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的临床观察

2021-05-12 01:12杨柳邱少忠官曼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5期
关键词:青光眼

杨柳 邱少忠 官曼标

【关键词】改良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传统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属于眼科的常见疾病,具有不可逆性致盲危害[1]。视野缺损、眼压增加、神经萎缩是青光眼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手段,可是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低眼压、黄斑水肿的几率较高,从而引发青光眼的二次复发。潮州市中心医院特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40例患者对其实施手术操作,分别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切口缝合与传统切口缝合,分析两种缝合方式的治疗效果,具体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眼科就诊的青光眼患者20例(22眼)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20年10月之前就诊的青光眼患者20例(21眼)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符合青光眼确诊标准[2];治疗依从性高者;具有正常的精神意识者。

排除标准:伴发有肿瘤疾病者;伴发有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通过显微镜完成手术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手术眼用0.2%利多卡因(生产企业:安阳九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3059,规格20 mL∶0.4 g)+0.75%布比卡因10 mL(生产企业: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06,规格5 mL∶25 mg)作球后、眼轮匝肌、眼睑皮下浸润麻醉,缝线开睑,固定上直肌。手术眼上方作一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切口,以角膜缘为基底做出厚度大概在一半巩膜厚度、大小为3 mm×2 mm的巩膜瓣,分离至角巩缘内约1 mm,切除一小块小梁组织,大小约1 mm×3 mm,相应虹膜作周边切除,恢复虹膜,间断缝合巩膜瓣2~3针,将丝裂霉素(MMC)棉片放置在结瓣下[3]。对照组手术结束时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方式,即用5-0尼龙线连续全层缝合结膜瓣切口。观察组手术结束时采用改良的切口缝合方式,即用10-0尼龙眼科缝线连续缝合结膜瓣切口连续缝于结膜筋膜处,缝线残端务必埋藏于结膜下,同时确保切口的完全对合、密闭,解决球结膜切口滲漏问题。

1.3 观察指标

(1)采取非接触压平眼压计测量两组患者眼压[4]。对比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2)采取裂缝灯观察,确定前房与滤过泡类别[5]。将前房划分成Ⅲ级、Ⅱ级、Ⅰ级,分别对应无、裂隙状、轻度浅三种前房类别;将滤过泡划分成四类:Ⅰ型,是一种微小囊状型,泡壁不厚;Ⅱ型,是一种弥漫扁平型,泡壁相对较厚;Ⅲ型,是一种瘢痕型,没有显示滤过泡,巩膜和球结膜连接在一起;Ⅳ型,是一种包囊性,泡壁较厚较硬,新生血管充斥在表面与周边。前两种属于功能型滤过泡,后三种属于非功能型滤过泡。根据前房以及滤过泡判定标准观察两组形成情况。(3)对两组前房积血、切口漏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4)术后住院天数。(5)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软件SPSS 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眼压、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平均年龄等)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前房与滤过泡的形成、并发症情况等)用(%)表示,行Fisher 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情况比较

观察组年龄45~83(66.38±6.39)岁;男6例(6眼),女14例(14眼)。对照组年龄45~84(65.83±5.49岁);男10例(10眼),女10例(11眼)。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67)。

2.2 眼压、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情况

术前两组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眼压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前房与滤过泡的形成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前房形成率分别为9.10%、38.09%,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86.36%、57.14%,两组的前房与滤过泡的形成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4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眼部健康的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以及致盲率[6]。青光眼通常是采取减小眼压的治疗手段,眼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损害视神经[7],从而实现视功能保护。小梁切除术自20世纪60年代末问世后,就成为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的主要疗法,临床上几乎所有类型的青光眼都适合选用小梁切除术[8],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滤过性手术操作,帮助患者在角膜缘建立一条新的房水引流通道,将房水从前房引流到球结膜下间隙,周围组织会吸收多余房水,从而实现眼压控制。传统小梁切除术效果较好,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可是术后容易发生前房积血、浅前房、黄斑囊样水肿等,视网膜脱落、球结膜缺损、虹膜炎等皆可能引起浅前房并发症,而切口漏水主要是因为结膜切口愈合不佳引起[9]。传统小梁切除术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切口周边球结膜,冲洗不够干净,缝合后巩膜瓣渗出的房水对结膜愈合具有阻碍作用。改良和传统两种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一样,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完成基本房水引流、眼压降低的操作后。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双眼须包扎至切口拆线,平均时间约为一周左右,最快也要一周后才能拆线,观察一天后才开放双眼,无异常后才可办理出院[10]。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即可开放滴眼,切口无特殊情况无须拆线,术后1~3天即办理出院。术后尽早开放双眼,能让患者更早实现生活自理,减轻家属陪同护理压力,获得更好的住院生活体验。

研究表明,观察组眼压、前房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略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则缩短了几倍、住院费用也降低了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加快患者的愈合,降低患者治疗经济负担。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丝裂霉素C烷化作用较好,该抗代谢药物源自于头状链霉菌层[11],对整个细胞周期活动都有较大程度影响意义,可有效抑制与杀伤增生期细胞,同时可抑制成纤维细胞与滤过区域瘢痕[12]。缝合方式以及缝线的优化可有效预防房水渗出,实现切口的早日愈合,对术后前房早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避免术后出现浅前房、滤过失衡等情况,将眼压长期保持在合理范围水平内,能保证眼压减小过程中的平稳性,同时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使到患者提前4~5天开放双眼,及早直观地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另外,术后早期未产生滤过泡之前,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辅助按摩眼球,尽可能防止成纤维细胞发生过度增生,降低粘连发生几率,加快滤泡形成。改良式小梁切除术缝合保证了青光眼患者的长远预后,大大提高了术后护理质量,成倍减少术后住院天数,进而缓解患者术后焦虑紧张情绪,同时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改良小梁切除术符合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尽可能避免在治疗中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减少患者功能恢复时间,是青光眼手术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效果显著的青光眼治疗方案,能够在改善眼压,防止前房形成,增加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几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属于副作用少、并发症低、经济效益好、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的一种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青光眼能治好吗?
不要让青光眼偷走你的视力
浅谈第一致盲眼病——青光眼
感觉视疲劳 测测眼压
预防青光眼 这些行为“做不得”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吃点肉预防青光眼
关灯看手机恶心想吐,当心是青光眼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