既靠战略实力,也靠战略意志。在战略博弈中,战略意志的比拼较量,往往惊心动魄、决定胜负。毛泽东指出:“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2]18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6]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意志牢牢置于唯物论、辩证法的基石之上,产生于社会实践,受到客观规律制约,注重在既定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胜利。

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有着厚重的战略文化和战略实践底蕴。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求的是一种刚毅坚卓、勇毅笃行,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意志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7]战略是对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在战略活动中,战略信心、战略意志、戰略智慧、战略情怀等属于战略精神要素。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把战略要素分为五类: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他强调意志力量在战略活动中的作用,“精神要素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它们同推动和支配整个物质力量的意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仿佛融合成一体,因为意志本身也是一种精神要素。”[3]177他认为“意志力在任何时候都是构成力量乘积的一个因数”[3]22,并指出:“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3]179毛泽东说:“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8]72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统一的战略意志”是“红军部队的行动的重要关键”[9]33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0]162。这里的“精神”,包含着由强大意志力量支撑的理想、信念、志向等。他还指出:“在紧要的关头,就看你坚定不坚定,坚持不坚持。你咬紧牙关坚持一下,就可以取得胜利。”[11]433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意志在困苦磨难中砥砺,在坎坷挫折中升华,是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12]一百年来,我们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历经乱云飞渡、惊涛骇浪,九死一生、百炼成钢;我们党在民族危急关头开天辟地,建党立党。从井冈山星火燎原、闯出新路,到万里长征历尽磨难、淬火成钢,从抗日战争浴血奋战、救亡图存,到解放战争针锋相对、殊死决战,从抗美援朝不畏强敌,敢打必胜,到“两弹一星”自主创新、振我国威,从改革开放力挽狂澜、杀出血路,到新时代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无不充分体现着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战略意志。

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沉着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时代中国展现出目标坚定、信念执着,坚毅果敢、坚韧刚强,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战略意志。突出表现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扭住不放,务期必成。以必胜信念、坚毅行动战胜风险挑战,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中流击水、奋楫前行。以改革关头勇者胜的坚毅魄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定改革信念,增强改革勇气,强调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厉行法治、坚定不移。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在全面从严治党上,直击积弊、扶正祛邪,以顽强意志品质、雷霆万钧之力和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忍不拔的韧劲,消除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在维护国家主权上,意志如钢,敢于亮剑,强调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部势力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以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坚决打击各种分裂势力。在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寸土必争、寸海必争,凭借不可动摇的战略意志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狠抓工作落实上,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13]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的鲜明品格

新時代,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站在战略全局和世界变局融合交汇的时代高位,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固本开新、守正创新,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确立不可动摇的战略意志,并从“革命意志”“斗争意志”“战斗意志”“道德意志”“顽强意志”“进取意志”等方面揭示了新时代战略意志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概括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提炼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深刻阐明党的战略意志,以独创性的思想内涵、学理支撑、话语表达,形成了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的鲜明品格。

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战略意志之魂,也是战略意志的核心要素和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持定力,先后讲过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前进定力、改革定力、道德定力等,尤其强调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坚定战略意志是一种有方向、有信念、有气节的心理状态和实践过程。我们党的战略意志,说到底是坚守信仰之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14]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各种考验面前方向坚定、意志笃定,守得住信仰,经得起风浪,临危不乱,临难不惧,波澜不惊,稳如泰山,坚定不移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民族复兴的雄心壮志。战略意志以战略志向为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14]他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江流日夜,慷慨未央。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举措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社会主义中国将不断创造让世界惊叹的更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奋力攀登,永不止歇,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开拓创新的锐气、胆魄。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15]9,“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16]52。习近平总书记敢于创造又善于创造,比如,形成新发展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跃升;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形成了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新方略;着眼以强军支撑强国复兴伟业,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等等。我们必须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勇于开拓的坚定意志,激活创新的社会机制,真正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创造局面。

