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石瓢”的陶刻艺术和金石韵味

2021-05-13 09:4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紫砂陶陶刻

候 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紫砂艺术可以说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形式表现。从紫砂的稀缺性来看,只有在江南宜兴才能够寻觅到它的踪迹,其他地方都没有紫砂矿料,这就决定了紫砂原矿的唯一性。从技艺手法的制作来看,紫砂全手工的成型工艺具有并不低的门槛,普通的陶手必须经过经年累月的训练才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准,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的宜兴紫砂艺人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他们把世世代代的紫砂技艺传承下来,直到今天依然饱有顽强的生命力。从紫砂的文化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许多的元素可以融入其中,比如紫砂陶刻,融合了书法、绘画等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紫砂从过去常见的实用器型成为了文人雅士把玩赏茗的精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金石味道,一股书卷之风扑面而来,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还能够体会到其中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我的这件紫砂陶刻作品《石瓢壶》和传统的子冶石瓢相比较,骨架更加的丰腴,器型更加的饱满,敞口的设计更加适合投放茶叶和清理茶渣,非常的实用大气,是根据布衣壶宗、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的景舟石瓢延续而来。此壶壶身呈现三角形姿态,线条流畅简洁,壶底置小足,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视觉体验,层次感十足,壶嘴直流,收放自如,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三角形态,自然舒适,和壶身完美组合而成梯形,宽大的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桥型壶钮看起来比较简单,其中的高低宽厚具有很微妙的讲究,在和谐融洽之中,把江南小桥流水的味道也彰显出来。此壶最吸引人的就是壶身的陶刻技艺,“松竹含韵”四个大字隽永清丽,充满了人文气息,技法的运用也非常的老道,在顿挫之间凸显出不凡的功力,让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之间感受到松风竹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石瓢壶》,作者把非常具有代表性和传奇色彩的石瓢演绎得生动传神,从架子的成型磅礴有力到明针工艺的一丝不苟,都把石瓢的特点呈现出来,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表现了陶刻艺术的精髓,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只有靠我们在后期的品茶和养壶之中慢慢地体会。

紫砂陶刻从金石篆刻之中逐渐地演化而来,特别是在清代著名的西泠印社八大家之一、书画家、溧阳县令陈曼生的弘扬之下,让我们对于紫砂陶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定位,那就是“字依壶传,壶随字贵”,在这其中没有必要论谁高谁低,而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存在。紫砂陶刻作为一种以刀代笔,以坯为纸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汉字之美和篆刻的技巧、气韵的流通都融合在一起,使得紫砂得到了升华,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其中的金石味道。在广义的金石学之中,包括考古、文献学等等;而狭义的,对于我们来说的金石味道,就是篆刻带给我们的艺术气息,和紫砂比较类似的是,篆刻也是在石器上面进行创作,具有天人合一的意味在其中。金石除了技艺本身的娴熟程度和技艺特点之外,更能够体现出功夫在其外的特点。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石瓢壶》,就是把我们文人雅士非常关注的金石篆刻融合其中,希望能够在小小的一方紫砂壶上面,如同印章上面进行艺术创作,使得金石篆刻这种从8000多年以前从制陶之中就开始的艺术形式,逐渐地成为了现在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而且,紫砂作为陶瓷的一种,本身就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和独特的纹理,用来篆刻的感觉非常好,可以通过喝茶品茗就可以感受到金石的那种气韵,令人心驰神往。

结语:金石篆刻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和人文性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在紫砂陶刻之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具有普遍性,当我们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和许多的文人雅士共同合作,把紫砂陶刻很好地融入紫砂艺术之中,使得紫砂从偏于一隅的宜兴传统技艺,逐渐成为了我们每一位爱茶之人的必备,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实用功能,同时更加地令人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以及内涵的闲情雅致。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紫砂陶陶刻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知“竹”常乐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