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紫砂作品“高八方”的气与势

2021-05-13 09:46方玉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壶把八方壶盖

方玉琴

简单和复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同样的艺术框架中,艺术性的衍变并非是单纯的由简至繁,也并非是相反的由繁至简,而是从一个最基础的点向简和繁同时衍进。当时代需要的时候,这两者可以相互转换,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传统紫砂壶给人的感觉历来是古朴、雅致、流畅的,这显然是这种转换的例证,因为无论是向着更简单还是更复杂,紫砂壶都不可能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中充满着中正平和的因子,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唯有平衡,事物才会具有长远的未来,这一点在紫砂壶造型塑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紫砂壶讲究平衡,但却并不讲究严格的对称,甚至在某些形体塑造上会故意谋求局部的失衡,来营造整体的艺术特点,衡量这一切的基准就在于这样的塑造能否发挥出作品的气与势。

所谓气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只要对中国围棋有所了解,就能理解,所谓的气,实质上可以理解为“通”,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带有的那种“万物有灵”文化概念,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普遍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崇拜神灵的思想,很多人对信仰或者各种神话传说都不感兴趣,但依旧具有这种思想,可以说这是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化,由此衍生,世界上各种事物其实都是具有生命的,有生命就会呼吸,这便是“气”的由来。所以从更深层次地理解气的构成,就会知道,所谓艺术创作中的气,其实是生命的气息,进而是灵魂的气息。

紫砂壶的灵魂其实就是创作者的气息,是有别于其他茶壶的味道,在作品“高八方”的制作中,这种味道就尤为明显。这把壶的壶面被分为八个面,四面宽,四面窄,其造型借鉴了传统紫砂壶中的浑方造型,将原本的浑角扩大,在四面转折过渡中多塑造出四个面,具体在泥片镶接以后拍出四角的造型,并且茶壶整体呈上宽下窄的形制,重心较高,其上下的曲线要干脆利落,一滑到底。壶底采用平底圈足的设计,足圈包裹在壶面之内,圈足内置浑角,有几分外方内圆的味道。壶肩的处理是这把壶气质饱满的关键,肩线向上微鼓,就如同内部有一口气在向上膨胀,为了获得这样的视觉效果,八方的壶面就需要显得足够的硬,块面与块面之间的转折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棱线清晰可辨,完全没有浑方造型中的那种柔和,这样的外形塑造可以使壶肩的曲线更加趋于合理,且壶面线条的刚硬,更能体现出壶肩曲线的柔软,在此基础上,壶口四四方方,直颈方口,完全四方的壶盖以压盖的形式重叠其上,单纯从造型来看,通常的平压盖就显得过于单调了,且平实的壶盖自身的重量过大,会对壶口与壶肩构成压力,在高身筒,宽壶肩的造型下,这种压力更容易在烧制时产生变形,所以出于装饰和减少壶盖质量的目的,将壶盖的盖面削薄,将中心部分处理成四方形,如同一个方框一般,在方壶盖的中心处,则塑造一枚与壶体相若的中空壶钮。

作品“高八方”的壶钮采用镂空的设计,如同一枚方扣,其轮廓与壶身的轮廓相若,上下形成呼应,而中空的形式同样是出于美观与实用两方面的考虑,且这样的设计可以极大地拔高整体的气势,形成一种向上抬升的拉力,无形之中将作品拔高了许多。对于气与势的营造,实质就体现在这样的塑造之上,结合壶盖本身的使用场景,带有一个提的动作,这很容易形成一种向上升的暗示,而中空的塑造为“提”的动作又提供了便利,这就会加深这种暗示,加上壶钮与壶身的轮廓有着相似性的关联,这种暗示就会从壶钮蔓延至整个壶身,作品整体上升的气与势就营造了出来。

壶流和壶把是紫砂壶结构的要素之一,同样也是整体气质营造的补充,在壶钮与壶身确定了向上升的整体趋势以后,壶流和壶把也就做出相应的形体来进行配合。试想一下,这样的壶体搭配短小的壶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显然不符合茶壶的主题,所以在这把壶上三弯流长且高,流口与壶口平齐,略斜出;壶把亦是同样的道理,曲线向上微微抬升以后一个耳把的曲线回落,这都是为了呼应整体向上“升”的气与势,当整把茶壶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塑造时,这之中的气与势就散发出来了。

结语:紫砂壶的造型由不同的部位组成,工艺技法上的提升能够使得这些部位显得更精美,但紫砂壶作品整体性的艺术表现,依旧需要工艺技法以外的因素来整合,很多造型和装饰单独来看并不完美,但合在一起却是完美的,为了达成这样的完美,可以在局部的塑造上进行一些退让,从而整合气与势,更好地生成艺术个性。

猜你喜欢
壶把八方壶盖
八方电气
伪造的情书
日照:联动四海八方
千年瓷都: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趣味多音字(十)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