审时度势的果敢决断。战略决断是战略意志活动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是决定胜负存亡的关键。我们党的战略决断,是坚强党性、政治眼光、战略智慧、历史担当、坚毅果敢的意志结晶。战略学家李际均说过:“任何重大的战略抉择都是两难抉择、风险抉择,考验领导者的战略智慧与魄力。它留给历史的或是辉煌,或是灾难。”[17]克劳塞维茨认为,统帅的果断是“敢于负责的勇气”[3]53“敢于随着微光前进的勇气”[3]73,是“来自感情和智力的合金”[3]60,内含着“洞察力”“判断力”“应变力”“自制力”[3]61等,是“巨大的意志力”[3]58。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从这个经验看,关键是时机和决断”[16]122。要“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18]223,“全面权衡,科学决断”[1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做出一系列历史性重大战略决断,领导全党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在关键时刻作出关键抉择,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有效阻断了疫情蔓延。这一重要战略决断,充分显示了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敢的历史担当。

敢战能胜的斗争精神。斗争是实现战略意志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手段。古今中外的坚强战略意志,都是迎难而上、向战而行,敢于亮剑、血性搏击。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战略意志是靠战斗意志实现的。“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战斗意志是由军队血性、官兵士气、牺牲精神等形成的集体意志。毛泽东说:“胜利的信念是打出来的,是斗争中间得出来的。”[20]426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战略意志的闪亮刀锋,体现着无所畏惧的战略胆魄、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1950年10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以伟大气魄和战略胆识作出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当时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急切需要和平建设,出兵朝鲜困难重重。毛泽东讲到,不出兵的理由可以列出若干条,但“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抵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21]230“志愿军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意志”[21]409,不畏世界头号强敌,敢打必胜、英勇牺牲,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确立了顶天立地的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战,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12]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濤骇浪。我们必须坚定斗争意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爬坡过坎的顽强毅力。爬坡过坎,是中国由大向强进入关键期的客观态势,是面对艰难困苦负重攀登、闯关夺隘的坚毅品质。爬坡过坎,更是愚公移山顽强毅力在新时代的体现。当年毛泽东讲“愚公移山”时非常激动,曾经以历史为例表示决绝意志,认为革命必定胜利,即使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也决不投降。[22]他借这个寓言故事昭示全党:中国革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必须以刚强意志力量战胜一切困难,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已经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要有“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不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知难而进、坚韧向前”。他还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愚公移山”精神。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有永不低头、永不气馁的刚健勇毅。特别是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上,要立下军令状,啃硬骨头、攻坚拔寨,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忍持久的战略耐心。战略耐心是战略意志的至难境界。毛泽东说:“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23]12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24],要保持历史耐心、保持战略耐心。这是对战略意志的理论升华。战略意志强调信心与恒心同在、决心与耐心同在。耐心意味着自信自强、冷静从容、沉稳克制及内心的刚强坚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但必须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进入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历史耐心、战略耐心的本质是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戒急用忍、持久蓄力,不浮不躁、久久为功,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特别是当前,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是对我们党战略意志的时代大考。

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墨子》云:“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战略意志的显著主体特征是众志成城,即凝聚集体意志、实现全局利益。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认为,无数个意志形成的合力,决定历史的结果。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本质上是人民意志、利益和力量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分伟大而又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他强调,“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16]5。实践证明,上下同心者胜,众志成城者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凝聚起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壮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同甘共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心存敬畏的自警自省。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古人说:“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强调意志难在战胜自我、克制自我、超越自我。心存敬畏体现着锤炼道德意志的辩证哲理。道德修养有助于标定意志方向、激发意志决心。坚强意志不仅要求克服外在挑战,还要求克服自身阻力。古人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尚的是内外兼修的意志磨练、内外兼备的意志刚强,在自我约束、自我节制、自我激励中坚定意志、保持名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心存敬畏,就是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存敬畏”与毛泽东倡导的“两个务必”内在相通,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清正廉潔、艰苦奋斗的自控力和进取力,是勇于自我革命的强大内在意志。“有畏才能无畏”。只有心存敬畏,才能面对各种诱惑考验,无所畏惧、坚贞不渝,永不懈怠、永不逾矩。

