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创新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1-05-12 07:54张晓然张紫阳李海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作体系创新实践生态文明

张晓然 张紫阳 李海燕

[摘 要] 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教师党支部为例,在“三全育人”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党支部构建了“一个根本、两个结合、三个特色、四个服务、五个抓好”的“12345”创新工作体系,分宣传动员、创建培育、总结归纳三个阶段开展党支部建设工作。该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于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的推广、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发挥教师党支部主体作用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教师党支部;工作体系;创新实践;三全育人;生态文明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研究”(CDDB2020153)

[作者简介] 张晓然(1983—),女,河北沧州人,工学博士,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张紫阳(1985—),男,山西临汾人,工学博士,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李海燕(1975—),女,河北唐山人,工学博士,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理论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1-0009-04    [收稿日期] 2020-11-28

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从政治引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四个方面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高校教師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实践者,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推动者。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需要厘清党支部工作开展的工作理念与目标导向,充分挖掘隐匿在学科建设、教育环境、网络资源等中的党支部工作创新的动力源[1]。建立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创新工作体系是实现高校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的推动下,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有效地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完善党支部的党建功能,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激发党支部工作创新活力。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创新工作体系的构建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党支部,隶属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是一支以环境工程专业教职工党员组成的队伍。党支部坚持扎实做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党支部机制制度健全,严格落实各项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系统性开展支部理论学习和主题党性实践活动,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党支部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环境工程党支部于2018年12月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按照“一个根本、两个结合、三个特色、四个服务、五个抓好”的“12345”的工作体系,划步骤、分阶段开展创建工作。“一个根本任务”即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两个结合”即结合党建工作引领、结合中心工作,“三个特色”即突显时代特色、首都特色、专业特色,“四个服务”即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五个抓好”即领导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培养好、规章制度建设好、模范作用发挥好、人民群众反映好,构建支部创新工作体系(图1)。

(一)以“一个根本任务”为核心,扎根党员思想

“一个根本任务”即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党员首先要明确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高校教师以党支部为载体,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就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推进教育创新作为激发教育活力的根本动力,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做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支部通过多角度的宣传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其扎根在党员教师的思想深处。

(二)以“两个结合”为着力点,加强党支部工作创新

一是结合党建引领思想教育工作,教师党员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完善党员“一对一”结对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对广大师生进行深入引导。二是结合中心工作加强本支部工作,丰富工作内涵。将红色思想教育与绿色专业理念有机结合,在“绿水青山”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保障和促进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等工作。

(三)以“三个特色”为着眼点,突出支部工作重点

一是着眼“专业特色”开展创建工作,将“红色党建思想、绿色专业特色、蓝色创新实践”党建模式相互交织,融入生态环保专业知识,推进党建工作与之相融相促;二是着眼“首都特色”开展创建工作,为可持续城市建设献计献策,为首都和国家城镇建设培养环境领域的优秀人才,做好师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凝聚等职责;三是着眼“时代特色”开展创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提升领导力、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为重点,突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强化“四个意识”,担负好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四)以做好“四个服务”为基础,强化支部工作实效

一是服务学生,以“人人成长,个个成才”为目标,切实发挥师生传帮带作用,帮助更多的青年学子找到方向,破除困惑,健康成长。二是服务教师,助力教师队伍发展,引导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社会发展、祖国发展的排头兵。三是服务发展,组织支部党员在学院各项重要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学院中心工作不断迈向前进。四是服务社会,以开放的思维面向社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解决国家、社会最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作为己任,为国家节能源,为民生保环境。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党建路桥工程”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支部搭建平台,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在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学院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服务学生,搭建党支部与学生的“爱心桥”,融通学生成长之路。党支部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人成长,个个成才”为目标,积极践行“最爱学生”的工作理念,推进“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目标落实,搭建党支部与学生的“爱心桥”,牵头建立“三协同”育人模式,以行业特色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导向,科教融合,构建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可喜成绩。

2.服务教师,搭建党支部与教师的“连心桥”,畅通人才发展之路。党支部站在为党聚才的高度,扎实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并实施青年教师助力计划、优秀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加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组织老党员和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传帮带活动,在教师中引导形成爱国奉献、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使教师学习有目标、工作有方向、发展有动力,不断取得新成就,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双带头人”担任教师支部书记及学生支部书记等要职,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带头作用。

3.服务发展,搭建党支部与中心工作的“高架桥”,连通事业发展之路。党支部把推动中心工作、促进学校和院系事业发展作为衡量“党建路桥工程”成效的依据,支部党员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评估、申博工程等中心工作中,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注重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党支部搭建服务事业发展的平台,党建工作有力保障促进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支部注重中心工作与党建融合,创新实施“课程思政”项目,全国率先开设生态文明板块的通识教育课程。

