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承载网技术与优化组网研究

2021-05-20 06:56徐蔷薇
江苏通信 2021年2期
关键词:切片时延路由

徐蔷薇

恒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0 引言

近几年,持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移动网络更新换代提供了动力支持,网络规模也随着管道承载量的增加而扩大,这也决定了原有技术指标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作为基础网络,5G对终端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常规互联网物质为参照,5G仍有较为明显的不足存在,因此,在互联网病毒大量滋生的当下,在分析承载网技术的基础上,对组网优化方向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 5G网络特点概述

1.1 时延低

5G业务存在较大时延差异,eMBB规定时延为10ms;uRLLC规定时延为1ms。另外,前者的空口时延为4ms,后者的空口时延仅为0.5ms。这里要明确一点,3GPP针对不同业务所规定时延,通常有显著差异存在。

1.2 带宽大

对基站带宽有决定作用的参数,主要为天线数、无线频谱效率与带宽。一般来说,带宽为64TR 100M的基站,其峰值带宽为6Gbit/s左右,带宽均值能达到3Gbit/s。由ITU所给出定义可知,5G基站峰值带宽的最大值,通常为20Gbit/s,但现有技术无法达到这一高度。目前,5G基站主要被分为两类,其中,高频基站的应用方向为补热,虽然规模较小,但需要接入25GE接口,低频基站更适合大范围覆盖。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5G承载网规划

1.3 网络切片

3GPP和NGMN均提倡利用5G为SDN提供所需网络切片,通过直观展示网络结构的方式,为日后所开展业务部署及创新工作提供理论支持。除此之外,网络切片还可被用来隔离资源/控制/管理等环节,在提升业务安全性的基础上,对指标差异性进行凸显。

2 承载网技术分析

2.1 SR技术

调查结果表明,在苏州人口密集区,核心设备路由容量多达160000条以上,另外,大量政企业务的接入以及网络沟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均给路由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相关要求得到最大程度满足,路由容量至少应达到105级别。如果接入设备并非全网路由,则可酌情将路由容量降至104级别。

作为路由技术,SR强调利用IGP对路径信息进行收集,确保收集信息均有显式路径/非显式路径对应,在不将中间节点作为支持的基础上,对路径进行建立,省略节点计算步骤。将该技术与SDN相结合,可被用来控制E2E路径,组网能力往往能够得到显著增强。由此可见,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凭借较高的灵活性,对扩展资源需要预留复杂协议路径的问题加以解决;其二,省略TGP计算步骤,为承载网提供链路+节点的双重保护,确保其工作质效可得到显著提高。

2.2 FlexE技术

作为落实5G通道带宽的前提,该技术为子通道提供了介入MAC的途径,并且对子通道进行物质隔离。事实证明,该技术使以太接口带宽更加灵活,在解决常规端口仅有颗粒集中的问题的基础上,赋予以太网更为强大的组网能力,确保网络切片所提出隔离需求均可得到应有满足,物理专网设想也因此而具备了实现的条件。该技术可对100GE端口进行捆绑,此外,还创造性地引入了100+GE带宽,旨在对流量进行均匀分担,真正做到以设备虚拟化以及技术通道化为基础,通过转发逻辑网络的方式,使隔离逻辑网络数量得到大幅增加。

2.3 MPLS EVPN技术

一般来说,MPLS对应L2VPN分为两种,分别是VPWS和VPLS,前者被用来对LDP会话进行引入,后者的作用主要是对目标LDP进行部署,以及对本地PE/MAC所发送内容进行学习。如果设备没有对MAC进行学习,则要借助广播操作,才能使其价值得以实现,由于广播操作出现风险的几率较大,技术人员应将重心放在对网络进行科学规划上。除此之外,基于L2VPN所展开跨域互通,其场景往往十分复杂,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跨域保护目标达成的难度,三层虚拟网应运而生。相较于L2VPN,三层虚拟网的优势,主要在于引入了路由转发支持模式,多协议部署目标随之达成。

MPLS EVPN为避免建立LDP,选择基于BGP进行扩展,这样做还使控制面协议部署得到了减少。在学习MAC方面,远程地址对业务流学习的依赖性较小,转发面要求随之降低,如果有未学习目的地址流存在,该技术可借助支持地址对协议代理进行解析,通过规避流量广播的方式,对环路发生风险的几率严加控制。

