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研究

2021-05-24 02:29
山西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真性遗产工业

毛 逸 飞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1 概述

工业遗产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它记载了工业时代的经济社会活动场景和科学技术发展轨迹,是整个工业文明演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整个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工业技术不断更新的冲击和与城市发展空间、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尤其在“退二进三”的政策导向和城市功能升级的大背景下,大量工业遗产快速地消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如何协调工业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工业文化延续和城市功能升级的双赢成为城市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2 工业遗产保护更新面临的问题

2.1 内容上,重“物质”,轻“非物质”

工业遗产是“物质性遗产”和“非物质性遗产”的总和。目前的保护工作中偏重于对厂房、仓库、设备等物质性遗产的保护,对于工艺流程、生产技能、社会生活环境等相关的文化形态的保护力度不足,无法充分展现物质性遗产背后的真实历史场景,其形似,而其神不至,这也是为什么工业遗产始终“活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2.2 范围上,重“局部”,轻“整体”

目前的保护更新工作中偏重于对工业遗产个体和局部的研究,而忽视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这种忽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忽视工业遗产与城市其他传统文化遗产体系之间的关系,不能从整体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来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导致工业遗产保护的碎片化;二是脱离城市特色,孤立的看待工业遗产保护。城市特色是构筑城市生命和城市意象的“底色”[2],工业遗产的保护需在融入城市特色的框架下统筹规划、综合协调。

2.3 模式上,重“套用”,轻“分析”

目前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中存在对某种更新模式机械照搬的现象,而对更新模式的内涵及适用性缺少深入研究。例如受上海M50、北京798艺术区等成功案例影响,盲目的将创意产业作为工业遗产更新的“灵丹妙药”,大量创意产业园重复建设,据《广州蓝皮书: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8)》统计,截止2018年,广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约222处,发展较好的仅有10余处。试想如果工业遗产保护的最终归属是内容、形式甚至名称都完全一样的创意产业园,那么工业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3 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原则和模式

3.1 保护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就是要对工业遗产的价值、价值载体及其环境进行整体保护,这种整体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上的整体性,要物质性遗产和非物质性遗产并重,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工业遗产的文化特色;二是系统上的整体性,要处理好工业遗产和其他文化遗产的关系,在城市整体文化框架下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

2)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是指工业遗产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用途与功能、传统与技术、地点与背景、精神与情感等要素的原真状态[3]。原真性并非是机械的恢复原状,其关键在于传递信息的原真性,其目的是体验的原真性,包括物质的原真性、信息的原真性和历史的原真性。

3)适地性原则。

适地性是指工业遗产保护应因地制宜地,结合地域特征和自身特性合理确定保护模式和更新策略,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4)区域共生原则。

区域共生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工业遗产内部新旧空间之间、新旧建筑之间能协调统一、相得益彰;二是更新后的功能组团与周边其他功能组团在功能、交通等要素方面能形成互相联系、和谐共生的有机体。

5)生态友好原则。

工业遗产尤其是重工业区原先生产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保护更新中应对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清理,遵循生态友好原则。

3.2 更新模式

1)商业中心模式。

这种更新模式适用于区位较好、交通条件便捷、人流密集、商业界面连续且具一定建筑密度的工业遗产,其功能业态一般以餐饮、零售、文化娱乐等休闲类商业功能为主,例如创意酒吧、美食街区等。例如日本横滨码头旧仓库区改造完全保留了原工业建筑立面,通过内部空间分割形成了集购物、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见图1。

2)景观公园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通过文化元素注入和景观空间重构,将工业遗产改造为以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主题景观展示等功能为主的休闲游憩景观空间,适用于面积较大、建筑密度低或建筑利用价值低、具有良好生态可塑性的工业遗产。例如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将炼铁厂改造为以煤—铁工业为主题的景观公园,以景观设计手法对矿仓、铁轨、熔渣、高炉等工业元素进行整合、重塑、发展和串联,并植入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形成了生动的景观场景,见图2。

3)主题博览模式。

这种模式不是单纯的将工业建筑单体改造为博物馆和展览馆,而是将整个工业园区小至符号、小品、设施、建筑单体,大到建筑群落、空间布局打造为主题博览园区,通过工业发展历程、工业产品和生产工艺记忆的展示,再现工业场景。适用于造型特殊、室内空间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护价值较高的工业建筑,工业文化原真性呈现和体验是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例如美国磨坊城博物馆是由废弃的面粉加工厂改造而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生产设备及被战争破坏的厂房,齿轮、蒸汽机、废墟玻璃大厦、面粉立缸、钢筋Office等元素,使得该博物馆具有独特的机械工业风格,博物馆内部则高度复原了面粉磨坊时代的工业生产流水线,见图3。

4)文化创意模式。

工业遗产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与创意文化产业追求特色和创意的属性相契合,通过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功能,将老旧厂房改造为艺术家工作室、情景秀剧场等创意空间,围绕“创新、艺术”对工业文化进行再创造,赋予工业遗产新的文化内涵。这种模式适用于工业建筑具有特色、所在区域交通便捷,同时需具有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匹配的人才环境。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原为闲置的厂房,因其低廉的租金和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现代艺术创作者,之后被改造为艺术创作室、画廊、时尚创意店铺、餐厅酒吧等,形成了开放性的文化经济社区,在798艺术区形成的过程中艺术群体的集聚、独特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兼具开放性和可塑性的建筑空间等条件缺一不可。

5)居住社区模式。

将工业遗产进行居住化改造,改造为包含居住、服务、商业、展览、办公等功能的混合社区。例如维也纳煤气罐住宅区(见图4),原为供维也纳市区使用的煤气储罐,通过改造成为了集居住、办公和商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居住社区,底座部分为商业、娱乐和办公建筑,上部建筑为住宅和公寓,通过改造成为了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

4 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

4.1 基于片区特色的分片保护

站在片区特色乃至城市整体特色的角度来审视工业遗产保护,是实现工业遗产保护的必要路径,真正的保护在于空间的融合共生而非割裂,工业遗产的保护应与所在片区的特色主题相融,同时对于分散的工业遗产应串联成片,分片区针对性的制定保护策略,既与片区特色和谐共生,不同片区之间又相互联系,强化城市特色。

4.2 基于遗产价值的分级保护

不同的工业遗产具有不同的保护价值,在具体的保护中,应建立综合的价值评估体系,根据价值评估结果对不同价值的遗产进行分等级保护,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对保护价值非常高的可采用修缮恢复的保护方式,价值较高的可采用改造更新的保护方式,价值一般的可采用置换再利用的保护方式。

4.3 基于空间特征的分层保护

依据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状况可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等空间区域进行分层保护。核心保护区内应以保护为主、更新利用为辅,保护遗产的核心价值;建设控制区以延续遗产的历史脉络和肌理为原则,可适当进行更新利用;风貌协调区则以保证整体风貌的完整性为原则,可进行改造再利用及其他建设。

4.4 基于遗产类型的分类保护

对于具有较大价值的工业遗产本体,一般为建、构筑物,应对其本体及所处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同时要对其价值进行挖掘和拓展;对于本身价值不高,但承载一定历史信息的遗产,一般为设备、工艺等,则可通过陈列展示、改造为景观小品等方式进行再利用,强化其场所精神,与历史对话;对于本身价值不高,不承载历史信息的可予以拆除。

5 结语

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不能局限在对某一种模式、某一种策略的套用,需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地运用保护更新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功能升级和工业遗产保护的双赢。

猜你喜欢
真性遗产工业
主体间性与个性:本真性伦理如何对抗新资本主义精神
建筑原真性探微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