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对两段式育苗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2021-05-17 07:43李春顺张建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烟株总糖农艺

李春顺,张建强,冯 刚,柳 立,张 毅,陈 闺,范 伟

(1.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1;2.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育苗是烤烟生产的基础,是提高烟叶质量、生产优质烟叶的重要环节。培育壮苗是烤烟优质高产的基础,直接影响烟株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是稳定烟叶品质、提高中上等烟叶比例、增加烟农收入的重要保障,是烤烟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1-2]。

湘南烟区是我国浓香型烤烟主产区,但移栽期频繁遭受低温寡照天气,这势必导致烟苗长势变弱、还苗期延长、染病率升高和早花等问题。为了保障烟区可持续发展,学者们提出水旱两段式育苗技术,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3-4]。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两段式育苗可促进烟株早生快发,缩短大田生育期。但目前与两段式育苗技术配套的烟株后期管理措施还不完善。例如:在两段式育苗情况下,后期烟株的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对烤后烟叶可用性的影响还未见报道。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两段式育苗条件下烟株留叶数及采收次数的优化研究,研究结果将成为两段式育苗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该技术在湘南以及南方烟区更大规模地推广应用[5-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烟87。试验地点在蓝山县土市镇三广村,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水方便。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 个处理,分别为:T1,留叶数16+4 次采收;T2,留叶数18+4 次采收;T3,留叶数16+6 次采收;T4,留叶数18+6 次采收。所有处理氮、磷、钾肥用量均一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 次,共计12 个小区,小区面积约50 m2。田间管理措施参照当地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程。各处理农事操作、栽培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1.3 考察指标及方法

记载各处理旺长期、打顶期农艺性状。在试验区域分别随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5 个点采收烟叶样品,以三段式烘烤法烘烤,按烤烟42 级国家标准(GB 2635—1992)分级;测定各小区烟叶产量,同时每个小区分别取X2F,C3F,B2F 三个等级的烟叶各1.5 kg,分别测定烟叶常规化学指标(氮、钾、氯、烟碱、淀粉、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并进行感官质量评吸。

烟草及烟草制品水溶性糖、总蛋白质、总植物碱、钾、氯、淀粉含量分别参照YC/T 159—2002、YC/T 166—2003、YC/T 160—2002、YC/T 173—2003、YC/T 162—2002、GB/T 5009.9—2003 中的方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 可知, T1 处理烟株的株高最矮,叶片数也最少,且显著低于T2、T3、T4 处理,而T2、T3、T4 处理间,叶片数差异不显著,T3 处理略高于T2、T4 处理;T3 处理的最大叶长、宽和面积均表现较好,其次是T4 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最大叶面积最小的为T2 处理,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可见, T3处理 (留叶数16+6 次采收)的烟株农艺性状较好,但与其他处理对烟株农艺的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处理烟株的农艺性状

2.2 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对烤烟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各处理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如表2 所示, T2 处理的产量为1 932.0 kg/hm2,略高于T3、T4 处理, T1 处理的产量最低,为1 796.8 kg/hm2;就产值而言,T3 处理最高,为52 963.8 元/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均价以T3 处理最高,为27.8 元/kg,比T1 处理高3.3元/kg;中等烟比例,T2、T3、T4 处理差异不大,约为55.0%,但均高于T1 处理(51.6%),但由于T3 处理的上等烟比例最高,为29.5%,因此T3 处理的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比T1、T2、T4 处理高10.1、3.5、3.0个百分点。因此,T3 处理(留叶数16+6 次采收)的烟株在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3 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表2 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处理烤烟的产量和产值

表3 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处理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 (%)

一般认为优质烤烟化学成分指标为:淀粉<5%、总氮1.5%~3.0%、还原糖16%~18%、烟碱1.5%~2.3%、钾>1.5%、氯<1%。由表3 可知,下部烟叶(X2F),各处理间烤后烟叶还原糖、烟碱、总氮、氯、钾含量差异不明显,T4 处理烤后烟叶总糖、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3处理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中部烟叶(C3F),各处理间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氯含量无显著差异,T3 处理烤后烟叶淀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烟碱则是T1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上部烟叶(B2F),4 种处理烤后烟叶间除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外,其余化学成分含量间均无显著差异,T1 烤后烟叶还原糖、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3 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体来看,各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T2、T3 处理各部位烟叶淀粉、氯、总氮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而T2 处理总糖、还原糖与钾含量更接近优质烟标准,T3 处理烟碱含量更接近优质烟标准。

2.4 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从表4 可以看出,对于下部烟叶(X2F),T2 处理烤后烟叶在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和燃烧性上的得分及总分略高于其他处理,T1 处理的总分显著低于其 他处理;中部烟叶(C3F),T3 处理的总分为64.8 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具有更好的感官质量;上部烟叶(B2F),4 种处理烤后烟叶在感官上无显著差异。综上,T2 和T3 处理在烟叶烤香及内在质量上具有一定优势。

表4 不同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处理烤后烟叶的感官质量评价 (分)

3 结 论

从烟株农艺性状分析,留叶数及采收次数对烟株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间烟株均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从烤后烟叶经济效益分析, T3 处理(留叶数16+6 次采收)的烟叶在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分析,T2 处理(留叶数18+4 次采收)和T3 处理(留叶数16+6 次采收)的烟叶内在成分均较协调,烟叶的香气质和量更高,口感更舒适。

综上所述,采用两段式漂浮育苗后,选用留叶数16+6 次采收的处理方式,烟叶的产质量较好,建议将该技术在湘南以及南方烟区更大规模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烟株总糖农艺
云烟121健康与感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差异研究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累积及产质量的影响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移栽期和施氮量对烟株个体发育的影响
黄酒中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传统客家黄酒的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