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西岸舵杆洲洲滩小兽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2021-05-17 07:43黄华南陈秋芳陈再文蒋峻峤周训军张美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黑线小兽生境

黄华南,陈秋芳,陈再文,蒋峻峤,周训军,张 琛,张美文

(1. 大通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益阳 413207;2.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总站,湖南 长沙 410005;3. 大通湖区河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益阳 413207;4.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由于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明显(水位变幅可达17 m)[1],大面积洲滩裸露,洲滩生境栖息着适应如此生态系统的多种动植物。受人类活动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动植物群落在不断发生演替。特别是近30 a 来,受长江流域实施的退田还湖和三峡工程的影响,部分动物植物群落结构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据报道,以前湖滩生境鼠类群落多样性较低,以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为绝对优势种群,其他种类只能偶尔可见[2]。而近年来堤内各类生境栖息的很多种类,在枯水季节大量侵入湖滩,并形成稳定种群,维持较高密度[3-4]。从2006 年开始,笔者对大通湖管辖区外的益阳市舵杆洲设点长期定位调查,为了明确目前洞庭湖湖滩鼠类群落现状,总结该区2006 年以来的调查数据,分析小兽群落演替动向。

1 研究区域概况

舵杆洲是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堤外的湖滩,位于东洞庭湖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冷暖气流交替频繁,夏、秋季晴热少雨,秋寒偏早,年平均气温为16.4~17. 0℃,无霜期为260~280 d, 年平均降水量为125~1450 mm,年平均湿度为80%。北洲子堤外洲滩(112°45'~112°47'E,29°09'~29°10'N)位于东洞庭湖防洪大堤下,洪水季节( 5—10 月) 洲滩全部淹没,枯水季节(11 月—次年4 月)露出,此时水面距堤岸约8 km,出露地面与地平线形成约8°的缓坡,产生了以敞水带、季节性淹水带、滞水低地为主的湖泊湿地景观。洲滩上分布的主要天然优势植物种群为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苔草(Carex sp.)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且随水位高程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其分布规律为虉草→苔草→荻(芦苇)[5],较高湖滩有人工种植的杨树(Populus spp.)。该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

2 研究方法

调查于2006年4月—2020年10月进行,每年在1、4、7、10 月调查,以葵花籽为诱饵,采用铗日法捕捉小兽。采用大号铁板铗(江西贵溪捕鼠器材厂生产),沿直线放置,每7 m 一铗,两行相距150 m 以上,样区设样线3~4 个,每个样线布放铗80~100 个,各样地布铗约200~300 个。先天下午或傍晚布放,次日上午回收。对捕获的小兽的体重、体长、尾长进行测量,并记录繁殖状况。然后对不同生境内小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进行如下统计分析。

(1)小兽捕获率(相对密度):小型兽类密度以相对密度表示,即铗日法的捕获率(或上铗率)。小型兽类密度(D)=100W/T。

(2)小兽种类组成:Zi=100Ni/N。

(3)群落多样性Shannon-Weiner 指数:

(4)均匀性指数,采用皮洛的方法,E=H’/lnS。

以上公式中,W 为捕获动物数(含捕获的动物痕迹,如脚、尾、血、毛等),T 为铗日数,S 为物种数,N 为能识别种类的样本总个体数,Ni为种i 的个体数。

以上所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均在Excel 和SPSS软件中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 洞庭湖区洲滩小型兽类群落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洲滩共布放14 851 铗日,捕获可以分别种类的样本2 008 只,另有鼠迹(无法鉴别种类)37 铗,总捕获率13.77%。捕获的种类有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巢鼠(Micromys minutus)、臭鼩(Suncus murinus)5 种,其中东方田鼠、黑线姬鼠捕获率较高,分别为6.21%、6.73%,褐家鼠次之,为0.30%,巢鼠和鼩鼱较低,为0.05%和0.24%(表1)。与以前比,洞庭湖洲滩的小兽种类已丰富了许多。

从小兽组成来看(表2),湖滩生境中黑线姬鼠、东方田鼠和褐家鼠比例较高,分别占49.75%、45.92%和2.19%,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黑线姬鼠已成舵杆洲洲滩生境的第一优势物种。在东方田鼠种群数量较低的年份,洲滩黑线姬鼠组成达到90%以上。

3.2 堤内农田小型兽类群落调查结果

表1 舵杆洲洲滩小兽的捕获数量和捕获率

为了比较洲滩与农田小兽群落,从2012 开始,每年7 月在湖滩调查样点对应的垸内农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共布放2 284 夹日,总体捕获率为10.03%,捕获种类与湖滩生境一致,即东方田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巢鼠、臭鼩5 种。黑线姬鼠捕获率最高,为9.15%,其他种类的捕获率均较低。

表2 舵杆洲洲滩小兽的种类组成 (%)

从表4 可以看出,黑线姬鼠占到92.48%,为绝对优势种类,其次为东方田鼠,为5.75%,其他种类的组成均较低。

3.3 洲滩与农田小兽群落多样性分析

由表5 可知,2 种生境中捕获的小兽种类数一致,均为5 种,类别也完全一样(表1、表3)。从Shannon-Weiner 指数、均匀性指数看,洲滩群落多样性较高,农田优势种更加突出。

3.4 洲滩东方田鼠、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变化

舵杆洲洲滩生境东方田鼠在2006—2007 年间,种群数量较高,随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除2012年有个小高峰外,密度均不高。而黑线姬鼠总体呈上升趋势(图1)。但在对应大堤的垸内农田,东方田鼠总体密度不高,黑线姬鼠呈现出数量大幅波动的状况(图2)。

表3 农田小兽的捕获数量和捕获率

表4 农田小兽的种类组成 (%)

表5 不同生境下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特征

4 讨 论

历史上,洞庭湖洲滩以东方田鼠为主要暴发危害的种群,其他种类在洲滩基本都是零星捕获,现有的报道已经发现,因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水流量的调节,导致以黑线姬鼠为主的其他种类大量渗入洲滩[2-3]。笔者的研究结论中其趋势基本也如此。同时,洲滩捕获种类与农田生境完全一致,说明三峡大坝修建后,农田生境的一些种类如黑线姬鼠、褐家鼠在洲滩地大量捕获应该不是偶然现象。

图1 湖滩生境2006—2020 年黑线姬鼠与东方田鼠的数量变化

从种群数量看,黑线姬鼠在湖滩生境中比较稳定,且维持较高水平,但相邻农田生境的种群数量波动较大,应该是与农田生境中人类活动干扰有关,如频繁的农事活动、特别是人为灭鼠等[6-7]。而东方田鼠主要还是栖息在洲滩生境,洲滩密度相对较高,进入农田是由于汛期涨水湖滩被淹没所致。但湖滩东方田鼠种群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是否与黑线姬鼠进入湖滩后种群间的相互竞争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2 农田生境2012—2020 年黑线姬鼠与东方田鼠的数量变化

虽然目前已基本了解东方田鼠种群动态,对农作区的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种群动态也已有较深入地研 究[8],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和种群发展规律对其种群数量趋势进行预测。然而对于目前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共存于洲滩生境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缺乏充分了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掌握它们的种群发展动向,以便控制其种群数量。

猜你喜欢
黑线小兽生境
春天,是一只蛰伏的小兽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黑线
春天,是一只蛰伏的小兽
虾背黑线真的特别“脏”吗
春天是一只蛰伏的小兽
这也算海鲜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