4.服务社会,搭建党支部与社会的“立交桥”,贯通服务社会之路。党支部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将党支部建设与团队建设相结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建設党建融入式学术团队,加强协同创新,攻坚克难,弘扬“北建大精神”,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以“五个抓好”为突破点,提高支部工作质量

一是以目标化管理为手段,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细化目标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党支部工作总结和考核制度,提高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深化支部书记在系务会中的作用。

二是以创新性机制为依托,抓好党员队伍培养。通过构建完善“主讲主问制”理论学习机制,提高党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构建新型有效的党员培养机制,提高党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是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抓好党建制度建设。严格标准,完善程序,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工作计划总结、党员述职等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难题,建立逐级巡查措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四是以服务性需求为依托,抓好党员作用发挥。号召党员将学院发展与自身发展结合以来,把社会需求与自身能力结合起来,结合科研教学项目实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创示范性样板党支部。

五是以品牌化项目为载体,抓好党员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建路桥工程”品牌党性实践活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定期开展恳谈会、交流会、民意反馈等活动,密切与群众联系,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创新工作体系的实施

党支部在完善的工作体系的推动下,分阶段将支部建设成制度健全、组织基础扎实、服务功能完善、党建特色鲜明、工作成效显著、党员群众认可、带动作用强的基层党组织,建立一个可推广的党建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着力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围绕上述“12345”创新工作体系,分三个阶段即宣传动员阶段、创建培育阶段及总结归纳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宣传动员阶段。围绕“12345”工作方法进行深化探索,结合“红色党建思想、绿色专业特色、蓝色创新实践”的党支部工作模式[2],制订工作方案,创建方案上报上级党委。党支部召开动员大会,深入学习、研讨交流创建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同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党建宣传橱窗、新媒体党建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

第二阶段为创建培育阶段。按照创建方案切实推进创新工作,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推进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四个路径创建支部特色,下功夫,用真招,求实效。

(一)学理论,强基础

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采用“主讲主问制”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凸显实践活动的党性特色,让党员结合实践进行学习,做到学习实践有收获,有感悟,有成长。深化并推广“课程思政”经验,第一、第二课堂相融合,谋划面向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识课程建设方案。

(二)重方法,创特色

创新支部工作方法,突出专业特色,通过体系式学习、融合式讨论、案例式教学、项目式研究、针对性解读,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所编教材、进所讲课堂、进师生头脑。发挥环境工程专业在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的专业特色,进行团队建设,做海绵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领域的忠实推动者和创新者。深入推进国家级水环境中心等科研与基地建设,将党建引领和团队建设相融合,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作。

(三)建项目,抓落实

遵循“立足本职找问题,发现问题深研究”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工作申报党建创新项目,深入开展研讨。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深入群众,抓住党建工作中的真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结合研究成果进行创新落实。推进环境学科博士点建设项目,将理论学习、方法研究、项目落地等相结合,凝心聚力、共促发展。

(四)跟党走,当先锋

积极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建设“党员一面旗”、党员工位亮身份活动、“共筑绿色,你我同行”等党性实践活动。深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共建社区,充分发挥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建设领域卓越工程师高校联盟中发挥引领作用,推进支部党员教师承担的国家标准新编、修编,辐射更广领域。在“一带一路”中起引领作用,构建绿色环保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体系。

第三階段为总结阶段。对照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梳理各项成果,做好总结归纳工作,为进一步建设党支部做铺垫。

三、结语

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工作体系是党支部建设的根本途径与保障。本文以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教师党支部为例,结合党支部特点、围绕中心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构建了“12345”工作体系,并分阶段、按步骤实施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建设工作,在当前阶段成效显著。但该工作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响应时代要求、政策精神的指引进一步完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工作体系,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开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婷.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方法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9(20):26-28.

[2]张晓然,张伟,王建龙,黄尚荣,李俊奇.基于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的高校教师样板党支部党建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2020(485):26-27.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Work System in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ranch

ZHANG Xiao-ran, ZHANG Zi-yang, LI Hai-yan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2616,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national model Party branch” at the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hree-whole education” concept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teachers Party branch creates a “12345” innovative work system of “one fundamental, two combinations, three characteristics, four services, and five grasps". The “12345” innovative work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publicity and mobilization, creation and cultivation, summary and in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work system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working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the Party building of the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Party organiz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giving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Key words: teacher's Party branch;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hree-whole educ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猜你喜欢
工作体系创新实践生态文明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