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担当 积极作为 我省市县人大工作在守正创新中再上新台阶

2021-05-19 10:47赵晓明张明盼
人民与权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条例

☉赵晓明 张明盼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立足换届之年,回首全省市县人大履职的这五年,极不平凡!

这五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五年,也是人大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市县人大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尤其是去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各级人大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全力助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夺取“大战大考”优异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非常时期的人大担当,可谓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举措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凸显新作为

助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人大依法履职的应有之义。本届以来,全省市县人大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找准依法履职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聚焦创新发展、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发力,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创新发展。市县人大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人大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加快构筑发展新优势聚力赋能。南京市已连续四年在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创新名城建设大会,制定出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市委一号文件。紧盯市委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南京市人大通过听取审议打造“科创企业森林”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加快创新名城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等一系列动作,有力推动了创新名城建设,使创新真正成为南京发展的不竭动力。徐州市人大组织代表专题督查科技创新情况,支持政府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体系,高水平建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促进区域性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的不断提速。南通市人大聚焦打造“科创特区”的目标定位,认真督办人代会议案,作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央创新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决议,推动“一带四中心”有形载体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速形成。

促进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无锡市人大着眼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出关于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决议,修改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条例,开展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专题调研,多措并举促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是“扬州制造”的“顶梁柱”,但扬州在全国的大企业还不够多,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层次也不高。扬州市人大紧紧抓住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听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实施专题询问并开展工作评议,力推政府在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增长点上出实招。

优化营商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针对近年来融资难、用工难、政策落地难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问题,不少市县人大作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打出了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的“组合拳”。以苏州为例,组织开展了“代表评营商,助力最舒心”专项工作,常委会集中半个月时间开展大走访活动,赴120家外商投资企业实地了解企业需求,及时反映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组织全市三级人大、五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近万人,共同开展专项工作,首次实现了代表参与、评议层级、职权运用的“三个全覆盖”,为营商环境“体检把脉”。淮安市人大创新举办《人大代表替你问》电视问政栏目,先后围绕“法治与营商”“服务与营商”等主题,就破产案件的办理、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企业融资、用工等方面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查找不足、推进工作,着力营造服务客商、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泰州市人大在历时8 个多月,经过6 个评议小组点对点调研、第三方中介机构实打实满意度调查、近2000名各级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和群众背靠背问卷调查后,组织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专项工作评议,重点对政府10 个部门和10家金融机构进行评议,列出问题清单,全面推进整改。

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徐州市人大聚焦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脱贫工作,组织市县两级人大联动开展专题调研;淮安市人大紧盯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听取审议相关工作报告;泰州市人大围绕村庄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连云港市人大关注重点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组织开展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镇江市人大通过督办代表建议推动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盐城市人大听取审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围绕乡村产业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问题直面问政,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宿迁、邳州等地人大还分别作出关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汇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了农民得利、集体受益,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例如:邳州市新河镇原有河滩面积7954.95 亩,其中4183.5 亩被个人侵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功能发挥受制,严重影响农业正常生产。自邳州市人大作出关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后,新河镇按规定恢复了水渠、道路,收回了各类集体资源。目前,全镇已有3789亩集体资源在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公开发包,亩均价格超过600 元,最高达1370 元,创造集体收益超过260万元。

成效显: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上实现新进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促进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本届以来,全省市县人大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对人民负责作为人大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聚焦生态环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这几年,我省各地人大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聚焦突出环境问题、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制度化听取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列出突出环境问题清单,跟踪推进整改,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优。镇江市人大制定了全国首部保护长江岸线资源的地方性法规——《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填补了国内立法空白,推动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在镇江落地;连云港市人大先后通过三件海洋生态保护法规,初步构建了具有连云港特色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扬州市人大对淮河入江水道上的重要水工遗存“七河八岛”区域作出“控制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禁止违法建设”的“四控一禁”决议,实行最严格保护,为城市未来发展留下宝贵生态空间划出了“硬杠杠”;宿迁市人大作出关于批准中心城市第一批永久保护绿地的决定,蓄积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盐城市人大围绕引进“一桶水”,先后多次视察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建设现场,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报告,保证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源;徐州市人大连续七年对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加快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有力提升了“山水徐州”城市形象。常州、南通等地人大推进环境报告制度向基层乡镇延伸,久久为功不懈努力,促进各级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特别是近两年全省上下联动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全国人大领导的充分肯定。

