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管理效果探析

2021-05-08 06:35张乃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监护人知晓率

张乃梅

利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山东利津 257400

我国为乙型肝炎(HBV)的高发国,全国有10%的人口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而乙肝病毒为引发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1]。该疾病同样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病毒的传播力度是艾滋病病毒HIV 的100 倍以上,对各阶段人群均产生不利影响[2]。 乙肝的传染源较复杂,除HBsAg 携带者外,各种急慢性乙肝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现阶段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即为接种疫苗[3]。 但由于各地区人群的文化水平和环境差异,使得接种乙肝疫苗工作具有一定挑战性。 为此,该研究以2017 年6 月—2019 年4 月在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160 名新生儿为例,采取相关管理措施,旨在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160 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0 名,对照组男45名,女35 名,平均年龄(1.02±0.03)岁。 观察组男47 名,女33 名,平均年龄(1.04±0.04)岁。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经该院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长均了解且认同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家长接受常规疫苗管理,接种前注意确认接种者的健康状况,注意接种者是否有咳嗽及发热等症状,另外需要喂饱接种者,检查接种需要携带的物品,告知家长需接种疫苗的情况及注意事项,接种后需要休息半小时左右,若出现高热及其他不良症状,需要及时请医生诊治,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最好避免接种处触碰水,避免接种者剧烈运动。

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宣教管理及疫苗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宣导:开始实行乙肝疫苗接种时,部分医务工作者认为此项目工作量大且具有较高风险,参与积极性不高[4]。 医院应首先对医护工作人员展开培训,让医护人员认识到尽早接种乙肝疫苗的意义及必要性。②教育宣导:每周组织2 次疫苗接种知识讲座, 相关人员以电话形式通知新生儿监护人前来参加接种健康宣导。请专业人员主讲,内容包含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目的,适应对象,接种预防的程序,乙肝疫苗接种后所预防的范围以及接种注意事项等[5]。 ③问卷调查:该研究的基础效果主要以各位家长对于接种乙肝疫苗的知识知晓率来体现,对于入选到观察组的家长,将疫苗接种健康宣教介入的时机提前到产妇分娩后,医院组织专门的宣导员到产妇病床前,使用该院自制问卷表,向接种家长发放,内容包括乙肝疫苗的基本知识、接种的流程、及时接种的必要性及非正确接种疫苗后的危害等。 家长做完问卷后即刻评定,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针对性地对新生儿的家长做乙肝疫苗接种知识专项健康教育,查漏补缺,带领家长认识到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必要性。④加强宣传工作:研究人员组织并展开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宣导活动,通过录制视频、播放相关内容广播、制作乙肝疫苗手册和宣传画报,建立公众号和接种群等宣传形式,将关于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防治知识和措施传递到新生儿家长手中,促使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加入到接种工作中,提升易感人群保护率,降低感染率和传播途径[7-8]。⑤规范疫苗接种流程:针对前来接种的新生儿家属,应先签署知情同意书,于母婴同室做体格检测后登记婴儿母亲的HbsAg 阴阳性。 接种完毕后即刻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卡》,操作者在家长填完后进行核对,确保无漏项、缺项,并告知家长接种完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9]。 ⑥加强疫苗管理:自从免费接种疫苗项目实施以来,疫苗的混乱管理、严重耗损为一大难题。工作人员取到疫苗即用且未进行登记对于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不利影响。现形成新运营模式,任命护士长统一保管疫苗,根据前1 d 出生数预估所用支数并发放疫苗,值班护士将每日所用疫苗进行记录,每周汇总上报给护士长并和报表核对;严格落实责任制度,确保自上而下有人可循[10]。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新生儿接种依从性进行评估统计,标准为:优秀:分数高于90 分;良好:分数在60~89 间;较差:分数低于60 分。②监护人知识知晓率:采取该科制定的调查问卷答分数评定,百分制,若数超过80 分为优秀;60~80 分之间为合格,若低于60 分为不合格。 ③采用院内自制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度,总分10 分,超过8 分为满意;6~8 分为较满意;低于6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较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种依从性

管理前两组新生儿家长的依从性均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的接种依从性(91.25±4.74)分,对照组的接种依从性(86.25±5.62)分,观察组的接种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教育前后两组新生儿家长接种依从性对比[(±s),分]

表1 教育前后两组新生儿家长接种依从性对比[(±s),分]

组别管理前管理后观察组(n=80)对照组(n=80)t 值P 值65.63±7.10 64.45±7.54 1.019 0.310 91.25±4.74 86.25±5.62 6.083<0.001

2.2 首针接种及时率及监护人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首针接种及时率98.75%,监护人知识知晓率95.00%,对照组首针接种及时率88.75%,监护人知识知晓率85.0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不同管理方法两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和监护人知识知晓率对比[n(%)]

2.3 两组管理效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长对管理结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效果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乙型肝炎作为传播较广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此病是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产生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大伴或发热、黄疸现象,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而母婴传播作为乙肝的传播途径之一,对新生儿更是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阻碍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和优生优育政策实行[11]。 研究称能够确保孩童免受乙型肝炎侵害的最直接、便捷、有效的手段即为对其接种乙肝疫苗。但由于地域、环境、文化程度、疫苗知识传播力度的差异,使得部分家长对于为孩子接种疫苗存在疑惑,此现象使新生儿接种疫苗的工作常常遇到很大阻力[12]。 因此实施有效的疫苗管理工作颇为重要。 该文通过对在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160 名新生儿家长采取健康宣教管理措施研究发现,管理后观察组的接种依从性为(91.25±4.74)分,对照组的接种依从性(86.25±5.62)分,可见实施此管理手段的家长其接种依从性显著高于采取常规管理的家长(P<0.05),观察组首针接种及时率98.75%,监护人知识知晓率95.00%,对照组首针接种及时率88.75%,监护人知识知晓率85.00%,前者新生儿的首针接种及时率和监护人知识知晓率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家长对管理结果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家长对管理结果的总满意率为85.00%,观察组管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提示新生儿疫苗宣教工作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相关教育可使家长了解为孩童接种疫苗的必要性,从而提升依从性,降低感染率。 同时,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对针对疫苗工作的梳理落实,能够显著提升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对双方均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接种疫苗事件实施健康宣教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家长疫苗知识知晓率,从而提升其接种依从性及首针接种及时率,同时,还可使管理满意度提高。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监护人知晓率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乙肝疫苗风波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