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需要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

2021-05-14 11:59马海军张秀荣
人民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立德树人德育

马海军 张秀荣

【关键词】德育  教育评价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决定了办学导向。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完善高校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建设,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确立德育评价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在教育评价中的应有地位,建成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高校评价的根本标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等教育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高校评价的根本标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科学评价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反映教育成效,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

高校教育评价,必须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设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各类高校教育评价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赋予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应有地位,重点关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特色、创新和成效,推动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高校教育评价,必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让大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守正与创新相协同,增强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坚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办好思政课。

高校教育评价,要促进高校挖掘文化知识教育中的德育元素。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要扎根中国大地深化课程的内涵,在课程中弘扬“四个自信”的精神要义,引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献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中要结合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讲授,结合科学家潜心科研为国家、为人类造福的故事,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加入思想情感的润泽,努力开创课程思政教学新局面。

高校教育评价,要推动高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服务社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理想和信念。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高素质。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奉献社会、展示风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教育评价要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引导大学生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和重大需求。

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

高校长期盛行以科研论文、人才帽子等评价教师的做法,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立德育人,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影响了立德树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在高校教师评价中就要革除积弊,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满腔热情投身于高校育人工作。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合二为一的活动,更以育人为本,而立德又是育人的根本。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学生眼里,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教师的言谈举止、学识能力、价值观念对学生影响极大,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必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在教师资格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师德表现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高校要全面落实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在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中要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相结合,实现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互衔接。建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于教师队伍中极少数道德败坏、违法乱纪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依法惩处。对于存在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绝不能让品行不端的人从事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同时,还可以通过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倡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要把这一要求充分体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中。思政课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责任重大,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課教师应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考核评价要体现思政课教学自身特色,要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引导思政课教师科研为教学服务,强化对教学实绩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大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对在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要把这一标准融入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落实在科研育人环节。科研评价要突出质量导向,突出科研成果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改变以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评价教师科研的单一僵化方式。高校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高校教师科研要积极回应重大理论问题、直面重大现实问题和总结研究重大实践经验,注重提升科研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高校教师科研要坚持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大学生献身祖国的志向、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发挥科研育人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科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以德育评价为统领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德者,才之帅也”,青年大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品质不可能成长为优秀人才,对青年大学生的评价必须坚持以德为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评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德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统领作用。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存在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唯分数”现象突出、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倾向,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对青年大学生的评价必须以德育为统领,开展全面综合评价,促进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青年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应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论述精神,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关于学生评价的工作部署。在理念导向、实施路径、目标引领和评价方式上改革创新。第一,在理念导向上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改变片面以分数排名次,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评价的统领地位,全面评价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状况。第二,实施德育评价要坚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形成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使大学生德育评价切實发挥指挥棒作用。通过合理设置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结果评价,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状态;通过开展大学生德育过程评价,了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过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开展增值评价,客观评价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鼓励大学生修身立德。第三,科学合理设置大学生德育目标体系,发挥目标引领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育评价目标体系建设应该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重维度设立德育评价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基,民族之魂,蕴含着国家大德,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等丰富内容。通过合理的德育目标体系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第四,采用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增强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避免随意性、主观性。积极创新开发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等技术手段开展包括德育素质在内的综合评价,在大学生德育评价中引入同学、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多个主体评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全方位“画像”。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了要改革对高校、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教育评价,还要改革党委和政府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职尽责。有效改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评价体系,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抵制“学历高消费”“人才高消费”现象,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机制,营造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分别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责编/周小梨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立德树人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