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舟智慧,薪火相传
——“景舟提梁”紫砂壶的原创性研究

2021-05-13 09:46陈顺根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泥料原创性梯形

陈顺根

在中国紫砂壶艺术发展的五百年间,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紫砂壶工艺大师,他们是推动紫砂壶艺术发展的关键力量,创作出的经典款式夯实了紫砂壶艺术的根基,构成了紫砂壶艺术的历史与传统。顾景舟先生是中国的“壶艺大师”,在紫砂壶创作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和造诣,所创作的壶型达数十种,工艺精湛,设计多样,所享声誉可与明代制壶大师时大彬相媲美。时值景舟大师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特制“景舟提梁”缅怀大师,通过原创性设计展示紫砂壶艺术的活力与创新精神。

1、“群星闪耀”的泥料

此壶表面呈浅棕红色,散发出古典气息,象征紫砂壶艺术的深厚传统与景舟智慧的累积。淡雅明亮的颜色衬托出作品的高雅气息,是对景舟作品朴素大雅之气的延伸。优越的泥料特质配合精细的工艺,使作品表面光洁细腻如无暇美玉,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准。

壶体表面各处分布着非常细密的金色亮点,这是泥料中的“鸡眼”在烧制后呈现出的效果,可强化作品个性。这些金色光点如天上璀璨的明星,象征闪耀在紫砂壶历史星空中的壶艺大师与经典壶型,正是有他们,紫砂壶艺术才能熠熠生辉,隽永耐看。

2、“端人正士”的原创性造型

紫砂泥是一种质地较为柔软,烧制后却极为坚硬的泥料,所以有“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一说。柔软的质地使紫砂壶在表现各种造型时都能游刃有余,也就更容易呈现出原创性。

提梁壶是景舟大师比较偏爱的一种款式,有十余款,每件作品都能体现出景舟大师取材的丰富性和卓越的创造力。大师所做提梁壶通常较为圆润,有古雅和谐之美。此件作品在设计时注重“人格化”,独创方形提梁壶,以象征景舟大师的个人品格。

四方壶是紫砂壶中的基础款式之一,创作以其为基本结构,参考了石瓢壶那种底宽上窄的设计,打造了大气沉稳的梯形壶身,具有创新特征。壶身四面均是一个十分标致的梯形,镶嵌起来在顶部与底部形成了标致的的正方形,体现出作品骨骼的坚实硬朗。各面镶嵌形成的棱线利落干脆,与壶面配合起来打造出明快干练的美感。一个倒梯形的底座镶嵌在壶地上,虽然体积较小,但结构十分清晰,丰富了壶身造型的层次。壶身顶部中央是正方形的壶盖,由外向内逐渐凸起,也是一个梯形。壶盖中央的壶钮是从桥形壶钮变形而来,与壶身造型一致,中央形成方形孔洞,精致立体。壶身一侧镶嵌的壶嘴呈明显的四方结构,线条由壶嘴尖端至壶身逐渐变得柔软,保证与壶身相接紧密。

整件作品可以说是由梯形串联而成的,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曾制“掇球壶“,将各种球形串联起来构成壶体,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那么此件作品似乎也可以称作“掇方壶”了,这正是作品的原创性之一。创作用这样一种极为踏实方正的造型是为了象征景舟大师端人正士的品格,在制作提梁壶时,景舟大师追求精湛、圆润与随和,正是反应了其内心的纯净与正直。创作将这一人格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以直线、平面体现出景舟大师对紫砂壶艺术不变的热爱与执着。

创作的另一个原创性部分在提梁设计上。提梁这一造型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在与紫砂壶艺术结合后大放异彩。提梁通常由单线条构成,镶嵌在壶肩部两侧,由于紫砂泥质地较软,所以对于提梁造型的设计较有难度,也是比较能体现作品工艺价值的部分。

创作首先将提梁线条打造成四方形,与壶其他结构保持一致。在造型上,创作则将提梁打造为顶宽底窄的倒梯形,与壶身相应和。宽大的镂空梯形垂直于壶身上部,顶部两侧进行了“切角”设计,既丰富了提梁的结构,也起到了加固的作用。这样复杂的提梁设计极具创新效果,宽大高挑的造型丝毫没有失衡感,与壶身配合产生虚实相对的效果,展现了紫砂壶线面的不同特点。这样的提梁使景舟大师的形象更加伟岸,底部是脚踏实地,是景舟大师为紫砂壶艺术奠定的根基,顶部是头顶天空,是景舟大师为紫砂壶创作指向的未来,使人们在薪火相传中奔向紫砂壶的美好未来。

结语:作为一件原创性的纪念款紫砂壶,它的立意就是非常新颖的。创作运用独创的造型表现了景舟大师的优良品格,又不负景舟大师所望,在紫砂壶创作上不断进行探索,丰富了紫砂壶艺术,对景舟提梁也是一种发展。原创精神对于新时代紫砂壶创作来说至关重要,以传统为基,不断创新才能使紫砂壶艺术走得更远,向世界展示中国紫砂壶艺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泥料原创性梯形
梯形填数
认识梯形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藏族音乐研究中的原创性学术观点及其价值——以西藏音乐史的分期问题为例
梯形达人
原创性的艺术史研究如何可能?
——《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评介
作品的原创性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