保障食有所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省市县人大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化监管、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淮安市人大连续三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督,在持续解决问题中推动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向好。宿迁市人大连续四年对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监督,持续跟踪《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视察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工作,督促政府“严”字当头,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食之安心、食之放心。扬州市人大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工作评议,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检测,筑牢农产品质量防线。常州市人大对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专项督查,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保健食品市场,形成保健食品社会共治的良好工作局面。

促进学有所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教育大步向前,但人们对教育的焦虑却有增无减。为回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徐州市人大制定了学前教育条例,南通市人大制定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条例,南京市人大制定了教育督导条例,以制度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淮安市人大组织代表就教育问题约见政府部门负责人,盐城市人大围绕中小学教学质量开展专题询问,宿迁市人大开展“百名五级人大代表看教育话发展”主题视察活动,镇江市人大把“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列为重点建议督办,海安市人大组织1250 名五级人大代表联系走访1万多名选民征集对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有效监督补齐教育短板,切实解决好“有学上”“上好学”突出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推动病有所医。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南通、盐城、镇江等地人大开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调研,认真督办相关重点建议,研究破解医改难题的方法路径,推动医改成果更好惠及群众。泰州市人大为开展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询问,深入基层察实情、听民声,推动一批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常州市武进区人大针对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现场直播的方式问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推动补齐全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短板。盐城市大丰区人大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院提档升级、加强镇村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等作为主要内容,组织对卫健委开展部门专项工作评议,认真查找“病灶”,推动解决突出问题。

关注老有所养。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南京市人大制定了养老服务条例,创制性设立“时间银行”、“喘息服务”等制度,努力破解特大城市养老服务难题。扬州市人大作出关于切实改善颐养社区建设的决定后,每年听取决议年度实施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目前,全市已建成示范性颐养社区64 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43 个,颐养示范社区年度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日间照料中心和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方案公布实施,决议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南通市人大连续三年就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专题询问,推进链式养老模式和照护险制度有效落实。泰州市姜堰区人大把养老服务保障列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进行重点督办,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淮安市人大开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省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助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幸福养老升级。

力度大:在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体现新担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大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肩负着重要职责。本届以来,全省市县人大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努力把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法制保障。我省紧扣市域治理的迫切需求、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立法工作,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南京市人大制定的国家公祭条例,有力保障了这一重大政治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示范作用,得到了全国人大和中宣部的肯定。徐州市人大的文明促进条例、无锡市人大的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条例、宿迁市人大的社会信用条例等,都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标准的有效结合,是弘德立法的具体实践。常州市人大焦溪古镇保护条例、淮安市人大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扬州市人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连云港市人大海岛保护条例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历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法治力量。南京市人大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无锡市人大不动产登记条例、苏州市人大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盐城市人大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镇江市人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条例、泰州市人大电力保护条例等一批法规务实管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法治支撑。

提升治理效能。各地人大围绕行政、司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加大监督力度,促进规范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南京市人大对经济运行情况和重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分析,审议政府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调整方案。扬州市人大对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工作评议,探索推行重大投资项目审查机制。常州市人大从2018年起在全市组织开展全国、省、市、辖市(区)、镇五级人大代表“听百案、议百事、评百员”活动,既丰富代表监督的内涵,增强代表监督实效,又推进常州人大代表参与司法监督中,对促进司法公开、规范化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起到积极作用。连云港市人大开展法检“两官”履职评议,南通市通州区人大建立“1+7”的监督司法工作制度,加强了对司法人员任前任中任后、司法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立体式、全过程监督。

