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岁寒三友瓶”的造型装饰特征以及文化雅韵

2021-05-13 09:46祁星斗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紫砂陶雅韵陶刻

祁星斗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将自己日常生活之中的劳作、生活习惯、狩猎活动等等行为通过各种各样的图案以及符号的形式刻绘在陶器之上,而这些图案以及符号则被我们称之为是象形文字的雏形,与此同时,它也让我们对过去的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由此可见,陶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现如今,陶刻艺术以装饰的形式应用于各种工艺品之中,在宜兴紫砂艺术之中应用的则是最为广泛的,一开始在底款的时候会应用到陶刻,后来便成为了紫砂装饰手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且对于紫砂艺人来说,陶刻则变成了一项专业课程,是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对此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于是紫砂陶刻便十分迅速地发展了起来。紫砂陶刻艺人们将大自然中的葱茏花草、飞鸟游鱼、山川河流等通过奇绝的刀法以及深厚的功力,以精美的作品呈现出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色古韵蕴含在其中,彰显出了幽幽的怀古之情。

紫砂陶刻一出现便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那是因为陶刻将书法以及绘画作品中的魅力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而且有了陶刻的装饰之后,紫砂作品就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充满了趣味,也正是因为陶刻与紫砂还有书法、绘画之间相辅相成的融洽关系,使得紫砂艺术得以走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在传承和发展之上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外延和内涵。实际在紫砂上面进行陶刻装饰是十分具有难度的,要想起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在表现手法上就要更加具有立体感,且紫砂艺人还要充分考虑整体器型与刻画内容之间的协调统一性,充分地表达出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以及文化内涵。这一款紫砂“岁寒三友瓶”(见图1)便是属于紫砂赏瓶中的一类,同时也将陶刻装饰技法充分地应用在了其中,也将紫砂艺人所想传动出来的思想和情感蕴含在了其中,接下来便主要以这款紫砂作品为例,对其造型装饰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雅韵进行相应的探讨。

1、紫砂“岁寒三友瓶”的造型装饰特征

这款紫砂“岁寒三友瓶”可谓是将实用性以及艺术性融为一体的一件紫砂雅器,既可以用来插花或者是放置书卷画轴,又可以作为陈列摆设进行观赏。在整体的造型特征上,紫砂艺人在传统赏瓶的经典器型的基础之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形成了这一独特的风格特征,且整体的外观色泽看起来也十分的古朴自然、素雅大方。整个瓶的瓶身是以四方为造型基础的,四边的线条也都处理得清晰有致、刚劲有力,瓶底则是平整顺滑的,立于平面之上也显得更加稳重端庄,瓶颈两边的线条则向内弯曲,直线与曲线相互协调统一,且瓶颈使得整个瓶变得更加高耸挺拔,看起来更加具有气势,瓶口则是方形的,与瓶底相互呼应着,此瓶整体的造型给人以一种婉约而又挺拔、朴素而又典雅的感觉。

而在整个瓶中最具点睛之笔的便是瓶身上的陶刻内容,陶刻的主题则主要围绕的是“岁寒三友”,“岁寒三友”中包含了松、竹、梅,而在陶刻内容之中则主要将“竹”突显了出来,将竹的形态以绘画的形式刻画了出来,生动又形象、自然又逼真,从壶底一直生长到壶身,占据了大部分的壶身,而在壶身的上端则进行了书法的陶刻,主要的内容则是郑思肖的《爱竹歌》“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每一个字都刻画得清晰有致,就好像是用笔写出来的一般,工整地排列在瓶身上端,诗词与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艺术境界,其中的文化雅韵更是十分的深厚。

2、紫砂“岁寒三友瓶”的文化雅韵

这款紫砂“岁寒三友瓶”主要就是围绕着“岁寒三友”中的竹子进行刻画的,将竹子的神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与诗词之间更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共同将其中的艺术境界以及文化雅韵烘托出来,所陶刻的诗词内容是出自于郑思肖的《爱竹歌》,主要讲的便是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称赞,赞颂了竹子高尚的气节以及品质,紫砂艺人便借物抒情,以一首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衬托出自己所想传递给人们的一种人文情感,而且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可见将竹子融入到此瓶的创作中,使得此瓶也被赋予了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

3、总结

综上所述,紫砂陶刻艺术从诞生便一直发展到现在,给紫砂文化也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紫砂陶刻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古诗词、山水花鸟画为主,以此来将紫砂艺人的情怀和思绪表现出来,同时也是紫砂艺人对生活和世界的一种看法,与紫砂陶刻发端的意境始终都保持着一脉相承。

猜你喜欢
紫砂陶雅韵陶刻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雅韵新声
游考,我们来啦
雅韵新声
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