2.4 设备虚拟技术

承载网要想实现网络切片,所依托核心技术即为设备虚拟化。该技术强调灵活分配现有资源,确保任意虚拟设备均有独立资源对应,并且切片管理面、控制面板与转发面均独立存在,各切片均不会给其他带来影响,这也是保证业务具有理想可靠性的前提。事实证明,该技术可被用来灵活调配网元资源,例如管理资源以及转发资源,且不同切片对应不同资源,真正做到了对切片进行动态创建,所创建切片也较传统切片更加灵活。

3 承载网优化研究

3.1 扁平化

5G技术强调对用户体验进行提升,而用户体验所受影响,主要源于带宽、时延和抖动。业务转发所经过节点数量与其质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业务质量会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主要为带宽拥塞几率增加和链路压力增大。

由于环网汇聚大量物理业务,这决定其对带宽所提出要求较大,一旦有网络故障出现,受影响区域自然较大,另外,环网流量有回绕的可能,流量回绕带来问题,主要是瞬时拥塞。扁平组网选择对光路进行增加,通过分开承载物理业务的方式,在降低链路所提出带宽需求的基础上,对转发跳数加以控制,上述技术的具体差异,如表1所示。事实证明,视情况采纳部署光纤、波分等方案,确保分组跳数显著减少,可使扁平组网所提出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网络质量自然有所提升。

表1 扁平组网/环形组网对比

项目名称 扁平组网 环形组网可靠性 高 低抖动/时延 大 大流量回绕 无 有光路要求 多 少拥塞几率 低 高转发跳数 少 多

3.2 管控融合

常规移动承载网依托架构为网管架构,由EMS或NMS对北向接口进行统一提供,确保各厂家接口存在差异可得到有效屏蔽。

由于5G承载网引入了SR和网络切片,管理平台新增智能算路功能是必然结果,常规网管网仍然有需求存在,只有引入融合了EMS和控制器的平台,才能在满足网络运维所提出要求的基础上,确保SDN场景对SR/虚拟演进/网络切片所提出需求得到满足。本文所讨论融合平台经由restconf接口,对北向接口进行提供,厂家可利用现有SNMP/QX/CLI,通过融合的方式,获得所需南向接口,借助YANG模型对接口差异进行屏蔽,缩短向SDN架构进行过渡需要花费的时间。

3.3 网络切片

若以承载业务、无线业务需求为依据,可将承载切片划分为管转隔离切片和管控转切片,下文将分别对二者进行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3.3.1 管转隔离切片

由承载网所提供VPN切片,通常对物理隔离及时延所提出要求较低。以eMBB业务为例,根据业务所提出需求,该切片能够被用来对配置/性能/告警/登录进行隔离。由于任意切片网络均有独立管理资源对应,因此,VPN切片更适合被用来隔离统计/告警/网络信息。

3.3.2 管控转切片

将物理隔离切片融入承载网,不仅可以隔离管控转,还能够隔离内存和CPU等资源。该方式主要用在对隔离性及安全性具有较高要求的业务上,通过提供物理专网相似服务的方式,确保业务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分别为政企业务和用户提供相应切片。对5G业务而言,技术人员可以分别为uRLLC业务、mMTC业务和eMBB业务提供切片,这样做可使业务可靠性与安全性得到应有保障,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技术人员还可单独向第三方网络提供切片。

3.4 统一承载网络

现阶段,各大运营商所采用组网模式均为NSA,该模式强调对4G基站与新兴5G业务进行统一。

目前,投入运行的5G基站,其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带宽为数百兆的室分站+微基站,另一个是带宽能够达到1G~3G的基站,其中,后者又分为高频基站与低频基站。而可能给无线基站带宽带来制约的因素,主要为功耗/空口技术/天线成本/频谱资源,约九成5G基站,其单站带宽均无法达到10GE,要想缩小实际带宽与目标带宽的差距,关键是要对5G技术加以完善,这也是未来业内人士努力的方向。

在5G发展初期,技术人员选择通过增加4G承载网容量的方式,达到提升带宽的目的,旨在使小规模商用和试点运行需求得到满足。进入发展期,考虑到5G演进技术所提出要求,技术人员决定对城域节点以及接入节点进行扩容,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局部引进全新技术。当5G成熟后,网元节点、单板所表现出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此时,便可全网引进全新技术。

4 结束语

通过前文分析能够看出,5G技术标准随着行业发展而走向完善,这也为SDN网络提供了前进的动力。要想对5G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在推动物联网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数字世界进行打造,关键是要掌握相关技术及其优化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环境更符合用户需求。

猜你喜欢
切片时延路由
铁路数据网路由汇聚引发的路由迭代问题研究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基于改进二次相关算法的TDOA时延估计
探究路由与环路的问题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基于预期延迟值的扩散转发路由算法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