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内迁徙规律与栖息地的选择研究

2021-05-24 09:06李海山
关键词:向海生境栖息地

李海山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 白城 137215)

白头鹤为大型涉禽,鹤形目鹤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物种,CITES列入附录I,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我国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越冬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迁徙期间途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在我国主要是旅鸟和冬候鸟[1]。由于人为的干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鹤类栖息地的数量在减少,质量也在降低,保护白头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对白头鹤种群的研究与报道较少,本研究基于2018年向海保护区全年鸟类调查数据,深入分析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停歇期迁徙规律、对栖息地的选择等特性,并提出了关于如何在向海保护区做好白头鹤保护工作的相关意见。

1 向海保护区基本概况

向海国家级保护区成立于1981年,是以保护丹顶鹤(Grusjaponensis)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Ulmusmacrocarpa)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22°05′—122°31′、北纬44°55′—45°09′之间,全区南北最长45 km,东西最宽42 km,总面积1.054 67×105 hm2。为了保护向海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区内设立了鹤类、东方白鹳、蒙古黄榆、大鸨四个核心区,以保护鹤类为主的鹤类核心区面积0.189 2×105 hm2,主要生境是芦苇沼泽、沼泽化草甸、湖泊水域。向海保护区大鸨(Otistarda)、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黑鹳(Ciconianigra)、丹顶鹤、白鹤(Grusleucogeranus)等22种鸟类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还有54种鸟类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3]。向海保护区有丹顶鹤、白枕鹤(Grusvipio)、白头鹤、白鹤、蓑羽鹤(Anthropoidesvirgo)、灰鹤(Grusgrus)6种鹤类,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部分种群在向海保护区繁殖。

2 调查设备及方法

2.1 使用设备

使用的设备及工具有笔记本电脑1部;10倍、8倍手持双筒望远镜各1台;20—60倍变焦望远镜1架(包括三脚架1个);GPS卫星定位仪2部,佳能单反相机1部。

2.2 调查方法

根据以往历史数据,在春秋两季迁徙期制定了监测时间:春季3月10日—4月20日(每天早5:30—晚5:30);秋季9月15日—11月20日(每天早5:00—晚6:00),在向海保护区鹤类核心区:付老文泡、团结屯甸子、小塔甸子、青年坝、海力营子、韩家烧、长胜马场、超生屯甸子等设立18个监测点,在实验区白山泡、四六七军马场、黑山坝、福泰泡、查干代西泡等地区设立8个监测点,分别记录白头鹤栖息数量、分布、行为、栖息生境类型、自然植被高度、覆盖率及人为干扰程度、伴生鸟类等情况[4],样点调查取制高点,2人同时计数取平均值。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的迁徙情况分析

3.1.1 白头鹤觅食地与停歇地的选择

表1是2018年春秋两季在向海保护区境内监测到的所有白头鹤记录,可以看出白头鹤栖息生境的选择有一定的区域性,主要分布于两大区域:第一分布区是粮丰桥、海力营子、超生屯、韩家烧、长胜马场附近,第二分布区是邵家段泡及四六七军马场北甸子附近,超过100只数量的基本是在这两个区域发现的。栖息环境相似,如图1、图2所示,都分布有水泡或湖泊、草甸、农田,主要觅食地为农田,农田附近草甸子主要做为休息地,除第一第二分布区,还有少量分布于青年坝、付老文泡、团结屯附近的草甸子。春季监测到白头鹤的频率与数量比秋季少,春季白头鹤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活动,主要觅食地在玉米地等农田内,春天草甸食物数量少,可食用的昆虫、植物较少。4月14日在海力营子西北草甸子发现120只为春季最大的种群,而2018年秋季最大种群是11月5日海力营子西北1 000 m处的草甸子和玉米地中发现的228只白头鹤(2005—2018年最大群为2016年10月13日长胜马场367只,属于第一分布区)。白头鹤经常与灰鹤混群在草甸子或农田内,与灰鹤对栖息地的选择特性较为相似,其夜宿地多选择在浅滩或者浅水区域,主要为了躲避野兽攻袭。

图1 第一分布区域生境

图2 第二分布区域生境

表1 2018年向海保护区境内监测记录的白头鹤 单位:只

3.1.2 白头鹤迁徙规律情况

2018年白头鹤第一批3月25日迁徙进入向海保护区,秋季9月21日迁徙入境,11月15日全部南迁。从白头鹤近5年迁徙时间得出,白头鹤春季迁徙进入向海保护区基本在3月中旬,4月下旬基本迁徙出境,飞入繁殖地;秋季迁徙入境基本在9月下旬,11月中旬全部离境飞往越冬地。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每年入境时间、停歇时间、出境时间都有所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风向、降雪等气候条件及食物数量,例如南迁风向多选择西北风或者北风。食物因素对停歇时长的影响最大,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春季停歇25—45 d,秋季停歇30—55 d,秋季时间长于春季,主要是由于白头鹤以甲壳类、小鱼、软体动物、蜻蜓目、直翅目等昆虫及苔草、块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食物。据调查,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以农作物为食的数量和频率非常大,秋季在向海保护区实验区庄稼收割遗留的玉米、绿豆等农作物多,食物充沛。在第一分布区共监测到16次,其中在农田觅食为9次,占56.25%。

3.2 向海保护区白头鹤栖息地存在的问题与种群保护措施

3.2.1 白头鹤栖息地现存在的问题

(1)干旱促使湿地萎缩。向海湿地面积约36 000hm2,区内水源主要依靠霍林河、额穆泰河和洮儿河的来水。向海保护区年均有效降雨量不足200 mm,部分年份甚至不足100 mm,靠本地的自然降水根本无法满足生态用水。由于干旱,降雨不足,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查干代西东西二泡,白山泡西北草甸上的所有小型水泡,四六七军马场西部、东南部小型水泡到夏季常干涸见底。干旱导致有些低洼的水泡逐渐演变成低洼草甸,甚至不生植被,这些干旱的区域正是白头鹤重要的迁徙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将导致白头鹤在向海保护区的数量减少。

(2) 过牧导致的草原破坏。 1997年土地二轮承包后,向海保护区内开荒兴起,牲畜数量迅速增加,牲畜数量严重超载,大部分牲畜在草原中放牧;加之干旱降水量少,导致区内羊草、碱茅等植被的幼苗难以生长存活。草场受到破坏,部分呈裸露状态,特别是四六七军马场附近正是实验区,农耕、放牧都非常严重。经过6年的保护区综合治理后,草原得到恢复,但是恢复到原始状态还需长期的养护。

3.2.2 白头鹤的保护措施

在区内白头鹤栖息与繁殖地每年有规律地开展栖息生境、种群数量等内容的调查工作,使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加大保护区保护力度,在白头鹤春秋迁徙期间按照白头鹤对觅食地、停歇地的选择规律分配人员加强巡护,强化执法,减少人们生产生活对白头鹤的干扰,特别是实验区四六七马场附近,放牧、农耕人员较多需要限制;通过河湖连通引水进入向海保护区恢复草甸、沼泽等湿地生境,为白头鹤提供一个良好的觅食停歇场所;加强群众环境教育,增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珍惜热爱自然资源的意识;继续对破坏保护区资源的行为开展综合治理,从整体上改善向海保护区生境水平。

猜你喜欢
向海生境栖息地
逆水行舟,向海问路——读《造舟记》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长?
BEAN SCENES
向海而生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