夯实治理基础。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明确要求,社会治理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必须把基层社会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问题导向,激发创新动能,加快现代化步伐。基层人大以务实创新的举措推动基层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有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苏州市人大在总结相城区人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建立议政代表会制度。目前,全省4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这一制度,创新了街道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溧阳市人大开展的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在全省市县人大广泛推广并不断完善,促进重大民生实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了党委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有机结合、高度统一。昆山成为我省首家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县创新开展“一年一主题”电视问政活动;灌云县针对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运用“约见”方式,直接询问政府部门负责人;南京市建邺区组织代表“进选区、进家室、进平台、进窗口、进热线”,畅通了基层民主监督渠道,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亮点多:在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中激发新活力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人大工作讲规范、重程序,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时代在发展,人大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本届以来,全省市县人大扎实推进人大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人大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依法履职的新形式新载体新途径,激发了人大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立法机制。各设区市人大积极开展立法实践,在立法模式和制度设计上不断创新。南京市人大在制定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过程中,首创“体验式立法”新模式,将条例的审议地点从会议室移到了垃圾分类现场,在64 个小区和101 个单位开展垃圾分类试点,让常委会组成人员率先参与、亲身体验垃圾分类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优缺点,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苏州市人大在法规制定过程中就争议较大的事项委托第三方评估,对法规草案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问题开展论证咨询,并探索将听证会搬到了线上。无锡市人大聚焦关键制度设计,用“绣花功夫”打磨核心条款,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如在制定湿地保护条例时,对破坏湿地行为不是一罚了之,而是精心设计了湿地异地替代性修复措施,彰显了无锡特色,充分发挥湿地生态涵养功能,提升了立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徐州市人大牵头签署淮海经济区立法协作框架协议,常州市人大与安徽省宣城市人大建立了天目湖水源地保护立法协同机制,区域协同立法也取得突破进展。

丰富监督手段。我省市县人大在监督领域进一步拓展,监督手段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监督闭环。如执法检查引入第三方机构介入并提高随机抽查比重、加大暗访暗查力度,“监督利剑”作用凸显。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全面建成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全口径预决算实现全覆盖。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叠加运用,发挥了集成效应。镇江市人大对政府部门工作和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同步开展评议,实现对事和对人监督的有效结合。扬中市对落实不力的事项进行二次审议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形成了规范工作机制,提升了监督质效。淮安市人大就开展质询出台制度,并实现区县全覆盖,为启用质询这一监督手段积累了经验。无锡市人大依法创设全国首个地级市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弥补了开发区人大工作的短板和不足,填补了对开发区工作监督的空白,为全省探索出一条加强开发区人大工作的新路子。泰州市人大在医药高新区建立“县级以上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听取和讨论管委会、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加强了对高新区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和重要民生问题的监督。

拓展代表工作。各地人大立足“代表机关”定位,积极推进代表工作内容、方式和机制创新。徐州市人大聚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五级人大代表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宿迁市人大聚焦“脱贫攻坚我助力”制度化开展“四联四助”主题活动;南通市人大组织动员省、市、县、镇四级人大涉农代表开展“双带”(带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活动,使代表从“隐身”变为“在线”,发挥了代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提高了代表履职的组织化程度。扬州市人大坚持开展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江阴市人大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进代表线上线下接待群众,南京市雨花台区人大开展代表“云接待”选民试点工作,拓宽了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围绕“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盐城市人大建立了代表建议交办前研判机制、办理中督办机制、办理后考核机制,宿迁市建立代表建议承办“双评价”、结果过程“双公开”机制。各地有序推进代表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徐州、苏州、连云港等地人大还对代表履职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淮安市人大在全国首创五级人大单位履职清单、宿迁市人大出台代表履职考核办法,盐城市人大建立记录、评价、激励“三位一体”的履职体制,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积极性。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回顾总结走过的历程,我们更加坚定前行的方向,更加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乘势而上、履职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历史使命中续写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崭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猜你喜欢
条例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系列解读(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关于对《PPP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