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片段简析朱生豪的翻译理论

2021-05-13 19:59汪紫缇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朱生豪莎士比亚

汪紫缇

摘  要: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剧的第一人,他对莎剧进行的翻译,推动了中国莎士比亚剧目的传播。他的译文保持了原作的神韵,同时体现了诗的神韵,又从读者角度出发。本论文以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中一些矛盾的片断为主,分析了朱生豪的译文理论,同时还可以从朱生豪译文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对翻译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朱生豪;翻译理论;莎士比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3

朱生豪是一位著名的中文翻译家和作家,原来的笔名是朱文森,又名朱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和朱生,浙江嘉兴钱塘人。他也是最早翻译出莎士比亚戏剧的几位中国著名学者之一。朱生豪的首部翻译中文著作在他死后才被正式发表,他一直享受着很高的学术荣誉和个人赞赏,他所翻译的中文版本也很广泛地受人们欢迎。

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促进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在国内的传播。他所翻译的莎士比亚剧集堪称划时代的翻译文献。[1]英国牛津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按照作品年代来编排的,但他为了方便中国读者阅读,将其分为四类:喜剧,悲剧,史戏和杂剧。他認为,莎士比亚戏剧没有在国内获得应有名声,是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翻译是直接译出来的,所以应该是翻译者们的错误,而不应该是莎士比亚的剧本本身存在问题。

朱生豪的翻译字词流畅,用词通常是非常优美,即使是在一些发生矛盾的争吵的篇章中,用词也非常恰当。他的翻译从读者和观众的角度出发,充分运用了母语的神韵,充满了诗词的优美,将中文的优美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完美结合。读者和观众在感受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生动与高超的艺术技巧时也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运用了极具表达力的口语化文体,读者在阅读他翻译的莎剧时犹如看见舞台上的人物的生动表演,充分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他将莎剧翻译地通俗易懂,同时又才华横溢。

朱生豪于1944年在其著作《<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者自序》一书中写道:“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逼不得已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1]朱生豪在把国外的作品译成中文时,并不喜欢“硬译”,他追求的是让原文以自己的风格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硬译”,他忠诚于原作,但也并不全部是对原文的逐字翻译。遇到与中文语法不相符的情况时,为了更方便中国读者的阅读,他也会对原文进行修改,使作者的意思更明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会用晦涩的字句翻译,不会拘泥于原作。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段话:

Laer: I thank you; keep the door. O thou vile king,

Give me my father!

Queen: Calmly, good Laertes.

Laer: That drop of blood thats calm proclaims bastard,

Cries cuckold to my father, brands the harlot

Even here, between the chaste umsmireched brows

Of my true mother,

King: What is the cause, Laertes?

That thy rebellion looks so giant-like?[2]

朱生豪将这段对话翻译为:

雷欧提斯:谢谢你们,把门看好了。啊,你这万恶的奸王!还我的父亲来!

王后:安静点,好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我身上要是有一点血安静下来,我就是个野生的杂种,我的父亲是个王八,我的母亲的贞洁的额角上,也要雕上娼妓的恶名。

国王:雷欧提斯,你这么大声疾呼,兴兵犯了,究竟是为什么?

莎士比亚在原作《哈姆雷特》中所说的开场话是两行的,但是第二行只有半句,王后只说了一句话,但她所说的这句话是和上面半行接着的。在他们后面的对话里,也是雷欧提斯说了半句话,国王接着继续说。这其实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无韵诗的风格。也就是一个人说了几句话,另一个人也可以接着继续说这些话。在汉语中这种用法很少见,但在西方比较常见,与十四行诗一样盛行于伊丽莎白时代。这种无韵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的同时也有节奏。很明显,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口语程度很高,语言非常丰富。

朱生豪对这段对话的翻译非常符合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身的特点。他的这段翻译将雷欧提斯的愤怒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他翻译时在雷欧提斯的第一句话中用了两个感叹号。在雷欧提斯的第二句话中,雷欧提斯充分表达了他自己的愤怒。第一句话雷欧提斯并没有说到"I",而朱生豪却用到了“我就是”,实际上这正是哈姆雷特想表示的,而“我就是”起到了强调作用,让读者更能理解此时雷欧提斯愤怒的语气。如果“硬译”雷欧提斯的这句话则是“有一滴血平静地表明为私生子”,而这个译法不能使读者了解它的含义,朱生豪在翻译中明显地告诉读者雷欧提斯要表达什么意思。“Cries cuckold to my father”被朱生豪译成了"我的父亲是王八",而原文写的是父亲出轨了,朱生豪用的是"王八",也非常符合戏剧的称谓,因为这种翻译口语化程度很高,非常适合在舞台上表演。而"雕"一词用得非常传神,这段话虽然是雷欧提斯在骂人,但翻译中使用的一些词仍然能体现朱生豪在翻译理论中运用的高雅译法,他对翻译十分严肃。同时,他的翻译也能让我们看到,他经常是从读者角度出发的。在国王的最后一句话中,朱生豪调换了语序,原本是国王先问为什么,然后再问"你的反抗看起来很大",而朱生豪则把它翻译成“雷欧提斯,你这么大声疾呼,兴兵犯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这种语序更符合汉语的语序,读者和观众也会更习惯于这种语序。朱生豪的将“反抗”翻译成“大张声势,兴兵犯上”是从国王的角度出发的,雷欧提斯如此大的反抗在国王眼里确实是“大张声势,兴兵犯上”,同时这种翻译也符合当时中国人对语言的运用。

