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意力”的一些建议

2021-05-17 03:56杜丹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注意力儿童家长

本期答疑嘉宾简介:

杜丹,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育分析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系毕业。曾先后在多家早期教育中心担任教师、咨询师、教育研究员,对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和家庭教养方式多有研究。

家长咨询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6岁。我感觉他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比如,上课时,要么趴在桌上,要么不停地摇晃凳子,或者手放嘴里摇晃牙齿,小动作不断;很多孩子一起游戏时,有一点小插曲或其他小朋友一逗,他立刻就会起共,但兴奋点不在游戏内容上,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请问,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引导?

这位家长您好,您问题中的一个关键词是儿童的“注意力”。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儿童注意力的定义和其在童年期的发展特点。

“注意力”是指儿童定向在外部事件上,为了专注于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物体,而主动忽略环境中正在争夺其意识资源的其他有趣事件的能力。儿童注意力的发展与大脑功能的不断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儿童长大后的学业、社交和自我调节能力息息相关。在婴儿期,儿童的注意力往往由外界驱动,新异的声音和图像最能引起宝宝的注目。伴随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出更多的层次,其中加入了很多白我控制的因素,并以平均每年3-5分钟的趋势稳步增加。也就是说,在6岁的年纪,儿童的持续注意力大概可以保持在18 ~ 30分钟之间。注意力包含了多项指标(见下表),了解这些指标,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儿童的注意力问题。

但是,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注意力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内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先天个体差异

儿童天生的气质个性会影响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有的孩子是天生的“观察者”,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环境,探讨其他人的行为模式,而在行动中往往受到细密思绪的干扰。另一些孩子则是天生的“行动家”,他们在展开动作的时候最能心无旁骛,而在安静停滞的时候却不能专心。儿童注意力的长短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对于多动症的研究证明,某些注意缺陷可以追溯到来白父母的特定基因。

对当前内容是否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美国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心的一项包含了4000多名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在社交和语言方面有更多的正性产出,从而促进了他们与同伴和成人之间进一步的交流互动,也间接地延长了注意力持续的时间。

环境中干扰强度的大小

在混乱、嘈杂的环境,或是有多人同时行动或交谈时,儿童更难保持注意力。

基于以上几种特点,建议尝试以下几种办法来增强孩子的注意力:

1.每次只做一件事

有些家长认为,能同时做很多件事是“能力强,效率高”的体现。然而年幼的儿童尚不具备可以同时妥善处理多项任务的认知能力,这样做反而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任务完成度。

2.把事情化整为零,逐步分解

有的时候,任务过于复杂,超出了儿童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范畴。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一個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具体的步骤,逐一完成。还可以在行动前做一些宏观的规划,写出愿望清单,画出任务流程图,同时在执行中养成做记录的习惯。这样一来,即使偶有分心或是出现记忆空缺,也可以借助这些外界辅助来重温任务。

3.找到孩子的兴趣,专时专用

在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时,先回避过于复杂或单调的任务,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找出他们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让孩子选择一本白己想要读的书,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去读,渎过以后尽可能地写出白己所记住的细节。通过这种方法锻炼儿童的定向注意,并采用自主回忆的方式对效果进行评估。

4.用游戏的方法锻炼注意力

平时可以和孩子做一些训练注意力的小游戏,如用“我听见………”“我看见……”来描述一种细微的声音,和环境中的某一特定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同一个动作,或是重复一段歌词,如玩“木头人”的游戏等。这些都是增强定向注意力的好方法。

5.塑造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的环境

在家庭中,预留出专供孩子游戏、学习的空间,比如把阅读区放在没有电视和电脑的房间。除此以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还越来越容易受到“内部干扰”的影响。比如通过自由想象“神游”到与当前任务无关的领域;或是在执行中“思前想后”,无法摆脱先前情绪和经验的烙印。这时就需要内省训练来矫正他们的思绪。

6.练习内省,体会内心的感受

内省训练,义称正念训练,旨在培养孩子观察和面对白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对于年幼的儿童,可以引导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区分在不同情境下,白己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比如在面对挑战时,心跳会加快,呼吸也会变急促,这时往往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这种不安的感受有时会驱动孩子逃避问题,聚焦在无关紧要的地方,从而导致分心。让孩子首先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再有意识地管理情绪,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在遇到事情时分清主次,冷静地处理。

7.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

通常情况下,儿童在过度疲惫和作息紊乱的时候,更难保持注意力。家长在安排孩子生活时,应尽量保证稳定恒常的步调,避免体力和精力上的过度消耗。在一段高强度高注意力的任务过后,给孩子适度的休息,比如吃些零食、活动一下肢体,或是尝试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休闲活动。这样才能及时充电,让其精神百倍地进入下一阶段。

8.与老师配合,实现家园一致

如果有机会的话,建议家长定期和老师保持沟通。比如商讨如何把孩子的座位调到距离老师更近的地方,远离室内一些会引起分心的陈设、课上爱说话的小伙伴等;看看老师能否为孩子提供更多具体、简短的任务,并及时给出提示和反馈。

猜你喜欢
注意力儿童家长
让注意力“飞”回来
家长错了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犯错误找家长
阅读理解两则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