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葡萄壶”的艺术之美和田园情趣

2021-05-13 09:46范建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壶把宜兴紫砂

范建新

江南水乡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江浙皖三省交界之处,有着“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陶的古都”之美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莫敢先开花”,宜兴,古称阳羡,唐代茶仙卢仝的千古名句把宜兴茶叶的威名传播远扬,今天,宜兴依然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茶叶产地,江南茗茶的重要来源。俗话说,茶竹相依,在大片的茶园旁边,是苍翠欲滴的绵绵竹林,天目山余脉纵横千里,竹林成为了最为壮观的装饰,夏日微风吹拂,竹影摇曳,身临其境,非常的惬意。宜兴地处丘陵山地和太湖水域的交汇地带,天然溶洞遍布南部区域,形成了巍巍壮观的地貌特征,在历史上许多的文人雅士和隐者高人在此居住修养,可谓是洞天福地,气象万千。宜兴7000多年的制陶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陶的古都之美誉,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茶文化的不断推广使得紫砂茶具也逐渐地走入了千家万户,在后来的紫砂艺人代代相传和守正创新的努力之下,宜兴紫砂不仅仅在国内闻名遐迩,在国际上也赢得了一席之地,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欢迎。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葡萄壶》采用了比较传统的造型作为壶身主题,紫褐色的色彩和成熟的葡萄非常的搭配和谐,壶身的葡萄形态装饰低调内敛,和一般的紫砂花器形成明显的区别。我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之中,一开始定下的基调就是实用大方的紫砂花器,然后再融合其他的装饰元素,使其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并不会有惊艳的感觉,但是经过长期的使用之后,会呈现出不一般的光泽。此壶壶身和传统经典器型仿古类似,简洁圆润的壶身腹部饱满,壶底的收紧显得亭亭玉立,宽大的敞口特别的有利于投茶和清理。壶嘴由葡萄藤蔓的造型构成,弯流小嘴出水非常的爽利,上面的枝节疏密有间,灵动自然。与之相呼应的是圈卷而成的壶把,端握特别的合适,从壶把底端延伸出来的葡萄形态惟妙惟肖,充满了硕果累累的感觉和丰收的喜悦,一片片的叶子舒卷自然,一颗颗的葡萄紧实饱满,尽管不是在最显眼的位置,但是不经意间的点缀最是能够打动人心,让人观之非常的心旷神怡。微微鼓起的壶盖层次感十足,口沿子母线搭配非常的融洽和谐,处理得老道到位,彰显了深厚的传统紫砂技巧和功力。壶钮采用了桥型设计,把江南水乡最为典型的代表和紫砂结合起来,既实用古朴又内涵丰富,同时壶盖上面也贴伏着一串葡萄,和壶身遥相呼应。从整体上来看此壶《葡萄》,简单的名字之中蕴含着不简单的造型艺术之美,同时也把我们最为向往和期待的田园风情跃然壶上,呈现出野趣盎然、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葡萄,在中国传统艺术之中也是经常能够看到的表现题材之一,特别是在国画之中,葡萄代表着丰收、富裕、高贵等等意思,成串的葡萄看起来也非常的赏心悦目,寓意多多益善、果实累累。而葡萄本身又多籽,有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创作的过程之中兼容并蓄,不断地吸纳着其他的文化元素,葡萄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之一,紫砂《松鼠葡萄壶》成为了许多名家大师争相演绎的经典作品,一方面是其造型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见壶友的喜爱程度之高。我的这件紫砂作品《葡萄壶》就是在揣摩和临摹优秀作品的基础之上,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古朴自然、简洁大方、充满雅趣、怡人怡己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让我们在喝茶的过程之中,精神世界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和享受。

结语:今天,紫砂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着古典之美,同时一代代的年轻紫砂艺人不断地涌入,带来了现代之美。千百年来,紫砂壶不仅仅是一把用来冲泡茶叶的器具,更是我们心中的情感联结和纽带。在今天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时代,紫砂壶宛如一位隐士从历史的尘埃之中徐徐而来,然后为我们展示了无穷无尽的东方魅力,在今天忙碌的社会之中,还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在喝茶品茗之中感悟历史、启迪未来。

猜你喜欢
壶把宜兴紫砂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一粒珠
趣味多音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