三、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的砥砺升华

战略意志生成铸就的显著特点是,愈加磨砺愈是坚韧,愈加锻造愈是刚强。当前,我们面对国际国内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复杂形势,然而,艰难困苦压不垮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25]9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深刻指出:“‘难是哲学意义上任何领域都面临的、前进道路上永恒的问题。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难也存在于方方面面。”他要求我们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战略意志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石是世界观、价值观、战略观。为此,我们必须从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入手,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坚定理想信念中砥砺升华战略意志。理想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精神结晶,也是坚定意志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26]古人说:“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我们党的政治灵魂。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我们要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理想信念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7]202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维护人民利益中砥砺升华战略意志。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意志,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7]82战略意志所要达成的战略目的或目标,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战略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意志,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人民利益的集中,是人民情怀的彰显。人民利益赋予战略意志以科学价值追求、正确目标导向。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质,是人民的利益、意志、向往和追求所推动的实践活动在创造历史。毛泽东指出,党和军队“一切以中国人民的意志为意志”[28]123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是战略意志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始终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因而信仰如磐、担当如山、意志如钢。战胜风险挑战,关键是要聚合起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有了这样的伟力,就有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之源,战略意志就会历久弥坚。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主义国家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是否出兵,成为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毛泽东指出,“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极为有利”,反之,“不参战,损害极大”[29]556。历史证明,抗美援朝成为新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尊严之战、奠基之战。毛泽东战略意志所秉持的价值准则,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弘扬。邓小平指出,应当“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30]33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18]19,“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31],强调“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18]44-45这斩钉截铁地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统一永远是党战略意志的核心价值、底线所在。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知行合一中砥砺升华战略意志。知行合一是战略意志的实践基础。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96。知行合一,揭示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意志尊重规律、付诸实践的艰难过程。毛泽东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战略意志作为一种主观能动性,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付诸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和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讲“知行合一”,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他强调:“我们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能拍脑袋、瞎指挥、乱决策,杜绝短期行为、拔苗助长。另一方面,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32]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知行统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坚持言必信行必果的坚定性、进取心和意志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特别要认识到,马克思说过“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4]9。战略意志不能代替物质力量,必须转化为物质力量,激发物质力量。我们强调战略意志,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以坚强意志把国家实力搞强大。在国际较量中,政治运筹很重要,但说到底还是要看有没有实力、会不会运用实力。有足够的实力,政治运筹才有强大后盾,光靠三寸不烂之舌是不行的。我们必须以坚定意志和坚实国力、强大军力确保国家安全与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在战略博弈中砥砺升华战略意志。越是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越显坚強意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的困苦磨难、风险挑战世所罕见,遇到的险境、危境、逆境和困境层出叠现。正是在伟大斗争中,党百炼成钢,意志弥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发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进行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严峻复杂的矛盾,我们要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超常创新、沉着应对,谋势造势、深远经略。毛泽东早就说过:“世界上可能出现疯子,乱搞一气,这种可能必须估计到。”[33]515当前,霸权主义、霸凌主义在内外交困中发展到极致,可能癫狂错乱、铤而走险。古今中外的战略博弈,拼的是综合国力,更是战略意志。中国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34]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清醒和战略耐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在理论武装中砥砺升华战略意志。战略意志属于理性意志。理性升华智慧、揭示规律,因而能够强固定力、强化意志。恩格斯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35]455我们必须注重在把握大局、洞察形势、认识规律、拓宽视野上增强战略意志,否则就会成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或意气用事。战略制定和执行,是战略智慧与战略意志的融合。党的伟大实践,是高瞻远瞩的宏阔视野和坚定不移的战略意志的有机统一。毛泽东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2]212有此,才能“通观全局”。[2]212他还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36]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32]。他强调:“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15]67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坚定的战略意志实现战略突破,夺取全局胜利。

党的战略意志必须有坚强党性来保证。党性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性质、革命精神、组织原则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断锤炼党性,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坚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37]7“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16]9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政治定力、勇毅笃行、坚韧刚强、果敢决断、从容沉稳等意志品质于一身,既有坚定意志,又善于激发和凝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意志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够凝聚意志办大事,靠的就是坚强领导核心。实践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我们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中,使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持续升华为信念坚定、纪律严明、众志成城、克难制胜的坚强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20-7-31(1).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8-2(2).

[7]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9-9(2).

[8]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9]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0]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2]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7):4-11.

[1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1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7]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与科学决策的基本特点(上)[N].学习时报,2007-2-5(7).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N].人民日报,2020-10-11(1).

[20]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1]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2]陈晋.重温“愚公移山”的哲学意蕴——中国共产党人为何依然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N].北京日报,2015-7-27(17).

[23]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N].人民日报,2020-7-31(1).

[2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6]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5-23(1).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3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1]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30(2).

[32]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J].求是,2020,(2):4-11.

[33]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2).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6]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7]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姚黎君  魏亚男

[收稿日期]2020-10-20

[作者簡介]毕京京(1954— ),男,山东桓台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                 原副校长、中将、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战略、军事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