这段对话中,王后想要心平气和地说,雷欧提斯怒火中烧、年轻气盛以及国王的居心叵测和以退为进都通过朱生豪的翻译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这种翻译也可以很好地运用于舞台的表演中,可以说是从观众的角度上翻译的,这种译法口语化程度非常高。

在《哈姆雷特》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For who would bear fo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e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e 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朱生豪将这段话翻译为:

“谁愿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这段话是《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经典独白,是哈姆雷特面对命运的悲惨时对自己是否要自杀发出的思考。朱生豪对这段话的翻译追求用词上的典雅,他将“time”译为“人世”,显示出了他翻译这段话的气势。“wrong”本意为“恶行,犯罪”,而朱生豪将它译为“凌辱”,使得哈姆雷特的思考更加深刻,可以引发读者对哈姆雷特惨痛人生更深入的认识。他的这段翻译很好地显示出哈姆雷特的贵族气势,体现出王子的高贵,也显示出了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从这段用词灵活的翻译中也可以看出朱生豪的母语水平极高,用于修饰的词都翻译地很恰当,使得这段话的翻译并不会显得僵硬,即使是呈现在舞台上,口语化程度也很高。同时,这种翻译的语气也符合哈姆雷特的语言习惯。

还有一句话“ Laer : None but his enemies.”这句直接翻译过来是指“没有别人,只有敌人。”这是国王对雷欧提斯说的,这是在他看到雷欧提斯就像是要报复的时候雷欧提斯回答,显然这样的翻译会让读者有疑问,而朱生豪则把这句话译成“冤有头,债有主,我只要找我父亲的敌人算账。”虽然原来没有“冤有头,债有主”的说法,但朱生豪却用了这句话。但这句翻译却并不多余,这句话很好地翻译出了“none”,解释了自己只找仇人算账,口语化程度也很高。这也体现出了朱生豪自己说的要传达原文的意趣,但不会“硬译”。

在Much Ado About Nothing中有这段话:

Pardon, goodness of the night,

Those that slew thy virgin knight;

For the which, with songs of woe,

Round about her tomb they go.

Midnight, assist our moan;

Help us to sigh and groan,

Heavily; heavily:

Graves, yawn and yield your dead,

Till death be uttered,

Heavily, heavily.

朱生豪将这段话译为:

“唯兰蕙之幽姿兮,遽一朝而摧焚;风云怫郁其变色兮,月姊掩脸而似嗔;语月姊兮毋嗔,听长歌兮当哭;绕墓门而逡巡兮,岂百身之可赎!风瑟瑟兮云漫漫,纷助予之悲叹;安得起重泉之白骨兮,及长夜之未旦!”

这段话是《无事生非》中的一段悼词,朱生豪对这段话的翻译独出心裁,用了中国古代的骚体译这段话,这种翻译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让读者在读这段话时体会到屈原的《离骚》的独特韵味,时空都相隔甚远的莎士比亚和屈原通过朱生豪的翻译产生了奇妙的交集。同时这种翻译也并不会突兀,莎士比亚的原文是祭诗,而朱生豪不过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运用了骚体。这段翻译充分体现出克劳迪亚的悲伤,让读者看到这段话时也可以感同身受,同时观众听到这段悼词时也可以体会到译者对翻译风格的创新。这段翻译很好地体现出了朱生豪用词的高雅,他翻译莎士比亚的散文时并没有放弃他自己诗意的灵魂。正如夏承焘所说:“阅朱生豪读晋诗随笔,极可佩。在余师友中,不当以学生视之。”[4]朱生豪有很深厚的中文和英文的文学功底,这才将这段英文和骚体完美结合,这段话在舞台上也会极具表现力。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很多粗俗的语言,而朱生豪并没有将这些粗俗的语言全都翻译出来,通常是将一些粗俗的语言转化为文雅一些的话,或是将这部分语言删除。在对部分粗俗语言的翻译时仍然受到传统道德的约束,认为这些语言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因此在翻譯时会将这部分语言进行“净化”。而这种翻译手法和他的“于最大可能之范围,保持原作之神韵”翻译理念有些出入。但这种对粗俗语言的转化和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在当时或许对这些语言进行“净化”才是最好的翻译方法。

虽然朱生豪留下来的翻译思想和理论资料非常少,但是这些他的翻译风格可以从他在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中呈现出来。这对现在的翻译仍有很大的启示,译者需要提升自己的母语水平,心中始终要为读者服务,这样才能使得翻译更加优美、易懂、传神。

参考文献:

[1]苏福忠.译事余墨[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17.

[2]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全集[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3,序言1.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译林出版社,2018,96-98.

[4]朱尚刚.谈朱生豪[M].嘉兴:三人丛书工作室.2004:7.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朱生豪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朱生豪、宋清如:爱情的样子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天如愿地冷了,不是吗?
朱生豪与宋清如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