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的延时满足

2021-05-23 14:44小睿
支点 2021年5期
关键词:年化巴菲特股票

小睿

买消费品可以获得即时的满足,但买基金很难做到。我们买吃的、喝的、用的,都可以即时获得使用后的满足,这是消费品自身的属性所致。但是,基金投资,特别是权益类的基金投资却并非如此。

权益类基金将资金投向二级市场股票等资产,这些股票背后对应的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过长期的经营后,才有可能带来回报,这种回报通过较长的链条,反映在基金净值上。因此,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是延时满足。

投资本身是专业、长期、严肃的工作,是和钱打交道的事情。投资当中需要逆向的勇气,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这注定没有“好玩”的基因。因此,投资基金应该做到“四个明确”。

明确之一:投资基金的原因目的

我们在准备买基金前,可以和自己进行一个对话,内容包括:

我对这只基金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仅仅看到广告、朋友推荐、客户经理推荐,还是因为对这个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运作风格有所了解?其投资理念是什么,投资风格是怎么样的,这种投资理念我真的理解和认可吗,这种投资风格是不是和自己的投资偏好和目标相吻合?

另一方面,我买基金的目的是什么?是长期投资还是看中短线的交易性机会?如果是长期投资,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那么市场波动也许是个好消息,说明选中的基金可能会出现更好的买价。如果原本判断的交易性机会碰到行情不佳,则应该及时止损,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原先的判断可能因为行情不配合而变得不合时宜。

明确之二:基金投资的收益来源

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重要的并不仅仅是赚多少钱,而是我们赚钱背后的逻辑。如果我们稀里糊涂就赚钱了,那么靠运气赚的钱也容易亏回去。只有搞清楚自己因为什么而赚钱,是否有能力长期赚这部分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种说法是赚市场的钱或者赚企业的钱。赚市场钱的投资者往往认为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通过和市场上其他参与者博弈,在股价的波动中实现获利。赚市场钱的模式,并没有为资本市场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也是它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

赚企业盈利的钱,才有可能成为持续为我们创造收益的一种路径。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企业和个人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增量和存量货币的分配。优质企业,会持续带来稳定的股东回报甚至更高的利润增长。持有股票回报的路径也比高价变现多了很多,比如上市公司分红率,增长率、市盈率变化,这些也终将体现在股票的长期价格上。相比之下,投资的胜率自然就高了很多。而权益类基金通过长期投资于这些优质企业的股票,与好公司共同成长,赚的就是企业成长的钱,并最终反馈在基金投资者的账面上。

权益基金投资不应该成为“只有在市场上涨时才去做、市场下跌时就不去做”的一个短期动作,而应该是一个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都要去参与的长期行为。如果站在更长周期的角度去思考,权益投资买卖的决策依据应该来源于有效的投资逻辑,并由此去应对短期市场的波动和长期牛熊的转换,让时间陪伴自己慢慢变富。

明确之三:应该用多少钱来投资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提醒投资者在投资权益类资产之前,首先要重新检查自己及家庭的财政预算情况。

如果这笔打算投进股市或者权益类基金的钱,在两三年之内要拿出来用于孩子上学或者房屋装修之类的,那么就不应该把这笔钱用来投资。如果没有极端情况的话,股票市场10-20年的趋势相对来说是可预见的,但未来两三年内股票的价格是涨还是跌,预测的准确概率可能和掷硬币猜正反面的概率差不多。

彼得·林奇说,有许多种复杂的公式可以计算个人财产的多大比例投入股票市场,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够了,那就是:

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这从另一个角度也为我们回答了有关风险承受能力的问题。

明确之四:长期收益区间是多少

对投资基金,特别是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预期,什么样的年化收益率是相对合理的?

有人觉得是50%,有人觉得30%,也有人觉得10%或者5%。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组数据:

1.就美国大类资产收益率来看,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西格尔教授统计了美国自1801年以来大类资产的回报表现,美国权益资产200年间的回报高达100万倍,实际年化收益率是6.7%,算上通胀的话名义收益率则为8%左右。

2.市场上顶尖投资者的收益率,以巴菲特为例,长期来看大约年化在20%左右。根据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年报等公开信息,股神巴菲特在63年投资生涯中取得了86000多倍的回报,对应年化收益率为19.7%。纵观巴菲特各年的投资收益率,可以发现没有一年超过100%,最高的一年接近60%。但另一方面在这63年中仅有两年是亏损的,且都控制在-10%以内,最终通过复利效应实现了巨大的回报。

3.国内情况又如何呢?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上证综指自1990年12月19日成立以来,截至2019年底的年化收益率为12.48%。而深证综指自1991年4月3日成立以来,截至2019年底的年化收益率为8.54%。再来看看基金,代表全体基金整体收益水平的中证基金指数,在自2003年设立起至2019年底的总回报超过5倍,年化收益12.05%。具体来看,中证混合基金指数同期年化回报为13.64%,中证股票基金指数同期年化回报为13.24%。

可以看到,美国200年间的股票回报年化在8%左右,中国的主要基金指数过去十几年的年化回报最高在13%左右,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年化投资收益率则在20%左右。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基金投资者的收益预期比以上3个数值都要高。

预期这件事的重要性或许超过很多人的认知,它不仅仅影响了同样的一笔投资回报下的幸福感,甚至会对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持有不现实的期望会影响我们认知信息的方法,并造成损害。”

这是馬克·道格拉斯在《交易心理分析》中对管理期望这一事件的精彩阐释。有收益预期并没有错,但如果设定了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就会带来痛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可能会演变成非理性行为,并最终对我们的投资结果产生负面作用。

猜你喜欢
年化巴菲特股票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